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開課啦|為什麼這三個對話最終失敗?疫情尚未結束,世界需要“對話”

特級教師開課啦|為什麼這三個對話最終失敗?疫情尚未結束,世界需要“對話”

在當前這樣一個超級多元化的時代,在這樣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由於對話的缺失、對話的中斷、對話的低質,常常帶來諸多教育問題。教育離不開對話,如何把“對話”變成一個教育契機?

10日晚,2020“特級教師開課啦”第一講,建平實驗中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李百豔開講人與人在教育對話中遇見更好的“我和你”。她以三個失敗的對話引出,其實,學校、課堂、家校都是最需要對話的地方,而對話能力的提升、對話文化的培育,尤為迫切。

由於疫情防控,2020年上半年“特級教師開課啦”通過上海教育電視臺,向社會獻上“特別時期的課程——特級教師給學生、家長和教師的10堂公開課”。2020“特級教師開課啦”系列講座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解放日報、上海圖書館主辦,上海市特級教師特級校長聯誼會、上海教育新聞宣傳中心、上海教育電視臺承辦。

特级教师开课啦|为什么这三个对话最终失败?疫情尚未结束,世界需要“对话”

【“對話”與教育天然地水乳交融】

家中有一對父子,父親問兒子:“你今天下午為啥沒進直播間上課,老師都給我打電話了!我開著會還要給老師道歉!”兒子說:“我忘了,我……”“上課都能忘了,你腦子幹什麼去了,你吃飯怎麼不忘,睡覺怎麼不忘!”父親訓斥。兒子賭氣道:“好啊,那我飯不吃了!”

同樣有一對母女,母親問女兒:“我今天看到你手機上跟男同學發的消息,我想跟你聊聊。”女兒質疑:“你為什麼看我手機?”媽媽強調說,“你讓我給你檢查作業的啊。”結果,女兒反問:“我讓你檢查作業沒讓你看我聊天內容!”“這個重要嗎,我們還是來聊一下……”“不聊,請不要再侵犯我隱私!”頓時,母女倆陷入了僵局。

除了親子之間,稍不留神,家校之間的對話也可能被引爆。一位家長向老師提出:兒子這學期不想當勞動委員了,請重新安排一下。老師納悶:選舉是孩子自己報名的呀,真的是他不想當了嗎?家長堅持認為:孩子成績還沒搞好,哪有工夫管什麼勞動。但老師建議家長不要代替孩子做決定,不要只看成績。家長怒懟老師:“老師,你說得輕巧,這社會不看成績難道看勞動嗎!……”

“從這三個失敗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對話與我們每個人相伴相生。”李百豔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部永恆展開的對話,對話的質量關乎生命的質量。“對話與教育天然地水乳交融。古今中外,偉大的教師無一不是對話的大師。”從廣義來講,人不是受教育者就是教育者,抑或二者兼而有之。教育離不開對話,人與人在教育對話中遇見更好的“我和你”。

特级教师开课啦|为什么这三个对话最终失败?疫情尚未结束,世界需要“对话”

【把“對話”變成一個教育契機】

把“對話”變成一個教育契機,考驗著校長和教師的教育智慧。李百豔說,人生活在關係中,因為有了關係,才有了“我”“你”“它”不同的人稱。想要達到這樣的理想境界,既要與“你”對話,待別人如同待自己;也要與“我”對話,看自己如同看別人。有了這樣的共情與換位,真實的對話就一定會發生。

在對話中相遇的“我”和“你”,穿越禮貌的表面功夫,卸下習慣性用來保護自己的盔甲、真誠地聆聽與響應彼此內心深處的渴望,能夠換位思考、感同身受,建立起美好的聯結與成功的關係。這樣的對話,是教育的應有之義。如果師生之間、親子之間、同儕之間、人與團體之間,都能如此平等、友愛、智慧地對話,許多誤解、分歧、矛盾、爭執、混亂都將得到改善,進入對話的“我”和“你”也會變得更美好。

李百豔坦言,當前教育中發生的問題,不少是源於教師和學生對自我認知的缺乏。一位教師若不能很好地認識自己,也就不能很好地認識學生。當一位老師能夠覺知自己的優勢和缺點,總結得失與苦樂,叩問自己的內心與靈魂,自我悅納自我更新時,就能更好地啟迪教育學生。學生也可以通過靜思、寫日記等方式與自己對話,逐步認識自己。

她建議,一個人無論從事什麼職業、什麼身份,或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都需要與自己對話,以一個旁觀者“我”的身份來看自己,與心靈深處的“我”展開對話,去認識那個獨一無二的“真我”。

【“對話”是一種人生態度】

人們似乎非常熟悉對話,但卻未必真正懂得如何進行對話。在李百豔看來,“基於平等、經由溝通、達於理解、形成共識”這四個要素,是對話最突出的特質。

溝通的過程是帶著共情去聆聽的過程,也是一個真實表達自己的觀點與訴求,讓內心深層假設浮出水面的過程,更是一個伴隨著換位思考、同理他人困境、包容他人並肯於讓步的過程。這樣的對話溝通,不但能使人放棄成見,趨向理解與共識,還能激發創意,創生新質,產生神奇的力量。

李百豔提醒,一場成功的對話還要遵循“五不原則”:一是不唯我獨尊,二是不先入為主,三是不強詞奪理,四是不疑神疑鬼,五是不志在必得。

對話本身充滿了不確定性,對話者要隨時保持開放的心態,靈活地調整對話策略。對話不只是“我”和“你”之間的平等尊重、相互信任、合作共贏的夥伴關係,對話也是一種民主自由、公平公正、和諧包容的對話文化的締造過程,對話更是一種開放豁達、超越功利、坦然接納世間萬物的人生態度。“今日的世界小至一個家庭,大到國際社會,多麼需要坦誠而充分的對話。如今,疫情尚未結束,全世界的人們要行動起來,通過對話的橋樑,實現互信合作、守望相助、共享共贏。人人需要對話,世界需要對話,永遠需要對話。”李百豔說。

【新聞鏈接·下週“特級教師開課啦”預告】

主題:技術如何幫助孩子更簡單地連接未來

主講:特級校長花潔

花潔,上海市嘉定區教育學院副院長。教育部國家級培訓專家,上海市特級校長,上海市督學,上海市特級教師特級校長聯誼會副秘書長,上海市普教系統德育基地主持人。

講課時間:4月17日18:20上海教育電視臺首播,第一次重播於當晚0:00,第二次重播於下一個週五19:35。

特级教师开课啦|为什么这三个对话最终失败?疫情尚未结束,世界需要“对话”

花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