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記憶力常見的誤區

許多人認為:“記憶如如同人一生下來,頭腦有好有壞一樣,記憶力的好壞也是天生的。”但是,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記憶力的好壞絕對不是天生的。

我們常聽人說:“我的記性真差”、“我對數字真是無可奈何,朋友的電話號碼都記不住”、“僅有一面之的朋友的名字和長相,我老是記不住”等等。可是,對於數字的記憶力不好,並不就表示記憶力真的不好:無法記住朋友的名字,也不見得是記憶力低的家徵。人一生下來,對於數字、文章、名字等需要直接去記憶的東西,在能力上就有著不同的差異對於其中的一項特別強,並不就表示所有的項目都很強;相反的,對於其中的一項特別弱,也並不表示所有的項目都很弱。這種差異可以靠著訓練來改善。記憶是最重要的,就是抱著能夠記憶的自信與決心。若是沒有這種自信,腦細胞的活動將會受到抑制,腦細胞的活動一旦受到抑制,記憶力便會退鈍。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心理學上得到證明。在心理學上,將這種情形稱為“抑制效果”一般的反應過程是:沒有自信,腦細胞的活動受到抑制,無法記憶,更缺乏自信,最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因此,改善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恢復自信,使它演變成為良性循環,這就是增強記憶方法的首要條件。不過,若是隻有自自信而不去努力的話,還是無法使記憶力變好的。曾為此而苦惱,後來卻成為希臘大雄家的狄摩西尼斯,也是由於有充分的自信,加上超過別人數倍的努力,才有了日後的輝煌成就。

心理學家在研究中表明:無論誰都可以增強自己的記憶力。心理學家烏德斯華十分強調自信的重要性。他說,凡記憶力力強的人,都必須對自己的記憶力充滿信心。古恩西也說過,記憶力這部機器越是開動得多就越有力量,只要你信賴它,它就有能耐。

關於記憶力常見的誤區

誤區二:學得越多記得越多

許多人都會考前抱佛腳,記住了很多他們需要知道的東西,它也確實存在於他們的長時記憶裡,但他們沒有合適的方式來回憶起它。原因即在於背景。如果學生們是通過死記硬背來記憶,並沒有把知識與其他課上的材料相聯繫,或沒有用其他的技巧去鞏固回憶,他們過後就無法聯繫合適的背景來喚起記憶。

因此,教育方法上有一些爭論在於是教人們記憶知識還是進行批判性思考並聯系信息。不幸的是,這些爭論都沒說到點上:重要的不在於記憶與否,而在於怎樣記憶。如果你能在同一堂課裡基於知識點與其他東西的相關性和它們如何互相影響對方來進行記憶的話,當需要時你就能更輕易地回想起來。也有許多記憶的技巧能輔助你創造出背景線索,從而更好地做出回憶。

心理學家和生理學家幾乎一致認為,要提高記憶的效率,反覆練習(包括自我測驗)是很重要的。但是已經把要記憶的內容記住了之後,是否還要不斷地學習、學習、再學習呢?過多的學習在心理學上稱作“過度學習”。科學家進行的許多實驗已經說明,過度學習對於記憶痕跡的固定是十分重要的。

根據一項心理學的實驗,十ニ個名詞以每兩秒鐘的間隔分別表示,大約反覆五次以後就能全部記住,但四天之後再進行測驗時卻一個也想不起來;可是當學習次數加倍,反覆超過五次之後,就能多想出三到四個。所以,在準備考試時,即使已經熟記,也不能說考試時沒有問題,即使已相當熟練也要反覆練習。否則,很有可能對那些自認為胸有成竹的答案,卻一個也想不出來的。

但過度學習也有一個優點,就就是不但能熟記書上所寫的,而且能理清文章脈絡,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自己記憶中的印象也加深了。

雖然過度學習能固定記憶,但是過度學習不斷重複同樣的事情的機械性表現,這種反覆,住往會使想法和視野變得十分棉狹,對於記憶力的提升也幾予沒有什麼作用。

關於記憶力常見的誤區

誤區三:忘記的比記憶的多

如果你希望回憶起的東西是你之前已經想到過的——它已經存在於你的長時記憶裡——那麼最終它也許能回到你的腦海中,但需告誡的是,如果你不知道它的背景線索,它有可能在任意一段時間中毫無意義地出現在你的腦子裡,而此時不方便進行背景的編碼來記住它。如果你希望回憶起的是很新的、你幾乎立刻就忘了的東西,那麼不幸的事實是它可能再也回不來了。這段記憶很可能再也回不來是因為它從來都不算一段真正的記憶。

我們常常聽同學說自己剛記的東西就忘記了,對於這種高遺忘率總是很頭疼。其實,記憶是一個從“記”到“憶”的心理過程。整個記憶的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識記”、“保持”、“再現”。“再現”這一階段又可以細分為“遺忘”、“再認”和“再現”三種情況。

而所謂“遺忘”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記憶的內容侵慢地淡了,最後一直淡薄到無論怎麼暗示都想不起來的程度。那遺忘的程度與時間的關係又是怎樣的呢?

19世紀德國心理學家艾濱浩斯在1885年發表了他的實驗報告後,記憶研究就成了心理學中被研究最多的領域之一一,而文賓豪斯正是發現記憶遺忘規律的第一人。他提出了掲示遺忘規律的曲線:艾濱浩斯遺忘曲線。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丟掉幾個,轉天又丟幾個的,而是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後來就逐漸鹼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後,幾手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展規律,即“先快後慢”的原則。

艾濱浩斯遺忘曲線觀察這親遺忘曲線,你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後,如不抓緊複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學習一段課文,甲組在學習後不久進行一次複習,乙組不予子複習,一天後甲組保持98%,乙組保持56%:一週後甲組保持83%,乙組保持3%。乙組的遺忘平均值比甲組高。


關於記憶力常見的誤區

誤區四:消極的記憶

有人認為積極的記憶會比消極的記憶更清晰。這說得過去,畢竟我們都想記住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並且忘掉壞事。然而,雖然確實有好事記得更多的人,他們也大都是少數。其實比起積極記憶,消極記憶更容易留在我們腦子裡。這也許表面上看來不合情理,但卻有完美的邏輯上的解釋。當你快樂又滿足時,你的大腦沒多少事可做。站在進化的層面上來說,只有當你要得到什麼或面對一個壞處境時你才需要思考。你高興時會更放鬆,不需要更高級的大腦運作程序。

然而據心理學家研究,處理消極事件時需要做更多的思考。這意味著我們易對消極處境傾注更多的注意力。研究者們常發現人們被消極處境煩擾的程度要兩倍於積極處境所帶來快樂的程度。人們在處理完消極事件後的記憶也更清楚。這聽起來也許挺殘忍,但專家們建議若我們有意識地運用這一點,我們就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以不被消極面所嚴重影響,而被積極面所影響。

關於記憶力常見的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