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科幻大片終於來了!改編自打敗《三體》的“星雲獎”最佳長篇

來源:灼見(ID:penetratingview)

近幾年,隨著劉慈欣的長篇小說《三體》,郝景芳的短篇小說《北京摺疊》先後獲得“雨果獎”,以及改編自榮獲“星雲獎”小說的影片《降臨》在國內影迷中的熱議,“雨果獎”和“星雲獎”這兩個被並稱為科幻藝術屆諾貝爾的大獎,也越來越多為中國觀眾所熟知。

這部科幻大片終於來了!改編自打敗《三體》的“星雲獎”最佳長篇

劉慈欣與他的《三體》

其實大劉的《三體》也曾同時提名這兩個獎項,不過在2014年“星雲獎”評選上惜敗給了美國作家傑夫·範德米爾創作的小說《遺落的南境:湮滅》,並於次年獲得了“雨果獎”。

學院派的“星雲獎”與大眾的“雨果獎”

很多人知道這兩個獎項都是科幻屆的頂級大獎,含金量不相上下,但對於它們的區別卻不是很清楚。其實兩者在評選對象上就有很大不同,“雨果獎”是1953年由世界科幻協會(WSFS)為紀念“科幻雜誌之父”雨果·根斯巴克而創立,面向世界範圍內的創作者。而“星雲獎”則是1956年由美國科幻和奇幻作家協會(SFWA)創立,參選對象是美國作家或者是在美國出版發行的作品,很顯然“雨果獎”的評選範圍更加廣泛。

這部科幻大片終於來了!改編自打敗《三體》的“星雲獎”最佳長篇

左:星雲獎,右:雨果獎,雨果獎獎盃底座每年更換

歷史上“雨果獎”一度偏重科幻,而“星雲獎”則科幻、奇幻兼收。但隨著《魔戒》、《哈利波特》、《權力的遊戲》等奇幻作品風靡全球,現在的“雨果獎”也不吝嗇給《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美國眾神》這樣的奇幻作品頒獎。除小說外,兩個獎項現在還頒給戲劇、影視、漫畫、遊戲等多類型作品,像HBO熱播劇《權力的遊戲》第一、二季就曾先後獲得“雨果獎”最佳戲劇表現(長劇)和(短劇)獎;“星雲獎”也於2017年新增“最佳遊戲劇本”獎。

一般來說,一部作品可以同時提名這兩個獎項,歷史上也因此誕生了很多“雙獎”作品,比如說我們非常熟悉的《沙丘》、《安德的遊戲》、《美國眾神》等等。

這部科幻大片終於來了!改編自打敗《三體》的“星雲獎”最佳長篇

《權力的遊戲》小說作者喬治R·R·馬丁曾4獲“雨果獎”,2獲“星雲獎”

目前,這兩個大獎已經成為好萊塢非常重要的類型片創作寶庫,眾多獲獎作品被改編成了電影。這其中又以“雨果獎”的改編作品最多,像電影《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安德的遊戲》、《星河戰隊》、《鬼媽媽》、《動物農場》均是根據“雨果獎”最佳長篇或者中長篇得獎作品改編。這些作品有的展現出瘋狂的吸金能力,有的則因其獨特性成為流行文化的代表,影響力巨大。

相比之下,“星雲獎”作品改編則顯得“高冷”很多。1965年的雙獎作品《沙丘》有著過於龐大的世界觀設定,雖經大衛·林奇這樣的奧斯卡金牌導演改編,但依舊遭到慘敗。1968年的電影《查利》改編自“星雲獎”作品《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朵》,也因降低了原著的社會批判,被影迷評價是不合格的改編。由於改編難度大,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好萊塢對於“星雲獎”的作品是不敢輕易涉足的。

這部科幻大片終於來了!改編自打敗《三體》的“星雲獎”最佳長篇

《沙丘》是第一部獲得“雙獎”的作品,據說將是景甜宇宙的第四部作品

事實上,造成這種一冷一熱的局面與兩個獎項的評審機制有很大關係。“雨果獎”雖然由世界科幻協會評審,但這個聽上去高大上的組織卻有極低的入會門檻,因此有大量的科幻愛好者加入其中。同時,它所依靠的大眾投票制度也讓“雨果獎”的作品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大眾的科幻趣味。

相反,“星雲獎”的評委多是專業的作家和編輯,他們對於作品的語言性和專業性更加挑剔,因而“星雲獎”的獲獎作品展現出更多的哲理、思辨和語言性。某種程度講,“星雲獎”與“雨果獎”就好像奧斯卡獎作品和好萊塢商業大片,兩者雖然有時會產生像《魔戒》、《泰坦尼克》這樣藝術和商業俱佳的交集,但更多時候學院派的“星雲獎”更追求藝術價值,而大眾的“雨果獎”則注重作品的可讀性、趣味性、甚至是流行度。

《降臨》《湮滅》改編重現“星雲獎”魅力

雖然改編難度大,但也不意味著“星雲獎”作品就不能誕生好電影。相反,它蘊含的深刻思想如果表現得當,其實更容易打造出藝術和商業俱佳的經典。例如2017年的電影《降臨》就為我們很好的展現了“星雲獎”作品的獨特魅力。


這部科幻大片終於來了!改編自打敗《三體》的“星雲獎”最佳長篇

《降臨》改編自美籍華裔作家特德·姜於1998年發表並獲得“星雲獎”的小說《你一生的故事》。影片一如某些科幻大片一樣開場,外星人毫無徵兆的降臨地球,雙方似乎要展開一場宇宙大戰,但影片激烈的外部衝突到此卻嘎然而止。

故事的重點開始通過人類與外星人兩種文明的語言交流,轉向人類自身對於未來無法掌控的焦慮,疑惑和絕望心理。這種改編高度還原了原著小說的語言學精髓,使影片沒有淪為一部三流的大戰外星人戲碼,但同時導演也加強了懸念和戲劇衝突,增強了影片的可看性。影片開放式的結尾和多線性敘事結構也給觀眾留下了相當多的解讀空間,客觀上引發了觀眾對於影片的熱議。

《降臨》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在內的8項提名,全球的票房也相當喜人。經過此次成功,好萊塢感覺自己摸到了一點“星雲獎”作品改編的竅門。2018年初,又一部改編自“星雲獎”最佳長篇的電影《湮滅》橫空出世,同樣受到了美國影評人和科幻迷的好評,IMDB評分7.1分,爛番茄新鮮度88%,妥妥的又一部口碑佳片。

這部科幻大片終於來了!改編自打敗《三體》的“星雲獎”最佳長篇

曾執導過《機械姬》的導演亞力克斯·嘉蘭在改編時既遵循又超脫原著。在敘事上,影片以探秘X地區為主線展開。片中,娜塔莉·波特曼飾演的生物學家莉娜為了弄清楚丈夫失蹤後的經歷,與其他4名女科學家一同踏入被“閃光”籠罩的神秘區域。

這部科幻大片終於來了!改編自打敗《三體》的“星雲獎”最佳長篇

導演在影片前半段極力刻畫科考隊驚險的探險過程,有著鯊魚牙齒的變異鱷魚,會以人類語言誘捕獵物的怪獸、如鮮花般綻放死亡的屍體在這片死寂地帶冷不丁地出現,時刻牽動著觀眾繃緊的神經,令人在觀影過程中透不過氣來。

這部科幻大片終於來了!改編自打敗《三體》的“星雲獎”最佳長篇

除此之外,導演還在X地區創造出一種絢麗的奇觀,如泡泡般流動的“閃光”屏障,犄角開花的梅花鹿,奇特的人型植物,多尾的魚類也讓人時刻感受到X地區的不可思議。

這部科幻大片終於來了!改編自打敗《三體》的“星雲獎”最佳長篇

不過這些,僅僅是導演為吸引觀眾而採用的類型化敘事和視覺奇觀。在表層以下,探索X區域異變過程中所透射出的人類恐懼才是原著真正的精髓。在X區域,生物學家莉娜發現生物們早已不再遵循自己在大學裡傳授的單細胞分裂產生萬物的科學理論。這裡所有的DNA都莫名遭到反射,從而產生新的進化,創造出宛如“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一樣的新世界和新生命,而這一切已經完全顛覆了人類現有的科學理論和認知。

正如《降臨》中人類對於外星人意圖無法瞭解而產生的恐懼感一樣,X地區的神秘力量也令主人公們從顫顫發抖、到發瘋、癲狂;作為科學家,她們雖然觀測到了DNA的異變過程,卻無法也不敢預測這種異變的未來究竟是好是壞,是預示著地球舊物種的滅亡,還是一個新世界的誕生,這種因無法預知而帶來的恐懼感始終瀰漫在影片中。

這部科幻大片終於來了!改編自打敗《三體》的“星雲獎”最佳長篇

有希望與方向寓意的“燈塔”被毀滅,頗有人類科學與認知崩塌的寓意

據說,原著之所以能夠打敗《三體》,憑藉的正是書中營造出的“克蘇魯”式的恐懼感,面對X地區異變,人類再一次的認識到自己在宇宙面前的渺小。影片中,導演依舊恰到好處的把握住了原著的這一種氣質,時時刻刻給人傳遞出一種無法言說的恐懼感,也因此獲得了科幻迷和原著黨的一致好評。

這部科幻大片終於來了!改編自打敗《三體》的“星雲獎”最佳長篇

克蘇魯是美國作家洛夫克拉夫奇幻作品中的怪物

《湮滅》對中國科幻的啟示

在《三體》獲得“雨果獎”之後,一大批的中國科幻故事紛紛被影視公司搶購,形成了一股中國的科幻IP開發熱潮。不過現狀並不樂觀,像電影《三體》早在2015年就拍攝完畢,宣稱有多少多少好萊塢特效團隊加盟,但至今上映無望,遭到了很多原著黨的批評。相反一部由粉絲自制,取材《三體:黑暗森林》的概念短片“水滴”卻在網上廣泛流傳,連大劉本人看後都忍不住點贊說,如果《三體》的電影版能拍出這種意境,自己死也瞑目了。

這部科幻大片終於來了!改編自打敗《三體》的“星雲獎”最佳長篇

中國留學生王壬製作的短片《水滴》畫面

其實像大劉的《鄉村教師》、《流浪地球》、《球狀閃電》等小說和《湮滅》一樣都屬於高概念作品。《三體》原著中雖有一個探尋基礎物理學家被殺真相的故事外殼,但真正的核心卻在於對三體文明的創造性描述,以及“降維打擊”,“黑暗森林法則”這些高概念,這也是《三體》獲得世界讀者認可的原因,而能否在改編中完美展現這些核心概念才是影視創作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

在這方面,好萊塢給我們提供了不少失敗經驗,最典型的是2017年被翻拍成真人版的《攻殼機動隊》。這部作品的日本原版是一部超時代意義的哲學思辨神作,充滿了對軀殼與靈魂,人類與AI,反烏托邦等話題進行的深度思考,但好萊塢在翻拍時卻僅僅看中了其中的東方神秘主義元素,在形似上大做文章,拋棄了原作內核,最後拍成了一部相當爆米花的超級英雄電影,既讓原著粉嗤之以鼻,也沒有獲得普通影迷的認可。

這部科幻大片終於來了!改編自打敗《三體》的“星雲獎”最佳長篇

《攻殼機動隊》真人版對動畫場景已經做到了神還原,但又有什麼用呢?

毫無疑問,《湮滅》和《三體》的原著都是極為優秀的文學作品。《湮滅》的成功改編在讓原著粉感到滿意的同時,也為中國科幻片的創作點亮了方向。它告訴我們的導演在對高概念科幻作品進行改編時,首先要緊緊把握住原著的精神內核,做到主題先行,然後再在其上增添類型化、視覺化的商業元素。如果只是把原著故事當一個大IP用,認為邀請一些好萊塢的特效團隊,打造幾個有中國特色的大場面就算拍出一部中國科幻的話,相信肯定會被科幻迷們罵死的。最後祝願《三體》的電影版同樣可以成功改編,在粉絲的期盼下早日上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