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是最好的祭奠

剛剛過去的清明節,可能是很多人生命中最為特殊的一個。4月4日,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致以深切哀悼。上午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三分鐘。當車船齊鳴、防空警報拉響時,江河凝滯,天地失色,四海齊悼,寰宇同悲。

更讓人心痛的是,在這場戰“疫”中犧牲的英雄又增加了一個。山東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張靜靜,結束援鄂任務回到山東按規定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期滿即將返回家中時,突發心臟驟停,經全力救治無效,於4月6日晚不幸逝世。網上流傳著一條張靜靜在返程飛機上的短暫視頻,這個陽光而又愛笑的女孩對著鏡頭興奮地說:“現在離家只有一步之遙,我們很快就會見面。”有網友在視頻下留下了令人心碎的回答,“有的人相見,要坐飛機,有的人想見,只有坐時光機。”

有人說,銘記是最好的祭奠。記得電影《尋夢環遊記》中有這樣一句話,“死亡不是盡頭,遺忘才是。” 圓滿完成支援黃岡救治任務的張靜靜就這樣離開了她愛的人和愛她的人,但是她永遠都不會被我們遺忘。我們會記得她的日記,“和年幼的孩子分離我沒哭;沒能陪父母吃上團圓飯我沒哭;戰場上累到頸椎病復發我沒哭……從隔離病房出來,全身衣服汗溼透,往下滴水,我沒哭……當看到患者治癒出院跟我們揮手告別,原諒我沒忍住自己的眼淚……”我們會記得患者稱讚她的話語,“凌晨四點,當看到你們還在我心裡無比踏實,你們真的是暗夜中期望的一束光,幫助我們找到歸岸的路。”我們會記得她有一個活潑可愛的5歲女兒,我們會記得她有一個因為援非未能見上最後一面但是卻愛著她的丈夫……

銘記,是為了讓英雄的故事傳承下去,讓我們在數年後仍能講給孩子聽。生前系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主治醫師的烈士李文亮於2月7日以身殉職,我們知道他是一個善良的大男孩,和眾多同齡人一樣喜愛炸雞和各種美食;生前擔任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的烈士劉智明於2月18日以身殉職,我們知道他有一個醫學家庭,正在醫學院讀書的女兒立志要繼承父親未竟的醫學事業;生前為武漢市礄口區公安分局漢正街利濟派出所共和社區民警的烈士吳湧於3月22日因公殉職,我們知道他在一線連續奮戰了61天,雖然腰部曾經動過手術但一直做著重體力工作……這些英雄都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但是卻做出了極不普通的事情。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英雄並不是生而勇敢,而是在重大關頭選擇堅強和無畏。

銘記,是為了讓生者更加有力前行,這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面對這場不分國家地域的災難,它的影響將會極為深遠。小到普通人的衣食住行,大到個體的人生選擇和國家的發展戰略,也許都會因此而有所改變。但是,中華民族是一個善於從災難中總結經驗和教訓、汲取智慧和力量的民族,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是無堅不摧的民族,才是充滿希望的民族。“願以吾輩之青春,守護這盛世之中華”。我們知道,從災難中失去的,一定會在進步中獲得補償。待到抗“疫”勝利後,我們會拿一個更加強大的祖國去告慰英靈。

“因為愛著你的愛,因為夢著你的夢,所以悲傷著你的悲傷,幸福著你的幸福。因為路過你的路,因為苦過你的苦,所以快樂著你的快樂,追逐著你的追逐。”逝者安息,生者自強!

歡迎來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