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子田徑不缺張國偉,但缺少能夠上熱搜的張國偉

中國男子田徑不缺張國偉,但缺少能夠上熱搜的張國偉

張國偉因為退役登上熱搜。

日前,在社交媒體上“自宣”退役的張國偉,迅速引發各方的關注,甚至“張國偉退役”一度登上熱搜。從2010年嶄露頭角到2015年達到個人運動生涯的巔峰,張國偉的確是近年來中國男子田徑項目的一個標誌性人物,不過,回顧中國田徑、尤其是中國男子田徑的歷史,張國偉,也許並不該是唯一享受到登上熱搜待遇的“網紅”。

擦肩而過

中國男子田徑不缺張國偉,但缺少能夠上熱搜的張國偉

張國偉在2015年田徑世錦賽上達到個人的巔峰。

29歲的張國偉首次引起關注,應該是2010年的亞洲青年田徑錦標賽,在這次於越南進行的比賽中,張國偉以2.23米的成績創造個人最佳。可惜,年輕的張國偉遇到了同樣年輕的巴西姆,這位繼索托馬約爾之後最偉大的跳高選手,最終以2.31米的成績贏得冠軍。

當然,隨著巴西姆的日漸成熟,張國偉和巴西姆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當巴西姆拿到個人的第一枚奧運會獎牌時,張國偉只能以第21名的成績結束自己的首次奧運之旅。

2015年北京田徑世錦賽,張國偉終於達到了個人在奧運會和世錦賽上的最佳戰績。在最後一個比賽日的爭奪中,張國偉、邦達連科、巴西姆和德羅因上演了跳高比賽中極其罕見的一幕。全部通過2.33米的四名選手,在試跳2.36米時又全部失敗,由於張國偉是四人中最後登場的選手,他因此錯過了第一次奪冠的機會。而這,並不是最後一次。

因為巴西姆在之前試跳2.29米時是兩次過關,這讓巴西姆成為第一位被淘汰出局的選手,滑稽的一幕隨之上演,剩下的三人在加跳2.36米時再次全部失敗——最後一位登場的張國偉再度與冠軍擦肩而過。因為依然無法分出勝負,裁判最終將高度降到2.34米,在德羅因順利通過之後,邦達連科和張國偉全部失敗,德羅因就此拿到冠軍,張國偉則只能和邦達連科並列亞軍。

直到退役,這次亞軍經歷也許都會讓張國偉感到遺憾,因為這是他距離冠軍最近的一次。而另外一個讓張國偉感到略遺憾的事實,也許是他在2015年鑽石聯賽尤金站的比賽中以2.38米的成績獲得亞軍,而這個成績,距離朱建華保持的2.39米的全國紀錄,僅僅1釐米之差。

當然,與冠軍擦肩而過、與朱建華的全國紀錄擦肩而過的張國偉,依然算是中國男子跳高中的一個傳奇,畢竟,他是繼朱建華在1983年赫爾辛基世錦賽(銅牌)和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銅牌)之後,首位在這兩項大賽中贏得獎牌的中國跳高選手。更重要的是,從獎牌的“成色”看,張國偉顯然還強了朱建華那麼一點。

可惜,還是之前說過的問題,如果張國偉在2015年的鳥巢面對2.34米時沒有發生“刮擦”,也許,他會幫助中國男子跳高達到一個更高的高度。與世錦賽冠軍、與全國紀錄擦肩而過,也因此成為“網紅”張國偉乃至中國男子跳高最大的遺憾。

回顧張國偉成功卻又略有遺憾的運動生涯,傷病也許都是一個不得不提及的“對手”,因此,面對一切的一切都無法更改的殘酷現實,當張國偉感慨自己“跳不動了”的時候,真的只能是一聲嘆息。也許唯一讓張國偉感到欣慰的是,他畢竟獲得了更多的“粉絲”和更多的關注,這個待遇,是大多中國男子田徑乃至中國田徑選手都無法企及的高度——至少比2.39米更難企及。

優勢項目

中國男子田徑不缺張國偉,但缺少能夠上熱搜的張國偉

朱建華是中國田徑的一個傳奇。

朱建華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惜獲”銅牌之後,那些憤怒之下對朱建華破口大罵的人、那些甚至去砸朱建華家玻璃的人恐怕都不會想到,朱建華1984年在埃伯施塔特創造的2.39米的全國紀錄,至今依然是全國記錄。

當然,繼續來為朱建華辯護的確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但中國男子跳高選手中能夠先後有朱建華和張國偉在奧運會和世錦賽上贏得獎牌,其實已經說明了一個問題:跳高,一直是中國男子田徑的優勢項目。

2017年亞洲田徑錦標賽,張國偉以2.28米的成績不敵韓國選手禹相赫(2.30米)獲得銀牌,而另外一位中國男子跳高選手白龍,則以2.15米的成績獲得第10名。

2019年多哈田徑世錦賽上,王宇成為唯一一位參加男子跳高的中國選手,而且王宇在決賽中跳出2.24米的成績,最終也以第10名的成績結束自己的世錦賽之旅。此外,王宇個人運動生涯最佳的戰績是2.33米,僅僅從最佳成績上看,這位曾經在2018年贏得亞運會男子跳高金牌的選手,顯然與朱建華和張國偉的差距並不是太大。

這樣的現實,其實足以說明一個問題,男子跳高已經算是中國田徑的優勢項目,中國田徑面對這個項目的態度,也許只是默默努力等待一個天才的出現。從朱建華到張國偉,這麼多年僅僅等來兩個天才,看似“成才率”有些低,但如果考慮到中國男子田徑相對“單薄”的歷史成績,這樣的“成才率”,其實已經相當出眾。因此也可以不誇張地說,跳高,也許依然算是中國男子田徑的一個優勢項目。

這,大概就是張國偉能夠成為“網紅”的原因。除了“搞怪”的能力,張國偉真正“征服”網絡的無疑還是他的實力——很難想象,在成績代表一切的競技體育舞臺,一位只會“搞怪”的選手能夠獲得觀眾的認可。

最大“網紅”

中國男子田徑不缺張國偉,但缺少能夠上熱搜的張國偉

劉翔的“網紅”生涯開始於2003年。

回顧中國男子田徑選手在世錦賽和奧運會上的成績,如果用現在的標準來衡量,那麼朱建華無疑是第一代“網紅”,而在朱建華之後中國男子田徑最大的“網紅”,也許還是劉翔——甚至張國偉也無法撼動劉翔的這一地位。

之前已經說過,朱建華在世錦賽和奧運會上都曾經獲得過銅牌,讓人略遺憾的是,朱建華之後,中國男子田徑在這兩項世界大賽中度過了一個漫長的“空窗期”,他們一直在努力,但一直無緣站上領獎臺——這也讓中國田徑在很長一段時間只能是“陰盛陽衰”。

打破這個“空窗期”的選手就是劉翔,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劉翔都是中國田徑的唯一代表。

2003年聖丹尼斯世錦賽上,劉翔在男子110米欄項目中取得13秒23的成績,雖然屈居阿蘭·約翰遜(13秒12)和特拉梅爾(13秒20)之後獲得銅牌,但這也是中國男子選手在世錦賽和奧運會賽場上首次在短跑項目中贏得獎牌。

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金牌、2005年赫爾辛基世錦賽銀牌、2007年大阪世錦賽的金牌……從朱建華在1984年贏得奧運會銅牌之後,劉翔終於幫助中國男子田徑選手達到了一個最高的高度,當然,劉翔同樣也達到了個人運動生涯的巔峰。

結束中國男子田徑選手在奧運會和世錦賽上漫長的“空窗期”、成為中國男子田徑選手中最成功的“網紅”, 這,就是劉翔的偉大之處。不管一些人對於劉翔有多少不滿、多少詆譭,下一位劉翔,也許比下一位張國偉更難找到,這一點其實才是中國男子田徑最大的遺憾。

不缺“網紅”

中國男子田徑不缺張國偉,但缺少能夠上熱搜的張國偉

中國男子田徑同樣有過輝煌時刻。

與中國女子田徑相比,中國男子田徑的確顯得有些“疲軟”,但就像中國男子田徑運動員一直在不懈努力一樣,中國男子田徑還是出現過不少的“網紅”——當然,這些“網紅”更多隻是在競技層面。

重新回到張國偉與世錦賽冠軍擦肩而過的2015年北京世錦賽,在這屆比賽中,中國男子田徑的“驚喜”並不僅僅是張國偉。

在男子4×100米接力項目上,由謝震業、蘇炳添、張培萌以及莫有雪組成的中國男子接力隊,最終以38秒01的成績獲得亞軍,這是中國男子接力隊的第一枚世錦賽獎牌,這幾位選手顯然同樣堪稱“網紅”。

還是在這屆世錦賽上,19歲的王嘉男以8.18米的成績拿到男子跳遠的銅牌,這是中國男子跳遠選手第一枚也是至今唯一的一枚世錦賽獎牌。王嘉男顯然同樣可以算是中國男子田徑的一代“網紅”,還值得一說的是,在2019年田徑世錦賽的賽場上,王嘉男同樣晉級決賽並且最終獲得第6名。

這幾位選手依然不是全部。

2012年倫敦奧運會,中國田徑僅僅獲得一枚金牌,而這枚金牌就來自男子20公里競走項目。陳定以1小時18分46秒的成績贏得冠軍,而且更“提氣”的是,陳定甚至有實力在距離終點還剩2公里時就提前慶祝自己的奪冠。不管是冠軍還是陳定慶祝奪冠的方式,無疑讓他同樣有資格成為“網紅”。

四年之後的里約奧運會上,在倫敦獲得銅牌的王鎮成功獲得男子20公里競走的金牌,而他的隊友蔡澤林以微弱的劣勢獲得銀牌,這兩位選手顯然同樣堪稱是中國男子田徑的“網紅”。還是在里約奧運會上,董斌還贏得男子三級跳遠的銅牌,幫助中國男子田徑又一次改寫歷史的董斌,顯然同樣算得上是“網紅”。

當然,中國男子田徑的另外一位“網紅”就更有意思了。2009年赫爾辛基世錦賽上,王浩獲得男子20公里競走的銀牌,但8年之後的倫敦世錦賽上,由於當年的冠軍博爾坎被查出服用禁藥,王浩終於獲得了這枚“遲到”的金牌。

從這個角度看,一直“陰盛陽衰”的中國田徑,其實真的不缺少能夠上熱搜的男子選手,但可惜的是,這些選手不僅缺少像張國偉一樣的“表演天賦”,而且也缺少成為普遍意義“網紅”的條件,這其實也是中國男子田徑乃至中國田徑所面臨的一個很大不足。

需要明星

中國男子田徑不缺張國偉,但缺少能夠上熱搜的張國偉

王鎮和蔡澤林在里約奧運會上獲得金牌和銀牌。

就像一些網友所戲稱的一樣,如今是一個看臉的時代,而對於中國男子田徑而言,他們顯然並不缺少顏值,而他們所缺少的,也許就是一個從幕後走到臺前的“推手”。

這樣說也許並不過分,劉翔的確是中國男子田徑最為成功的選手,但與此同時也必須承認的一個事實是,劉翔也是所有中國男子田徑選手中被“包裝”得最好的選手,這樣的“包裝”使得劉翔已經不僅僅是一位運動員,而更接近一位脫離比賽依然足夠搶眼的明星。

同樣,張國偉之所以能夠上熱搜,同樣和他在場外的一些舉動有關。這,也許就是中國男子田徑所應該考慮的一個現實性的問題。

從昔日的“眼鏡飛人”胡凱到如今的蘇炳添、張培萌等選手,在田徑運動最引人關注的男子百米項目上,中國男選手的“出鏡率”其實是最高的,這也讓這些選手成為中國男子田徑的代表性人物——甚至遠遠超過獲得更好成績的競走選手。

至於其他一些項目的選手,除了大賽之外,他們的曝光率真的很成問題。就以獲得2016年裡約奧運會冠軍的王鎮為例。即便是在里約奧運會贏得金牌,但屬於王鎮的“高光時刻”依然非常有限,甚至在里約奧運會僅僅結束一個月之後的“環太湖”國際競走和行走多日賽上,王鎮都沒能成為賽場內外的焦點。

這一點,就的確是有些尷尬了——當然,最應該為這種“遇冷”感到尷尬的並不是運動員。

說到這裡,也許就不得不提到中國田徑的另一個“網紅”——馬俊仁當年所率領的“馬家軍”。從世錦賽到奧運會,“馬家軍”的確取得過很多的成功,但真正讓“馬家軍”走到更多人面前的,顯然並不僅僅是賽場上的成績。

說句玩笑話,即便陳定、王鎮等人贏得了奧運會、世錦賽的金牌,他們也很難登上“春晚”的舞臺,他們的努力、他們的成功,更多依然僅僅限於賽場,因為缺少其他方面的“曝光率”,他們奪冠之後所引發的熱潮,只能隨著比賽的結束而結束。

重新說回張國偉。據之前的媒體報道,張國偉曾經因為場外活動過多而遭到嚴厲的批評,可就像之前所說的一樣,如果張國偉沒有那些場外活動,他僅僅依靠賽場上的“搞怪”,就能夠在自宣退役之後登上熱搜?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田徑也許真的需要改變一下自己的觀念。在運動員能夠保證訓練的同時,不要對於他們的場外活動有太多的拒絕情緒。畢竟,不管是什麼競技體育項目,都有“造星”的必要,只是努力訓練、只是將選手侷限於競技場,其實並不利於一項運動的發展和推廣。

當然,這樣的問題不僅僅屬於中國男子田徑,其實同樣屬於中國女子田徑。

2019年多哈田徑世錦賽,劉虹(女子20公里競走)、梁瑞(女子50公里競走)以及鞏立姣(女子鉛球)幫助中國田徑隊拿到三枚金牌,但因為缺少一個劉翔或者張國偉這樣的明星級選手,這屆世錦賽原本在國內就沒有什麼關注度,這些獲得金牌的選手也同樣沒有獲得太多的關注度,更別提獲得銀牌或者銅牌的切陽什姐等選手了。

悄無聲息地參加比賽、悄無聲息地奪冠,即便創造歷史也只能在小範圍內歡呼,這真的與中國田徑這麼多年的辛勤努力相一致?從某種程度上看,中國田徑至少應該想辦法讓所有人知道這些運動員為了冠軍究竟付出了多少努力。

明星戰略

中國男子田徑不缺張國偉,但缺少能夠上熱搜的張國偉

中國田徑其實並不缺少明星。

張國偉退役上熱搜,“劉虹們”悄無聲息奪冠,這樣的反差顯然是不該出現的,因此,對於中國田徑而言,他們也許真的需要改變一下自己拒絕場外活動的態度,或者說,中國田徑也真的需要考慮自己的“明星戰略”。

之前已經說過了,除了張國偉之外,中國男子田徑其實並不缺少“網紅”選手。而對於一直更加強勢的女子田徑而言更不是問題。在2019年田徑世錦賽上獲得金牌的劉虹、梁瑞、鞏立姣有這樣的潛質,甚至韋永麗(女子100米)、李玲(女子撐杆跳高)、王崢(女子鏈球)以及呂會會(女子標槍)等選手,同樣具備成為“網紅”的資格。

近年來,馬拉松比賽在中國呈現“井噴”的態勢,雖然也出現了一些不該出現的問題,但馬拉松獲得熱捧其實也體現了一個事實,中國田徑項目並不缺少熱愛的“土壤”,中國田徑項目缺少的,其實只是一些幕後的推動力。

做一個也許並不切合實際的假設。

近年來的世錦賽和奧運會賽場,中國競走選手已經帶給了中國田徑太多的“金喜”,同樣的公路賽、同樣的開放式賽道——甚至同樣可以領略城市風光——中國田徑是不是可以讓競走比賽走入更多的城市、更多的觀眾眼中?

這樣說當然有些想當然,因為競走比賽受困於規則的確無法像馬拉松那樣讓更多人、尤其是普通人參與其中,但這樣的假設其實還是有一定的意義。畢竟,如果不進行一些嘗試和推廣,誰也不知道究竟會有什麼樣的效果。

重新說回張國偉因為退役上熱搜的現實。

回顧中國田徑、乃至僅僅是中國男子田徑這些年的表現,和張國偉比肩、甚至比張國偉更出眾的選手,的確還有很多。但客觀地說,除了劉翔這樣真正的強者之外,能夠像張國偉一樣登上熱搜的田徑選手,真的屈指可數。

張國偉的成功(場外的成功),的確和他的性格等等因素有關,但張國偉甚至劉翔當年的成功和轟動效應,其實更是有一種借鑑意義。如果王浩、陳定乃至王鎮等選手同樣能夠登上熱搜,這對於中國田徑而言絕對不能算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前提當然是保證競技層面的成績。

張國偉的退役,的確是一個讓人感到遺憾的事實,但張國偉這些年在賽場內外所引發的關注度,其實真的值得中國田徑好好思考一下。畢竟,當寧澤濤這麼多年依然可以“熱搜”時,中國田徑在這個方面多少有些掉隊。競技成績很重要,但競技成績並不該是一位運動員的全部,在商業味日益濃厚的競技體育賽場,這一點其實已經有過太多的證明。說句世俗一點的事實,“網紅”很多時候就意味著“錢途”,有“錢途”就意味著會讓更多人參與其中。

因此,在張國偉之後,中國田徑的下一位“網紅”,究竟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