契訶夫短篇小說《嫁妝》:"嫁妝"如繭,縛住兩個女人的靈魂

契訶夫是俄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與法國的莫泊桑和美國的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語言簡練,情節緊湊,他的筆下多為俄國小人物,通過從小事件切入,反映當時俄國社會的真實狀況。

《嫁妝》是契訶夫的一篇短篇小說,發表於1883年。

故事講述的是,"我"受奇卡瑪索夫上校所託,去探望他的妻女。這對母女深居簡出,常年躲藏在一座不見日光的小平房裡,她們倆縫製了五口大箱子的嫁妝,這些嫁妝寄託了女兒的美滿婚姻。"我"前後一共拜訪三次,每一次,這對母女的生活每況愈下。

契訶夫通過描寫一對將未來美好希望寄託於嫁妝的母女,展現了當時俄國底層社會物貴於人這一荒誕的社會現象,以及母女倆空虛的心靈和貧乏的生活。

契訶夫短篇小說《嫁妝》:

嫁妝,作為全篇小說的線索,在我看來,既是指母女倆辛苦縫製、寄予厚望的衣飾,其實也是一種隱喻。她們縫製嫁妝,像春蠶吐絲,吐出一個繭,將自己包裹其中。"嫁妝",也是母親的固有思想,她將過時的思想灌輸給女兒,兩個人一起被"嫁妝"困住,不得自由。

01、通過"我"的三次拜訪,用層層遞進的敘事方式,展現母女生活的劇變

短篇小說的精彩之處往往在於,篇幅雖小,作者卻能夠將故事主角的一生及其生活通過巧妙的敘事手法完整展現在讀者面前。在《嫁妝》這篇小說中,契訶夫通過第一視角"我"的三次拜訪,用層層遞進的敘事方式,講述母女倆生活的劇變。這三次拜訪,"我"所眼見的情況,串聯起來,就是她們單一枯燥的生活全貌。

第一次拜訪,"我"大致瞭解了上校妻女的生活情況。她們倆深居簡出,與上校的弟弟住在一起。兩個人的生活主題就是縫製嫁妝,縫好的嫁妝收在大箱子裡,她們一年去一次集市,每一次都會買上一整年用的布料。

第二次拜訪,母女倆身披喪服,彼時上校剛剛去世。上校的弟弟品行惡劣,經常偷走她們辛苦縫好的嫁妝。女主人絮絮叨叨著,說要到首席貴族那兒去告狀。被偷走的嫁妝她們沒想追回,只打算在家重新做。

第三次拜訪,家裡只有女主人一個人了。女兒的一張照片陪伴著她,她自言自語道:"要知道我成了孤魂!"即使這樣,她還是繼續縫製嫁妝,把做好的女襯衫送到神甫那兒去保管。

最後一次拜訪中,契訶夫沒有明確說明女兒去了何處,但我們可以通過母親的表現得知,這個少女死去了。每一次拜訪,都有不同於上一次的生活劇變。而且,隨著拜訪次數遞增,內容篇幅反而越少,這也暗示著她們的生活愈加乏善可陳。

契訶夫短篇小說《嫁妝》:

02、通過誇張荒誕的細節刻畫,獨到精妙地展露人物的內心世界及其性格特點

契訶夫用了許多細節描寫,展露少女馬涅奇卡的性格特點。第一次見面時,馬涅奇卡從房間出來,滿臉羞紅:"先是她那點綴著幾顆碎麻子的長鼻子紅起來,然後從鼻子紅到眼睛那兒,再從眼睛紅到鬢角那兒。"紅暈在臉上渲染的細節刻畫,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一個很少見客的害羞少女。

每每提及出嫁和嫁妝的話題,少女都會羞紅了臉,連連表示自己絕不出嫁,但她的眼睛裡發著光。每一次提及出嫁之事,少女都表現得"口是心非"。

由馬涅奇卡的這個表現可以看出她是個十分內向害羞的女孩,造成這樣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一直待在家中,很少出門,可以想見社交活動也更是稀少。少女本應有的浪漫活潑的天性,因為環境的禁錮,被壓抑著,導致了內向化的情感表達。

契訶夫短篇小說《嫁妝》:

在"我"的第二次拜訪中,有一段關於少女的外貌描寫,這段描寫其實為她的不幸下場埋了伏筆。小說裡這麼寫道:"我瞧著她們母女倆:兩個人都蒼老消瘦得厲害。母親滿頭閃著銀白的光輝。女兒憔悴,萎靡不振,看樣子,母親似乎比女兒至多大五歲光景。"

母親看起來只比女兒大五歲,這個說法雖然略顯誇張,但足以想見女兒變得多麼蒼老。況且,她最敬愛的父親也已不在人世,彷彿精神支柱倒塌。而每日對婚姻的縹緲瞎想,不斷縫製嫁妝的辛勞,都在吮吸她的生命力。可見她的不幸離世也不足為奇了。

03、運用比喻、諷刺、對比等多種修辭手法,來暗示母女倆躲藏於世的心態,為其結局埋下伏筆

故事以"我"作為第一視角展開,開篇就描述了一所"特別生動地保留在我的記憶力"的房子。這所讓人印象深刻的房子不是豪宅或別墅,而是一所小房子:"這是很小的平房,有三個窗子,活像一個老太婆,矮小,佝僂,頭上戴著包發帽。"

以"老太婆"來比喻一所房子,足以見這所房子的破敗和毫不引人注目的特點。房子隱藏在鬱鬱蔥蔥的樹木之中,這些樹木也是"房主人的祖父和曾祖父"所栽種的,再一次用上了年紀的人,來形容這一所房子。可知這所房子已經有了特別悠久的歷史。

作者接著說:"經常居住在桑樹、槐樹、牛蒡當中的人,對自然界是冷淡的。只有別墅的住客們,上帝才賜給了理解自然界魅力的能力,至於其他的人,對這種美麗全不理會。"這裡,契訶夫用了諷刺的手法,挑明住在這所房子裡的人,不理解自然界的美麗。

小說的開頭,作者用了兩段的篇幅來描寫房子外的環境,並且不斷暗示著,屋內人並不珍惜屋外的好風光。

契訶夫短篇小說《嫁妝》:

從屋外進入屋內,作者用了一組對比,房子外是樹木蔥蘢的人間天堂,而房子內卻是又熱又悶,乏味得很。一對母女,待在一所不開窗的小房子裡,房內氣味難聞,可以猜測她們躲藏於世的心態。

緊閉的百葉窗,不僅說明這對躲藏的母女不喜陽光,更暗示著她們不主動與社會交流。契訶夫說:"我們擁有的東西,我們就不珍惜。"美好的世界就在門口,她們卻選擇視而不見,而是一直待在房子裡,埋頭縫製嫁妝。這裡更是為母女二人的結局埋下伏筆。

04、我們都應該掙脫束縛在身上的"繭",勇敢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雖然作者沒有交代少女馬涅奇卡是怎麼死的,但我以為,她是被"嫁妝"逼死了。嫁妝,困住了一個少女自由的靈魂,讓她日漸消瘦,心靈也日漸貧乏。守著嫁妝,懷著空想,她失去自我,最終也失去生命。多麼可惜。

嫁妝,隱喻著思想的枷鎖。追求嫁妝,正是體現了她們內心的空虛。而精神世界一旦陷入荒蕪,人也就墮入了庸俗人生。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避免精神荒蕪,陷入庸俗人生呢?

  • 踏出舒適圈,走入社會

少女受困於傳統思想,以覓得夫君為人生目標,但卻從不打開那扇百葉窗,不去主動社交識人,只等著幸福從天而降。堅守著小房子的母女倆,就像我們身邊不願踏出舒適區的人,他們固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與外界有過多接觸和交流。

但我們每個人都不是純生物性個體,而是一個活生生的社會人。人永遠無法脫離了社會而身心健全地生活。無論是否情願,每個人都應該踏出舒適圈,走入社會,豐富社交生活,增廣見識。

契訶夫短篇小說《嫁妝》:

  • 豐富精神世界,實現人生價值

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是自己創造的,我們可以忍受生活貧乏,但絕不可讓精神受困於貧乏。《深閱讀》一書中說:"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對人生懷有充實感,這才能成為生活的最大支柱。"沒有充實的生活和精神,人就如同行屍走肉。

豐富精神生活的方式有許多,如閱讀,如旅行。無論在何種處境中,我們都應該努力豐富精神世界,充實生活,這樣的人生才不至於失去意義。

  • 做獨立女性,才更值得尊重

故事中的母女倆是典型的傳統婦女形象,將自己的未來寄託於尚未出現的夫君身上,這樣的女性可惜可嘆。而值得尊重的女性當屬英國作家簡·奧斯汀筆下的女主角,如《傲慢與偏見》中的伊麗莎白,在女性地位低下的社會中,她始終對愛情和人生抱有自己的想法,不會因他人左右而改變。她追求獨立自由,嚮往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愛情。

性格決定命運,伊麗莎白的性格觀念為她後來的幸福奠定了基礎。而馬涅奇卡的悲慘命運也早已被暗中安排好。

契訶夫短篇小說《嫁妝》:

契訶夫用荒誕的筆觸,寫了一個"作繭自縛"的女性悲傷故事。小說《嫁妝》雖然篇幅不長,字數不多,給讀者留下充分回味的思考空間。故事的留白,加上讀者的自由思考,使得這篇小說呈現的內容愈加飽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