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莫桑比克中國救援隊醫療隊員黃蕊的“戰地”日記節選

4月13日的《中國應急管理報》第三版刊登了赴莫桑比克中國救援隊醫療隊員、我院婦產科醫師黃蕊的“戰地”日記,原文如下。

禁區裡執行消殺防疫任務

3月31日,莫桑比克衛生部門通報稱,貝拉災區感染霍亂傳染病的人數急劇增加,隨時有疫情爆發的可能,形勢異常嚴峻,消殺防疫工作迫在眉睫。

Munhawa社區是消殺防疫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該地區被當地政府定義為霍亂傳染的高危場所,甚至有人稱之為“禁區”。對此,當地衛生部和其他國家的救援隊均表示目前暫沒有能力應對處置。當地衛生部門於是懇請中國救援隊幫助承擔此項任務,中國救援隊從災區大局和災民生命安全考慮,冒著高風險毅然承擔了重任。

赴莫桑比克中國救援隊醫療隊員黃蕊的“戰地”日記節選

4月1日,經與當地衛生部門、霍亂治療醫院溝通確認,醫院24小時內死亡霍亂病人100餘人,疫情遠比我們想象的嚴峻。中國救援隊決定即刻派出由張濤帶隊,馬洪明、程慶好醫生和3名消防戰士組成醫療消殺小分隊,深入霍亂肆虐的社區執行消殺防疫任務。

隊員們身著傳染病專用防護服,冒著30多攝氏度的高溫進行消殺。僅僅15分鐘後,他們就已大汗淋漓,渾身溼透,連防護眼罩裡都充滿了霧氣,在鏡片上凝結了一層汗珠。近4小時的消殺,隊員們沒法喝水,不能擦汗,更不能休息。當天,他們嚴格按流程,對16名確診為霍亂病病人的家庭進行了全方位的專業消殺。

赴莫桑比克中國救援隊醫療隊員黃蕊的“戰地”日記節選

通過救援隊的不懈努力,消殺任務最終圓滿完成。據統計,他們共洗消41間房屋、汙水池、廁所、垃圾池等,面積約5500平方米。消殺防疫工作得到當地衛生部門和居民的好評。

經受磨鍊當好“守夜人”

按照中國救援隊總體安排,在將所有物資藥品捐贈給莫桑比克政府後,我們此次國際救援任務圓滿結束。在接到即將撤離回國的消息後,大家的心裡卻突然沒有了那份久盼的喜悅和歸心似箭的興奮。回想起救援過程中災民們熱切期待的眼神,離別時被救治群眾向我們久久揮手,不捨離去的情景,心裡湧出一份酸楚的感覺。

曾幾何時,我們無畏可能感染艾滋病的威脅,深入偏遠的災民安置點為災民送醫送藥,急災民之所急;我們臨危受命於當地衛生部門,無畏霍亂肆虐深入疫區消殺霍亂死亡者的住所,遏制疫情爆發;我們為災區孤兒送食物、送愛心,撫慰他們幼小的心靈;我們忍飢渴、冒酷暑,深入多家企業進行消殺防疫,宣講傳染病預防知識,想災民之所想;我們通宵達旦,深入研判災情變化,科學客觀分配救援任務、精準指揮救援,確保救災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有重點。

赴莫桑比克中國救援隊醫療隊員黃蕊的“戰地”日記節選

救援隊隊員們因連續奮戰幾度中暑虛脫;有些隊員依靠鎮靜藥僅僅維持四五個小時的睡眠,第二天仍堅持奮戰在醫療救助一線;有些隊員身穿防護服,揹著二三十斤的消殺裝備深入霍亂疫區,一干就是幾個小時;幾位年過五旬的隊友,重活累活還都搶著幹……我們在35攝氏度的高溫中,流淌的是汗水,但在我們血液中流淌的卻是應急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擔當、特別能拼搏的中國救援精神。

赴莫桑比克中國救援隊醫療隊員黃蕊的“戰地”日記節選

打開記憶的閘門,細心梳理在救援工作中度過的十幾個日日夜夜,有奮鬥、有汗水、有感動、有喜悅,同時也收穫了經驗,錘鍊了品質,磨鍊了意志,鍛鍊了隊伍,提升了救援能力和水平。莫桑比克貝拉救援之旅,對我的影響是深遠的,記憶是永恆的,它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作為一名應急人、一名醫療救援人員肩負的重大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