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渴盼的眼神,为了友谊 ——赴莫桑比克中国救援队医疗队员黄蕊的“战地”日记节选【一】

4月3日的《中国应急管理报》第二版刊登了赴莫桑比克中国救援队队员、我院妇产科医师黄蕊的“战地”日记,标题为《

为了渴盼的眼神,为了友谊》,以下为第一部分节选。

妈妈的味道

北京时间3月15日凌晨,非洲东南部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和马拉维三国遭受热带气旋“伊代”袭击,暴风、强降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山体滑坡和河水决堤,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莫桑比克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拟派遣中国救援队赴莫桑比克实施国际救援。3月22日,应急管理部党组指示应急总医院紧急组建20人的医疗救援队,启动一级救援响应,随时准备出发赶往灾区。我有幸以一名妇产科大夫身份,参加此次救援行动。

得到通知后,我把这一情况告诉了爱人和年仅10岁的儿子。作为一名儿童医院的外科大夫,爱人非常支持我参加这次救援。年幼的儿子却哭着说“:妈妈,你要出去帮助那些受伤的人吗?要离开我好长时间啊,我想你怎么办?”

自儿子出生以来,受工作性质所限,我从来没有长时间离开过家,离开过孩子;由于家中老人身体不好,一直以来都是我照顾陪伴孩子成长。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对10岁的儿子来说,着实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我抚摸着儿子的脸说:“孩子,妈妈是一名医生,那些受灾患病的人需要妈妈,需要我们国家的帮助。你是小小男子汉,一定会支持妈妈并照顾好自己的,对吗?”儿子泪眼朦胧地看着我,用力点了点头,然后若有所思地说:“妈妈,我最爱吃你包的饺子,你能给我包一些冻起来吗?我想你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煮着吃。吃你包的饺子时,就会想起妈妈的味道,感受到妈妈的气息,就会觉得有你陪伴在我身边。”

听完儿子的话,我默默收拾完行囊,为儿子包了很多他喜欢吃的饺子。这,也许是我临行前能给孩子的最大安慰和作为母亲应尽的一份责任吧!

为了渴盼的眼神,为了友谊 ——赴莫桑比克中国救援队医疗队员黄蕊的“战地”日记节选【一】

为了渴盼的眼神,为了友谊 ——赴莫桑比克中国救援队医疗队员黄蕊的“战地”日记节选【一】

灾区孤儿的呼唤

3 月 28 日上午,由 8 名中国救援队队员组成的小分队在当地志愿者的带领下,赶赴距离营地 40 多公里的两家孤儿院,开展饮用水食品捐赠、医疗救助、疾病排查及消毒防疫工作。

我们一行人于 11时 40分到达第一家孤儿院。走进院子,我们看到由几根木棍支起的破布棚子下,聚集着300 多名不同年龄的孩子。他们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们,用雷鸣般的掌声欢迎我们的到来。

为了渴盼的眼神,为了友谊 ——赴莫桑比克中国救援队医疗队员黄蕊的“战地”日记节选【一】

这些孩子都是孤儿,很多孩子的父母都死于艾滋病。他们生活的环境很简陋,每天上午上完 2 个小时的课就出去乞讨。要回来的饭,大家一起吃,饥一餐饱一顿,很多孩子的营养状况很差。

救援队队员们为孩子们分发食物、饮用水,对居住环境进行了消毒防疫,并为孩子们进行了健康状况检查。孩子们看到我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脸上露出了笑容。有的孩子向我们伸出了大拇指,向我们表示感谢。

为了渴盼的眼神,为了友谊 ——赴莫桑比克中国救援队医疗队员黄蕊的“战地”日记节选【一】

我们在向孩子们发放食品时,忍不住用手轻轻抚摸他们的脸颊,以此抚慰他们,尽我们所能给他们一丝温暖、一份关爱。当我看到一个孩子眼睛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时,我的心也被触动了。正如当地志愿者所说:“你们来得太及时了!这里的孩子很小就失去了父母的关爱。你们带给他们的不仅是食物和水,更是希望,是对他们幼小心灵的抚慰和激励。”

为了渴盼的眼神,为了友谊 ——赴莫桑比克中国救援队医疗队员黄蕊的“战地”日记节选【一】

回到营地,我脑海中浮现出孩子们充满期待的眼神,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如果一个孩子的童年只有贫困饥饿、孤单留守、无人照料、缺医少药的记忆,那么他们的未来会是怎样?我们中国救援队的一次救助,或许真能点燃这些孩子心中的希望,让他们在爱心的洗礼下变得更加坚强。我们也会尽己所能,把这些灾区孤儿的呼唤传递出去。

突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首《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今天我们不正是用实际行动,把十三亿中国人民的爱传递给了他们吗?愿中莫两国人民友谊的种子在这些孩子心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