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自危的“演出”中,“演員請就位”不如“實力請到位”

娛樂圈從來不乏話題,沒有話題製造話題也要上。比如去“鬧一下火車站”,比如去蹭個“紅毯秀”。當然,這些都是弱爆了的。真正的大咖們,段位要高多了,比如招集一幫人馬,“攢”個節目出來(沒錯,就象“攢機”一樣),將各種話題人物塞進去,集各路狗血劇情之大成,激發各種矛盾危機衝突互懟情感曖昧緋聞等等,最後再在關鍵時刻灑些眼淚當佐料,只要能夠吸引眼球觸發話題引起爭論,就成了。上週五剛上線的綜藝《演員請就位》,這兩天就在網上引起了各方關注討論甚至站隊。

人人自危的“演出”中,“演員請就位”不如“實力請到位”

說簡單點,就是幾位有“危機感”的導演帶著一群有“危機”的演員(包括導演們自己旗下的藝人參加),在尋找各自的出路。就象導師郭敬明說的:“我們每個人都在等待機會。”綜觀下來,卻發現觀眾比演員入戲深,導演比演員戲份多,助演比演員演得好。

人人自危的“演出”中,“演員請就位”不如“實力請到位”

導師們,都很有代表性。

陳凱歌導演,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他執導的《霸王別姬》是中國電影最經典的影片,甚至沒有之一。也許是一下子達到了頂峰,陳導之後的片子都無法超越自己。2017年的《妖貓傳》票房和評論也是差強人意。不知道陳導參加這樣的綜藝節目是為尋找優秀演員還是在尋找靈感。

人人自危的“演出”中,“演員請就位”不如“實力請到位”

趙薇導演,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趙導演急需在公眾面前出現“正名”,樹立形象,不知道這次參加綜藝節目是否“危機公關”的策略。

人人自危的“演出”中,“演員請就位”不如“實力請到位”

郭敬明導演,一直以來無論是當作家、雜誌主編,還是導演,都受到很多質疑。4部《小時代》近18億的票房,但之後的《爵跡Ⅰ》慘遭“滑鐵盧”,《爵跡Ⅱ》未能上映。旗下雜誌停刊,藝人跳槽,上市計劃擱置等等一系列事情,讓人感覺,也許4位導師中,甚至在所有“學員”中,最需要證明自己的就是他。

人人自危的“演出”中,“演員請就位”不如“實力請到位”

五十名演員,真是各有千秋。無一例外,都是名氣未滿,實力待證,渴求機會,危機壓頂。

“老牌偶像”明道,坦言這是他今年演的第一場戲。

人人自危的“演出”中,“演員請就位”不如“實力請到位”

鍾欣潼,眾所周知的原因,當年在陳凱歌導演的電影《梅蘭芳》中錯失,這次想彌補遺憾。

人人自危的“演出”中,“演員請就位”不如“實力請到位”

包文婧,她的另一個稱呼“包貝爾的老婆”更出名,演了11年戲的她,從未演過女主角。

人人自危的“演出”中,“演員請就位”不如“實力請到位”

鄂靖文,周星馳《新喜劇之王》的女主演,因顏值問題招來很多非議。

人人自危的“演出”中,“演員請就位”不如“實力請到位”

楊迪、沈夢辰,沒錯,就是你們熟悉的主持人。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人人自危的“演出”中,“演員請就位”不如“實力請到位”

郭俊辰,熱播劇《少年派》中的錢三一,想起趙薇導演的一句話:“在年輕的時候,會演一些傻傻的可愛的誰都會演的角色。”

人人自危的“演出”中,“演員請就位”不如“實力請到位”

至少能來,表明他們都還有“危機”意識。

這些年,聽到太多“某某行業的冬天來了”這類言論,也被“時代拋棄你連招呼也不打一聲”驚的心有慼慼焉,其實,這只是世界在用不同方式提醒我們:人要時刻保持危機感!危機並不是壞事,它是我們努力進取的源泉,是我們成長髮展的動力,時刻提醒我們不要呆在舒適區,不要做那隻被溫水煮的青蛙。

處理好了,危機就是轉機,處理不好,危機之下就是絕境。

人人自危的“演出”中,“演員請就位”不如“實力請到位”

解決危機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就象《演員請就位》的宣傳詞中所說:“免談履歷,讓演技就位,免談流量,讓專業就位,免談顏值,讓角色就位。實力,是過關斬將唯一的通行證。”

人人自危的“演出”中,“演員請就位”不如“實力請到位”

導演的實力體現在指導的影片上,體現在對演員的調教上。就象陳凱歌導演現場對陳若軒的指導,讓後者立刻有了突破;就象李少紅導演一針見血地指出明道拿槍的姿勢不對,不懂舞臺語言。這是真真正正的實力。而不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搬出一堆教科書上的術語,象領導做報告一般說一堆“不錯”的話,只是“看上去很美”的紙上談兵而已。

人人自危的“演出”中,“演員請就位”不如“實力請到位”

演員的實力體現在演技上,對劇本的理解、對角色的揣摩、對情感的表達、對錶演的把控,連臺詞都是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就象董力落選後,直接問四位導師:“我到底能不能成為一名演員?”陳凱歌導演回答:“做演員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個問題只有你自己能夠回答。”你願不願意付出?願意付出多少?願意堅持付出多久?沒有人能知道,只有你自己。

人人自危的“演出”中,“演員請就位”不如“實力請到位”

所以,“演員請就位”不如“實力請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