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人處心積慮的捕鼠、防鼠方式,淺析“狗拿耗子”是否多管閒事

有句俗語叫“狗拿耗子多管閒事”,意思是,狗就應該老老實實看門,拿耗子是貓的事兒,它幹了,就是多管了閒事兒。

那麼,“狗拿耗子”到底算不算多管閒事?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老祖宗們為了抓耗子、防耗子,都採取了什麼措施。

從古人處心積慮的捕鼠、防鼠方式,淺析“狗拿耗子”是否多管閒事


  • 堵老鼠洞

因為我國古代的房屋建築多是土牆,這使得老鼠打洞的行為十分猖獗。於是人們就想到了,把老鼠洞堵上的辦法,防止它進入屋中。

這種方法在《詩經·國風》中的《東山》篇有所體現:

“灑埽穹室”

翻譯過來就是,灑掃房屋,塞堵鼠洞。

但這種方法終究是治標不治本,不過緩解個一時半會兒,畢竟洞堵上了,老鼠們還是會再打啊……

  • 水灌煙燻

《詩經.豳風》中《七月》篇:

“穹室燻鼠,塞向瑾戶。”

這是用煙燻鼠。

另外,沙市周家臺三十號秦墓有如下簡文:

“以壬辰,己巳、卯溉困垤穴,鼠弗穿”

這是用水灌老鼠洞。

無論煙燻還是灌水,這兩方法都是把老鼠逼出來,與堵老鼠洞沒什麼根本的區別,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人們在實踐的過程中,想必也考慮到這個問題,於是就琢磨出了新的捕鼠方法。

  • 毒藥滅鼠

據唐代著作《朝野僉載》記載:

“磐石可以害鼠,張鷥曾試之。鼠中毒如醉,亦不識人,猶知取泥汁飲之,須臾平復。”

這說明,唐朝人通過試驗已找到了礦石滅鼠的方法。

事實上,古人早就注意到瞭如何用藥物毒鼠。

《山海經·西山經》中記載:

“皋塗之山,有白石焉,其名日譽,可以毒鼠。有草焉,其狀如稟茇,其葉如葵而赤背,名日無條,可以毒鼠。”

這條記載說明,人們早已經發現,不但譽石可以用來毒殺老鼠,有些植物也可以。

  • 捕鼠機滅鼠

不要以為捕鼠機只是現代社會的專利,在遙遠的古代,老祖宗們已經智慧地發明出來了。

《焦氏易林》中記載:

“灸魚涸鬥,張伺夜鼠,不忍香味,機發為祟,柞不得去”

機發為祟”,這既是古代使用捕鼠機的記錄。

  • 其他怪招

除了以上方法,人們還想出了一些驅鼠怪招。

《齊民要術》記載:

“《淮南萬畢術》日:狐目狸臘,鼠去其穴。”

注曰:

“取狐兩目,狸腦大如狐目三枚,搗之三千杵,塗鼠穴,則鼠去矣。”

因為狐狸和狸是老鼠的天敵,所以人們天才般地想象出,把狐狸的眼睛和狸的大腦取下來,搗碎後塗抹在老鼠洞上。這種方法大約是依據老鼠對天敵身上氣味的敏感,聞到後以為天敵來了,所以就逃走了。

宋代著作《書繼》中記載了一位叫道宏的僧人畫家,據說因為畫技高超,他畫的貓栩栩如生,以至於能把老鼠嚇跑。

這個方法,著實有點太過離譜了,畫能嚇跑的老鼠,也是缺心眼兒的老鼠吧……

那麼,問題來了,狗拿耗子到底是不是多管閒事?

事實上,還真的不是多管閒事。

從古人處心積慮的捕鼠、防鼠方式,淺析“狗拿耗子”是否多管閒事

張湯審“鼠”典故


先秦時期的狗、鼠關係

《呂氏春秋》中記載了一個狗捉老鼠的故事:

“齊有善相狗者,其鄰假以買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日:‘是良狗也。’其鄰畜之數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日:‘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則桎之。’其鄰桎其後足,狗乃取鼠。”

這個故事說的是,齊國有一個善於相狗的人,他的鄰居想要買一隻抓老鼠的狗,後來通過他買到了一條好狗。他的鄰居把這條狗養了好幾年,然而這隻狗始終不抓老鼠。鄰居於是就去找這個相狗的人了。

他說:“這是一條難得的好狗,他志在抓獐麋豕鹿,而不是老鼠。想要它抓老鼠,就得先把它控制住。”

他的鄰居將這條狗的後腿綁住,這條狗才開始抓老鼠。

《呂氏春秋》成書於戰國末年,從這則記載中可以看出,在那個時候,人們其實很希望狗可以捉耗子,只是專職抓老鼠的狗太難尋找,如該書記載的,還是通過相狗人才尋了一條。然而這條狗還是不太擅長抓老鼠,採取了相關措施後,它才肯去抓老鼠。

秦、漢時期的狗、鼠關係

李斯的傳記中,有這麼一個小故事:他成為丞相前,曾做過一個小官,在任上時,他發現茅廁中的老鼠因為靠近人和狗,常常處於驚懼的狀態,不敢堂而皇之地出洞。而糧倉裡的老鼠,卻因為遠離人和狗,居然膽敢公然出面在廊下。

這個小故事說明了,老鼠是怕狗的,可見狗抓老鼠,在那個時候是非常普遍的。

《後漢書》中記載了一則青州刺史李壽向皇帝的進言:

“臣以為政宜一統,雖非所部,夫東家有犬,不忍見西家之有鼠,臣之所見,敢不以聞。”

東家有犬”,“ 西家之有鼠”,可見狗和老鼠是被視為敵對關係的,這個時期的狗抓老鼠,仍被視為是正常的現象。

魏晉時期的狗、鼠關係

《魏略》中記載了一則曹操關於“狗、鼠”關係的軼事:

曹操軍中有個叫丁斐的典軍校尉,此人十分貪財,常常背地裡幹一些斂財的小勾當。

有一次,他暗中私賣了官牛,事情被告發了,他也因此被捕。因為此人與曹操是同鄉,所以曹操不忍心因為這點過錯懲罰他,但是得想個說辭堵住悠悠之口。

於是,曹操就向大家說了:

“我之有斐,譬如人家有盜狗而善捕鼠,盜雖有小損,而完我囊貯。”

雖然曹操把這位丁斐比作了狗,但能夠免受處罰,想必他也是樂意的。

到了西晉時,狗抓老鼠,在人們心中依然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如,東海王司馬越回到洛陽,當地的百姓不歡迎他,於是編了首童謠譏諷:

“洛中大鼠長尺二,若不早去大狗至。”

從這首童謠不難看出,這個時期,狗和老鼠,依然是一對公認的死對頭。

在四川三臺縣郟江鎮金鐘山一區一號漢墓中,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幅“狗咬耗子”石刻畫像。

圖中有一隻蹲坐在地上的狗,豎著耳朵,張著大嘴,嘴裡叼著一隻長尾巴的大老鼠。

有學者認為,古代老鼠是不祥之物,人們刻制獵狗放入墓中就是為了保護陰宅平安

這幅“狗咬耗子”圖生動反應了當時人們生活中“狗抓老鼠”的情形。

以上種種史料記載,足以說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狗都是抓耗子的主力軍,人們對它寄予了厚望。但是後來為啥被認為是多管閒事了呢?

這和貓有關。

從古人處心積慮的捕鼠、防鼠方式,淺析“狗拿耗子”是否多管閒事


家貓的出現

據考證,在漢代以前,我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家貓。

《禮記》中:

“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道貓,為其食田鼠。”

這裡的“道貓”是指野生的山貓。

《詩經.韓奕》中所說的:

“孔樂韓土,有熊有羆,有貓有虎。”

這裡的“貓”,也是指生活在野外的野生貓。

我們今天飼養的寵物家貓,據說祖先是印度的沙漠貓。印度貓最早進人我國的時間大約是在漢明帝時期,那時通過佛教往來,中、印交流頻繁。貓正是通過這個時期的佛教交流活動來到我國,因它善於捕鼠,靈慧小巧,而受到古人的喜愛,被逐漸馴養成家貓,成為生活中消滅老鼠、保護糧倉的好幫手。

自從老祖宗們馴養出天性嗜鼠的家貓後,狗就慢慢從“抓鼠”行業光榮退休了,說到底,誰讓它抓老鼠的本領不如貓高強呢?

以上種種,都是老祖宗們為了抓耗子、防耗子做的諸多苦心積慮的努力。按理說,老鼠在我們現代生活中依然是存在的,可人們似乎並沒有對它們有那麼強烈的恨意。老鼠們到底做了啥,才讓老祖宗們那麼想要除之而後快呢?

從古人處心積慮的捕鼠、防鼠方式,淺析“狗拿耗子”是否多管閒事


老鼠做了啥?

老鼠很小,但做起壞事兒來,絲毫不含糊:鑽牆、打洞,偷吃糧食,呲咬衣物等等。在生產力低下的古時候,這其中的每一項,都關乎老祖宗們的生活和生命,這麼說一點兒也不誇張。

不信,來看看那時候的人們怎麼說。

《詩經·碩鼠》篇: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汝,莫我肯德。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汝,莫我肯勞”

這首詩的本意是比喻殘酷的統治者像老鼠一樣剝削著百姓們的辛勤勞動成果,控訴他們的腐敗和無恥。

但從中,我們不難領悟出,老鼠必然在生活中吃了許多百姓們辛苦得來的糧食,否則就不會把它們比喻成無比痛恨的剝削者了。

事實上,老鼠雖然體型不大,但胃口卻不能小瞧,尤其是,他們善於在鼠洞裡囤積糧食。

《天中記》中記載了這麼一則令人驚訝的故事:

“天覆(901——904)中,隴右大飢,其年秋稼甚豐,將獲之間,大半無穗,有人就田畔掘鼠穴求之,所獲甚多,於是家家窮穴,有獲五七斛者,相傳謂之劫鼠倉,饑民皆出求食,濟活甚眾。”

竟然通過挖掘鼠洞而獲得這麼多的糧食,救活了那麼多饑民,可見老鼠洞中囤積了多少糧食!

在靠天吃飯的古代農耕社會,糧食就意味著活命,老鼠從百姓口中奪食,可以想的出,它們有多遭人憎恨。

所以事關糧食的大事,人們都十分重視防鼠事宜。

湖北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有如下條文:

“倉鼠穴幾可而當論及誶?廷行事鼠穴三以上貲一盾,二以下誶。鼷穴三當一鼠穴。”

即倉庫裡發現三個鼠穴罰款一盾(古代罰金制度中有以交盾甲為罰的形式),二個鼠穴以下要被申斥,三個小鼠穴合一個鼠穴。

這則條文說明,在刑法嚴峻的秦代,是以倉庫里老鼠洞的多少來規定倉庫管理官員應該受到什麼程度的懲罰。

耗子都能成為考核官員的指標了,可見官方對它的“痛恨”程度。

從古人處心積慮的捕鼠、防鼠方式,淺析“狗拿耗子”是否多管閒事

狗狗捕鼠圖


大仙說

老鼠雖小,危害卻大,老祖宗們為了對付它們可謂是煞費苦心,能用得上的法子都要充分地利用上。所以,狗才會在一段時間裡做了它本身不是那麼喜歡,也不是那麼擅長的事兒——抓老鼠。

在“抓老鼠”這件事兒上,狗即便沒有貓做的好,可也不至於被嘲諷為“多管閒事”啊!看門兒之餘,順道為主人家抓幾隻可惡的耗子就不行了?

其實,這不是狗狗第一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在我國傳統文化裡,狗狗可謂是受盡委屈。

明明是看家護院,保護主人的忠誠好朋友,卻被老祖宗們各種花式抹黑。

比如,狼心狗肺,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人忘恩負義。

要說狼忘恩負義,這沒冤枉它,畢竟有“東郭先生和狼”這麼個流傳千古的鐵證在那裡擺著,可說狗狗忘恩負義,這個就有點無從說起了。狗狗不但不忘恩負義,反而最是忠誠戀舊,古往今來,狗狗義救主人的故事和傳說層出不窮,和狼放在一起相提並論,真的是太對不住它了。

再比如,狗仗人勢,這個成語是“仗勢欺人”的同義詞,說它顛倒黑白一點兒也不為過。兇悍的狗狗用得著仗著人“勢”嗎?人仗著它的“勢”還差不多吧。古時候的紈絝子弟,出門時總喜歡牽著狗在前頭帶路,威風凜凜,可以說是人仗狗“勢”的最佳演繹了。

此類種種“黑”狗狗的成語不勝枚舉。

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為狗狗正名,還它們公道,讓它們獲得屬於自己應有的榮譽。

參考文獻:《詩經》、《朝野僉載》、《齊民要術》、《山海經》、《後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