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长久以来,自贡菜市场的一大部分是专门卖活兔的。这边说兔兔这么可爱怎么可以吃掉,那边说鲜锅兔璧山兔冷吃兔是真香。然而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每个自贡人买兔肉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店家会默认你不要兔头,并少算你两块钱。一个天天吃兔肉的城市却没有以兔头出名的菜,我们大概猜出这些兔头去往160公里外的成都,变成了双流老妈兔头,或者你家楼下卤菜店里的五香麻辣兔头。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午夜梦回,自贡食客肚子里兔肉的灵魂,和成都食客肚子里兔头的灵魂,终于相认了。只是这个兔命账,不知该算在成都人头上,还是该算在自贡人头上。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自贡街头的食客

▲1

刻在化石里的C位

1939年民国政府设立了中国最早的23个城市,四川地区只有成都、重庆、自贡三座城市,史称“蓉、渝、井三足鼎立”。直至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之前,四川地区的车牌号是川A成都,川B重庆,川C自贡。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时间往前2亿年,没有自贡也没有人类,这片土地气候适宜水草充沛,侏罗纪时期的恐龙安居于此长达6500万年。古脊椎研究所的董枝明先生回忆起当年那场中英联合发掘:“到了现场之后,就像刨红薯一样,遍地都是化石。”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1979年发掘现场的恐龙化石

图据自贡恐龙博物馆

自贡迄今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城市名义跻身世界地质公园的城市,如今去自贡旅游的人,一定会去看恐龙化石。看着这些巨大到不真实的化石,每个人都会对人类的未来发出疑问。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2

小城大味

荣县大佛:我也是唐代造的佛,是世界第一大释迦牟尼佛,乐山大佛之后四川第二大佛像,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来看我。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自贡是四川面积最小的城市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当你不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还哪里有人知道。自贡人口324万,只有成都的五分之一,只有锦江区的6倍不到,但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心心念念自贡?

还不是因为那口自贡菜,你吃了就记得。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自贡街头夜市

自贡菜就像风情万种的交际花,辣到贯穿肠胃,你的爱和痛都尝尽了,眼泪鼻涕都流了。

然后你说:我真的遭不住你,我少见你几次,好不好。

自贡菜: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乖。

然后你不到24小时就又开始想她了。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自贡贡井老街

▲3

蘸水出状元

富顺豆花到底哪家好吃,又可以打一仗,并且每家的粉丝都认为对家的粉丝舌头有毛病。但他们的蘸水都有个共同点,左右蘸水的主角是糍粑海椒。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富顺文庙,图据网络

糍粑海椒是四川蘸水中当之无愧的状元,富顺做得好并不奇怪,这里本来就出状元。富顺的文庙有四个大字:数仞宫墙。因为文庙是不开门的,只有出了状元,才能开墙造门。富顺数仞宫墙,意思是屡出状元,这墙要屡次被打破造门,多么牛逼。富顺二中到现在也很牛逼,蜀光中学怒目相对。但富顺人就说了,自流井的,你们那里有数仞宫墙的文庙吗?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西秦会馆,图据自贡人民政府网站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自贡贡井街头

自流井人沉默了,只好说,我们有盐商,我们有西秦会馆。

4

井盐传奇

日本海啸传说盐被辐射的传闻造成全国恐慌性抢购盐时,四川人莫名其妙,自贡人更是莫名其妙:海盐是什么?海盐不能吃有什么关系?海盐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自贡因盐设市,“自、贡”二字是由“自流井”和“贡井”两个盐井名字合称而来

古代四川产业分工为成都产锦,自贡产盐,遂宁产糖,南充产醋,泸州产酒……自贡地区的井盐业,肇始于东汉时期,唐宋时已闻名全川,盐商云集的自贡是富庶甲于蜀中的川省精华之地。历史上,自贡人发财,好几次都是国运不好的时候站出来保民生的。比如太平天国要对抗大清,大清的盐路不通,盐商弃海盐买自贡井盐。比如抗战沿海城市沦陷,没有盐怎么办,没事,还有自贡井盐。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自贡燊海井井盐博物馆

抗日战争时期,藏富于民的自贡人还有口饭吃,有点余粮,也舍得捐出来。女人们的首饰,男人们的票子,都给冯将军抗日了。冯玉祥一激动留下“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作为中国大后方,自贡成为全国捐款额度最高的城市,捐款共计1.2亿法币。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1938年4月,自贡釜溪河畔

山河依旧,吃到好吃的东西的时候,记得这是先烈们用命给我们换的,是老人们吃饭的金牙,女人们压箱底的嫁妆,小孩当零工赚的铜板,无数普通人的点滴努力,给我们换的。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自贡燊海井井盐博物馆

顺便告诉你一个四川职业厨师都知道的小秘密:做泡菜只能用自贡井盐,否则成菜不脆。

为什么?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但这就是祖师爷传下来的功夫,由不得你不信。

中国的文化,血脉,食物,家族,就是这么一代一代,传到现在。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5

盐帮秋金

清中叶期,自贡盐场和井盐业和兴盛,不仅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者、经营者来这里开设井灶钱庄票号,而且吸引周边及贵州、云南的劳动者。当时常年聚集在这里的盐商与盐工即达20万人左右,按不同的社会分工被称为各种行帮。

不同层面的饮食消费和嗜好,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交融,使自贡逐步形成了独具风味的盐帮菜系。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自贡灯杆坝菜市场

90年代经济转型那几年,历史复盘,很多工厂大厨都出来创业,开馆子,“秋金小炒”的邱师傅就是其中之一。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自贡路边摆夜市摊的邱师傅因食客多年的喜爱,1995年在自贡贡井一条街上支了一个宵夜摊,那时候的摊位更像现在的夜市,算不得门市,倒也生意兴隆。商业嗅觉敏感的温州商人注册了“邱金小炒”这个品牌,邀约邱师傅一起走出自贡,2010年成都八宝街迎来了第一家自贡菜,这家店在很长时间里是大部分成都人对盐帮菜的初步印象。可惜仅仅两年,温州商人撤资,带走了这个品牌,八宝街这家店也被迫关门。

地方文化和地方菜系的推广从来都不容易。2014年新的领军人黄天勇带着团队重返成都市场,选址九眼桥,却面临品牌被温州商人带走无法注册的难处。挣扎一年后正式改名为“秋金小炒”,总店设址龙王庙正街。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藏于成都闹市小巷的秋金小炒太古里店(龙王庙正街)

如今的秋金小炒脱掉路边摊脏乱差的外衣,在油脂油料上下功夫,为传统餐饮正名:不是老油才能炒出那口醇香厚重的盐帮味。还是那把小米辣、二荆条、仔姜和厚重的辅料,整体却收敛了些。这是所有地方味道和川菜手艺人走出去会面临的问题,24年的沉浮中,秋金开始学会与当地人相处,担任着把自贡和自贡味道介绍给更多人的使命,也在全国开了些分店。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小炒系列的不断尝试让食材不拘泥于内地家禽,所有城市最新鲜的当地食材都能佐以盐帮味

6

时代余味

在今天的中国,城市长得越来越像,唯一不像的,只有桌上的菜。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当你吃到一道菜,辣到撕心裂肺,小米辣打前站,二荆条在中路,尾子是甩不掉的仔姜,从舌尖辣到你的心尖,韭黄段和青花椒,抢着主角的戏份,额头瞬间出汗。

层次复杂的盐味,被抛弃的时代,春节的宫灯,落寞的小巷,过去的辉煌,遗忘的历史,未来的沧桑,都在这里了。

这个味道,就是自贡。

一脉井盐,一味自贡,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一城秋金,一锅小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