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談“玉在匵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

“玉在匵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出自《紅樓夢》。本文對這句話的理解只是一種看似合理的假設,不為研究辯論。我對歷史不很精通,因此便從文章故事情節本身進行解讀。


小談“玉在匵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


這句話出自賈雨村之口,作於他窮困潦倒之時,以示他懷才不遇和渴望功成名就的強烈願望,所作地點在寺廟,所聞之人有甄遠道,其他僧人是否聽見並不得之。作為引子,作者在開篇就暗示了文章兩位女主角的遭遇。和其他讀者一樣,我也認為林黛玉和薛寶釵的結局悲慘。


“匵”、“奩”都是封建大家庭的象徵,玉指林黛玉,釵指薛寶釵,兩人都是封建家庭中的一員,被盛放其中。細細想來若想求得善價、若想飛黃騰達一展宏圖何必在匵中、於奩內?裝在匣子裡又怎能被世人所知呢!此處,個人並不認同黛玉在賈府破敗後被人販子所賣的解說,當然薛寶釵也不應該再委身於賈雨村。


小談“玉在匵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


文章中曹雪芹先生對林黛玉和薛寶釵的評價都是極高的。林黛玉雖小性兒卻極具靈性,她身上雖有封建女性所不具有的追求平等自由的美好理想和對封建科舉制度的不屑一顧。但即使如此,她思想深處依然存在著封建社會所共有的迂腐思想。作為一個貴族並書香世家出身的名門閨秀,她內心孤傲,當然她的容貌、才華、情商和能力足以讓她承受得住孤傲這個詞,這樣一位優秀的女性,在封建家長制下卻受困匵中,苦苦等待,“求善價”在更大程度上是對其感到惋惜。


薛寶釵是不折不扣的封建女性,中規中矩,她的頭腦很清楚,情商絕不遜於黛玉。她也讀過《牡丹亭》和《西廂記》——在當時這是追求戀愛自由的“禁書”,但她覺得書上描寫的並不靠譜,甚至在知道林黛玉讀此類書籍後“訓誡”了她,這件事也讓兩人消除隔閡、加深金蘭之情,經過此事她想讓林黛玉認清封建家長制下各種不現實的想法。她理性的看待她所在時代的醜惡並希望能夠“待時飛”,一開始入宮選秀,後落選才另談“金玉之緣”。在這裡“奩”字若為奩資談,即為女子出嫁時從孃家帶到婆家的財物,似乎還有一層希望找到良婿並在婚後能夠成功治家理業的意思,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若真能這樣,女性無疑能夠得到最佳褒獎,這就算是所謂的功德圓滿了。當然這樣的人物設置並不說明曹雪芹想以此從釵黛二人中選出優劣,一個理想主義者企圖追求當時社會並不認可的思想,一個現實主義者信奉既來之則安之,都生不逢“時”,理應都被痛惜。


小談“玉在匵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


整體來講,《紅樓夢》通過描寫賈家的破敗來暗示封建王朝的腐朽、搖搖欲墜。在創作的過程中,曹雪芹先生可能將自己內心理想與現實存在分別融進了黛釵二人的形象塑造中。社會存在本身是客觀的,並無好壞之說,任何時代都有它存在的理由。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在一定階段,它會超前於社會存在,並反作用於社會存在。在封建王朝末期,社會矛盾突出,產生想要凌駕於這個時代的新思想很正常。新興事物一開始出現總會被扼殺,所以林黛玉所代表的美好理想不管最後向舊的現實妥協還是就此破滅都不足為奇。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覺醒、反抗,落後的腐朽的事物也並不會因時而飛,相反,它只會因時而滅。


這就是二者的悲劇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