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七子之歌》,你不能不知道他的名字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2019年12月20日,澳門迴歸祖國二十週年!這首《七子之歌》的旋律再次響徹中華大地,人們動情地唱著歌,任胸中的愛國情思隨著歌聲汩汩流淌……

關於這首歌,有一個閃亮的名字值得我們銘記,他就是《七子之歌》的詩作者、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聞一多。

關於《七子之歌》,你不能不知道他的名字


1899年,聞一多出生於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的一個書香門第,本名聞家驊,良好的家庭氛圍為他求知求學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他自小便愛好古詩詞和美術,13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在清華的十年求學生涯中,他讀了大量的詩詞、史書等書籍,對格律詩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讀書期間,他並不甘於獨坐書齋之中,而是時刻關注著國家和時局的變化。這顆年輕火熱的心,隨著時代的脈搏劇烈地跳動著。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發表演講,寫詩,為國運奔走呼號。

1922年,二十三歲的聞一多赴美留學。在美國,作為來自弱國的學生,他遭到了無數的冷眼和欺凌。他的心一刻也沒有離開他的祖國,被列強蹂躪、分割的古老而年邁的中國所遭受的每一筆苦難,都彷彿刻在了他的心上。

在巨大的憤怒和痛苦中,1925年3月,聞一多創作了《七子之歌》組詩,將香港、澳門、臺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和旅大(旅順和大連)比作被奪走的七個孩子,對祖國母親喊出帶血的呼喊——“母親,我要回來!”

關於《七子之歌》,你不能不知道他的名字

在這一首首詩中,聞一多不只是在替被侵略的骨肉同胞呼喊,更是在宣洩著他對祖國的深深眷戀和對國土遭人踐踏的激昂憤慨!


很快,1925年5月,聞一多回國到北京藝術專科學校任教,隨後又輾轉到了武漢大學、國立青島大學、清華大學任教,直到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後全身心投入到抗日救亡的革命鬥爭中。

1946年,民盟負責人李公樸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殺害。聞一多在全國範圍內公開發表控訴:“反動派!你看見一個倒下去,可也看得見千百個繼起來!”這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極度不滿。

7月15日,在李公樸追悼大會上,聞一多不顧主持人的勸告,毫不畏懼地發表演講痛斥國民黨特務。

然而,這天下午,他倒在了埋伏在他返家途中的國民黨特務的槍下,身中十餘彈,再也沒能站起來了……


在聞一多的諸多精彩詩作裡,《七子之歌》組詩是一部並不起眼的作品,聞一多本人也不認為寫得很好。

直到1999年澳門迴歸祖國,港澳辦聯繫上聞一多的孫子聞黎明,說想把這首詩譜成歌曲。聞黎明當時還不相信,認為這首詩並不適合作為歌詞。

沒想到的是,這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澳門小學生容韻琳用稚嫩的帶著鄉音的童聲演唱了《七子之歌·澳門》,這首歌頓時傳遍大江南北,感動了無數的中華兒女!

關於《七子之歌》,你不能不知道他的名字


時光荏苒,澳門迴歸至今已經二十年,在祖國的懷抱中一步步成長壯大,發展繁榮。但那段屈辱的歷史我們不能忘記,那個為國捐軀的勇士、浪漫激情的詩人聞一多我們也不能忘記!

此刻,讓我們向他致敬——聞一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