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比很多事都重要的小事兒

親子閱讀很多家長都很感興趣,但在給孩子做親子閱讀時,我們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總是讀了一半就跑了;孩子總是不跟著大人的節奏走,眼睛好像根本就沒有看大人讀的地方;大人讀繪本的時候,孩子老打岔,該怎麼辦呢?

我見過很多的父母,包括我的家人在內,一邊敦促孩子去學習,去看書,一邊放任自己“沙發癱”“葛優躺”,看電視,刷手機。

我是很不贊成這樣的行為的!孩子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映照在孩子身上的是我們自身。如果下次你吵孩子去看書,不如先反觀一下自己在做什麼。我一直相信,我們先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不會太差!

親子閱讀,可以試試“無為而為”

一件比很多事都重要的小事兒

“坐好,別動。”“看這裡!”“別說話,聽媽媽給你讀完。”就成了我們親子閱讀時對孩子說的最多的話。孩子雖然有時聽話的不再亂動,但其心思早就不知雲遊到何處了。

後來我意識到:我為了達成閱讀目的經常本末倒置,所有教育,只有在連結存在的狀態下,才會生效。

於是,我慢慢放下親子閱讀時急功近利要完成任務的心理,不再要求孩子必須要讀完哪本書,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與孩子的互動上,慢慢地把它轉變成和孩子一種遊戲的方式。

我和孩子會因為老虎的愚蠢笑作一團,一起猜測後面發生了什麼,聽著孩子的猜想,我才真正的融入到孩子的世界,原來孩子的頭腦裡有那麼多奇妙的想法!

靜下來,不要刻意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結果卻到達了你本來想要的目標,大概這就是“無為而為”的道理吧。


閱讀習慣的養成,要分3步走

一件比很多事都重要的小事兒

沒成為媽媽時,我好奇為什麼要給幾個月的寶寶讀書聽,他都聽不懂我們在說什麼,有什麼作用呢?我成為媽媽之後才懂得,這是因為我們要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第一步。

孩子雖然沒有認識書上的字,因為堅持閱讀,重複的記憶孩子也能複述繪本的內容。

這裡,我總結了親子閱讀的三個關鍵階段,請各位家長參考。

第一步——興趣

當孩子對書還沒有產生濃厚的興趣時,我們主要的目標是:讓孩子對書發生興趣。

在此階段,家長不應硬性要求孩子必須達到什麼樣的閱讀目標,這樣反而會破壞了孩子對書的興致。可以把書放在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讓孩子輕易就發現它們的存在;當孩子在翻書的時候,瞅準時機悄悄加入進去,就像開始一場遊戲那樣,開始一場親子共讀。

家長需要把主場還給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是“這個遊戲”的主導者,另外,把閱讀變得有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親子閱讀技巧。比如,試試用不同的方式對故事進行演繹,把閱讀變成一場表演或者一場走秀,把閱讀玩的暢快淋漓,讓孩子不愛上閱讀都難!


第二步——理解

親子閱讀很重要的一點,是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

理解力是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的前提,孩子只有理解了事物之間的關係,才能漸漸出現表達的慾望和能力。在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的時候,家長要根據孩子接受認知的不同能力,幫孩子建立與故事的連接。

比如,當孩子牙牙學語時,指著書中的圖片跟孩子說:“看,這是小狗,汪汪叫。”當孩子能夠理解書中的故事情節之後,再和孩子一起梳理故事情節,比如小老鼠和媽媽做了“你追我趕”“藏貓貓”和“鑽樹洞”的遊戲。

隨著親子閱讀的日積月累,孩子的理解力和表達力相互向前推進,也為孩子接受以後的小學教育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第三步——自主閱讀

一件比很多事都重要的小事兒

當孩子可以自己複述繪本故事、對文字產生興趣之後,便進入到自主閱讀的階段。孩子在閱讀中進行思考和內化的過程,可以進一步為小學的語文課堂學習做好充足的準備。

很多家長說:“孩子大了,不喜歡我給他讀繪本了。”這就是孩子自主閱讀意識的萌芽開始,對於大班孩子來說,我們更應該讓他擁有自己選擇讀書的權利,讓孩子充分享受自主閱讀的自由。

對於故事情節複雜、超出孩子理解能力的故事,家長依舊可以採取親子共讀的形式。就像一邊牽著孩子的手走路,一邊讓孩子盡情探索。

親子閱讀這件事,就像一個“靜待花開”的過程,在花開之前,最離不開的,是我們父母的“默默耕耘”,所以,你準備好和孩子重新探索親子閱讀的過程了嗎?

想了解更多育兒妙招,來壹點壹滴,和我們一起學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