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记忆力常见的误区

许多人认为:“记忆如如同人一生下来,头脑有好有坏一样,记忆力的好坏也是天生的。”但是,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记忆力的好坏绝对不是天生的。

我们常听人说:“我的记性真差”、“我对数字真是无可奈何,朋友的电话号码都记不住”、“仅有一面之的朋友的名字和长相,我老是记不住”等等。可是,对于数字的记忆力不好,并不就表示记忆力真的不好:无法记住朋友的名字,也不见得是记忆力低的家征。人一生下来,对于数字、文章、名字等需要直接去记忆的东西,在能力上就有着不同的差异对于其中的一项特别强,并不就表示所有的项目都很强;相反的,对于其中的一项特别弱,也并不表示所有的项目都很弱。这种差异可以靠着训练来改善。记忆是最重要的,就是抱着能够记忆的自信与决心。若是没有这种自信,脑细胞的活动将会受到抑制,脑细胞的活动一旦受到抑制,记忆力便会退钝。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心理学上得到证明。在心理学上,将这种情形称为“抑制效果”一般的反应过程是:没有自信,脑细胞的活动受到抑制,无法记忆,更缺乏自信,最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因此,改善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恢复自信,使它演变成为良性循环,这就是增强记忆方法的首要条件。不过,若是只有自自信而不去努力的话,还是无法使记忆力变好的。曾为此而苦恼,后来却成为希腊大雄家的狄摩西尼斯,也是由于有充分的自信,加上超过别人数倍的努力,才有了日后的辉煌成就。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表明:无论谁都可以增强自己的记忆力。心理学家乌德斯华十分强调自信的重要性。他说,凡记忆力力强的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记忆力充满信心。古恩西也说过,记忆力这部机器越是开动得多就越有力量,只要你信赖它,它就有能耐。

关于记忆力常见的误区

误区二:学得越多记得越多

许多人都会考前抱佛脚,记住了很多他们需要知道的东西,它也确实存在于他们的长时记忆里,但他们没有合适的方式来回忆起它。原因即在于背景。如果学生们是通过死记硬背来记忆,并没有把知识与其他课上的材料相联系,或没有用其他的技巧去巩固回忆,他们过后就无法联系合适的背景来唤起记忆。

因此,教育方法上有一些争论在于是教人们记忆知识还是进行批判性思考并联系信息。不幸的是,这些争论都没说到点上:重要的不在于记忆与否,而在于怎样记忆。如果你能在同一堂课里基于知识点与其他东西的相关性和它们如何互相影响对方来进行记忆的话,当需要时你就能更轻易地回想起来。也有许多记忆的技巧能辅助你创造出背景线索,从而更好地做出回忆。

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几乎一致认为,要提高记忆的效率,反复练习(包括自我测验)是很重要的。但是已经把要记忆的内容记住了之后,是否还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呢?过多的学习在心理学上称作“过度学习”。科学家进行的许多实验已经说明,过度学习对于记忆痕迹的固定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一项心理学的实验,十ニ个名词以每两秒钟的间隔分别表示,大约反复五次以后就能全部记住,但四天之后再进行测验时却一个也想不起来;可是当学习次数加倍,反复超过五次之后,就能多想出三到四个。所以,在准备考试时,即使已经熟记,也不能说考试时没有问题,即使已相当熟练也要反复练习。否则,很有可能对那些自认为胸有成竹的答案,却一个也想不出来的。

但过度学习也有一个优点,就就是不但能熟记书上所写的,而且能理清文章脉络,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自己记忆中的印象也加深了。

虽然过度学习能固定记忆,但是过度学习不断重复同样的事情的机械性表现,这种反复,住往会使想法和视野变得十分棉狭,对于记忆力的提升也几予没有什么作用。

关于记忆力常见的误区

误区三:忘记的比记忆的多

如果你希望回忆起的东西是你之前已经想到过的——它已经存在于你的长时记忆里——那么最终它也许能回到你的脑海中,但需告诫的是,如果你不知道它的背景线索,它有可能在任意一段时间中毫无意义地出现在你的脑子里,而此时不方便进行背景的编码来记住它。如果你希望回忆起的是很新的、你几乎立刻就忘了的东西,那么不幸的事实是它可能再也回不来了。这段记忆很可能再也回不来是因为它从来都不算一段真正的记忆。

我们常常听同学说自己刚记的东西就忘记了,对于这种高遗忘率总是很头疼。其实,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心理过程。整个记忆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识记”、“保持”、“再现”。“再现”这一阶段又可以细分为“遗忘”、“再认”和“再现”三种情况。

而所谓“遗忘”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的内容侵慢地淡了,最后一直淡薄到无论怎么暗示都想不起来的程度。那遗忘的程度与时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滨浩斯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一,而文宾豪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他提出了掲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滨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碱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手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艾滨浩斯遗忘曲线观察这亲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子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乙组的遺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关于记忆力常见的误区

误区四:消极的记忆

有人认为积极的记忆会比消极的记忆更清晰。这说得过去,毕竟我们都想记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并且忘掉坏事。然而,虽然确实有好事记得更多的人,他们也大都是少数。其实比起积极记忆,消极记忆更容易留在我们脑子里。这也许表面上看来不合情理,但却有完美的逻辑上的解释。当你快乐又满足时,你的大脑没多少事可做。站在进化的层面上来说,只有当你要得到什么或面对一个坏处境时你才需要思考。你高兴时会更放松,不需要更高级的大脑运作程序。

然而据心理学家研究,处理消极事件时需要做更多的思考。这意味着我们易对消极处境倾注更多的注意力。研究者们常发现人们被消极处境烦扰的程度要两倍于积极处境所带来快乐的程度。人们在处理完消极事件后的记忆也更清楚。这听起来也许挺残忍,但专家们建议若我们有意识地运用这一点,我们就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不被消极面所严重影响,而被积极面所影响。

关于记忆力常见的误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