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蘇聯鬧翻,私通美國,“國家利益至上”終讓南斯拉夫活出了自己


南斯拉夫最初也是社會主義陣營的重要一員,在建國初期曾經是蘇聯的堅定支持者和追隨者,但斯大林的大國沙文主義遭到了鐵托的抵制。

面對美國拋出的橄欖枝,鐵托左右逢源,“國家利益至上”終讓南斯拉夫走上了一條與其他的東歐國家不同的發展道路。


和蘇聯鬧翻,私通美國,“國家利益至上”終讓南斯拉夫活出了自己


蘇聯大國沙文主義導致兄弟鬩牆

因為意識形態的關係,南斯拉夫在建國前期對蘇聯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這種意識形態的親近感在蘇南關係走向破裂時都體現得尤為明顯,鐵托是如此評價蘇南關係破裂:“對他來說,同蘇聯人的決裂是一生中最嚴重的決定。”

蘇、南之間的矛盾可以說是由來已久,早在二戰時期,雙方就在一些重要問題上發生了分歧。

1941年4月,以德國為首的軸心國入侵南斯拉夫,短短十天,南斯拉夫王國政府投降,愛國人士在國外組建流亡政府。

投降後的南斯拉夫,國內出現了幾股勢力:第一股勢力是由舊軍官米哈伊洛維奇領導的“切特尼克”(塞語意為“愛國者”),屬於反法西斯力量,這股勢力最初得到了流亡政府和美英等國的支持;

第二股勢力叫烏斯塔沙,投靠德國,屬於法西斯傀儡政權;

第三股勢力就是由鐵托領導的共產主義游擊隊。


和蘇聯鬧翻,私通美國,“國家利益至上”終讓南斯拉夫活出了自己

鐵托和他的游擊隊


最初三股勢力當中最為強大的是切特尼克,他們不僅人數最多,得到的援助也最多,是南斯拉夫國內抵抗法西斯侵略的最強大的力量。正是因為如此,斯大林起初並沒有把希望放在鐵托身上,不但承認流亡政府,而且還對鐵托予以限制,這為兩黨、兩國之間的矛盾埋下伏筆。

根據雅爾塔會議的協定,美英等國承認了蘇聯戰後對東歐國家的控制。所以二戰結束後,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蘇聯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當做自己的小兄弟和衛星國,其中就包括南斯拉夫。

戰後初期的鐵托對蘇聯充滿了熱情,戰爭剛剛結束,就率團訪問了蘇聯,想要尋求與蘇聯的全面合作,但是他很快發現,蘇聯與自己的合作是不對等的,斯大林更多地只是為蘇聯謀求利益。

比如說,蘇聯答應給南斯拉夫提供1.35億元的貸款,但這些貸款只能向蘇聯購買成套的工業設備,甚至這些設備都是由蘇聯指定的,有些根本就不符合南斯拉夫的發展需求;1946年,兩國在談判成立南蘇聯營公司的時候,蘇聯代表甚至直截了當地說:“你們要重工業幹什麼?我們烏拉爾有你們需要的一切東西!


和蘇聯鬧翻,私通美國,“國家利益至上”終讓南斯拉夫活出了自己


蘇聯不允許南斯拉夫發展重工業,只是把南斯拉夫作為其工業生產的原料產地來看待,對於鐵托想要建立巴爾幹聯邦的問題,斯大林也堅決反對,因為那會威脅到蘇聯在巴爾幹地區的直接利益。

斯大林的這一系列做法與鐵托的政治理念是背道而馳的。無論從鐵托個人性格的角度還是南蘇關係發展的角度來看,兩國的蜜月期註定不會長久。

就鐵托個人性格來說,他是一個有著堅定信念的政治家,對於蘇聯將南斯拉夫作為自己衛星國的做法更是引起了鐵托和人民的抗爭。

鐵托既不接受蘇聯提出的成立聯營公司的提議,更不接受蘇聯不允許南斯拉夫發展重工業的做法,經濟關係成為蘇南兩國衝突的核心問題,蘇聯阻撓鐵托建立巴爾幹聯邦的做法更使得兩國的矛盾公開化,蘇聯想要控制南斯拉夫,鐵托想要獨立自主,雙方的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狀態。

1948年6月28日,蘇聯控制的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宣佈把“鐵托集團”開除出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並煽動南斯拉夫人民打倒鐵托,蘇南關係就此破裂。

和蘇聯鬧翻,私通美國,“國家利益至上”終讓南斯拉夫活出了自己

斯大林和鐵托


南斯拉夫遭孤立,美國拋出橄欖枝

由於外交上堅定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1945—1948年的南斯拉夫與西方處在全面對立當中。

開除事件後,斯大林以為鐵托會屈服,但鐵托的強硬讓其如意算盤落空了。於是,蘇聯決定從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全面孤立南斯拉夫。

甚至斯大林還計劃在南斯拉夫扶植親蘇派人物赫布朗和茹約維奇來取代鐵托,結果被粉碎;斯大林還計劃暗殺鐵托,計劃沒有成功。

可以說,為了維護南斯拉夫的國家利益,鐵托既得罪了西方,又得罪了老大哥蘇聯,處在了空前孤立的狀態。

就在南斯拉夫進退兩難的時候,美國向鐵托拋出了橄欖枝。

蘇南關係剛剛破裂的階段,美國並沒有很快轉變對南斯拉夫的政策。由於斯大林拋棄了鐵托,讓美國看到了在南斯拉夫建立西方式民主政權的可能性。

但是美國智囊團很快想到了如果對鐵托採取極端行動,會遭致蘇聯入侵南斯拉夫的可能性。


和蘇聯鬧翻,私通美國,“國家利益至上”終讓南斯拉夫活出了自己

1949年1月,美國駐南大使坎農致電國務院:“鐵托身敗名裂將給更多代表和傾向於西方的南斯拉夫人造成一種擔憂,這種行動完全是對東歐政治認識的忽視……在南斯拉夫,除了鐵托或者莫斯科的傀儡政權,別無選擇。”

依據坎農的建議,支持鐵托政權,以之來制約和抗衡蘇聯對美國來說才是最好的選擇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採納了這一建議,1949年9月發佈了58號文件:“我們的目標是尋求改進和加強我們的努力,以減少或最終消除蘇聯在其衛星國的主要影響……我們的最終目標必須是在東歐地區出現符合西方自由世界的非極權主義政府,然而東歐沒有天生的民主力量可以利用, 因此這作為一個短期目標應被拋棄,短期目標應該是避免與蘇聯直接衝突,在蘇聯衛星國內培養異端,使共產主義世界存在兩個對立的集團一斯大林主義集團和鐵托領導下鬆散的非情報局集團。”

依據這份文件,蘇南關係的破裂正好給了美國一個利用南斯拉夫打入蘇東集團的天賜良機,文件將美國的這一戰略稱之為楔子戰略。

隨著這一戰略的提出,美國政府為南斯拉夫提供不以政治妥協為條件的援助成為了可能。

和蘇聯鬧翻,私通美國,“國家利益至上”終讓南斯拉夫活出了自己

薩格勒布鐵托元帥廣場

借力美國援助,南斯拉夫走出困境

早在美國對南政策調整之前,為了擺脫困境,1948年7月,南斯拉夫政府通過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就尋求美國經濟支持進行了首次非正式試探。

這位官員向美國駐南大使代辦示意南斯拉夫並非全無參加馬歇爾計劃(美國1946年3月提出的歐洲經濟援助計劃)之意。

此後,南斯拉夫並沒有停止向美國尋求經濟援助,並一再向美國保證不會將美國援助的貨物出口。

1948年11月美國政府同意加快已給予出口許可的貨物(不包括鑽井設備)貿易,同時考慮南斯拉夫關於開展雙方貿易的其他建議。為了進一步加強與美國的貿易聯繫,同樣在1948年11月,鐵托公開宣佈南斯拉夫將向西方出售戰略性原材料以增加貿易的決定。


和蘇聯鬧翻,私通美國,“國家利益至上”終讓南斯拉夫活出了自己


隨著蘇南衝突的加劇,鐵托的政策越來越轉向西方。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在1949年2月通過了《美國與南斯拉夫的經濟關係》的文件。文件闡述美國對南基本政策的目標是:不因美方政策使得鐵托的處境更為困難。

這份文件表明美國對南政策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此後,美國對南斯拉夫的出口大幅度增長,甚至為了解決南斯拉夫外匯的不足的問題,美國同意了南斯拉夫的貸款請求,從1949-—1959年,南斯拉夫獲得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經濟援助達到了24億美元。

大量的經濟貸款讓南斯拉夫購買了大量機械和原材料恢復了生產,大大緩解了蘇聯對其經濟封鎖帶來的壓力。

除了經濟援助,美國還對南斯拉夫提供了糧食支持。戰後初期,由於糧食短缺,南斯拉夫國內面臨著農民與政府嚴重對立的局面,各地的農民暴動不斷髮生。糧食就是民心,吃不飽飯的問題很可能會讓新生的政權走向瓦解。

有了美國的糧食援助,南斯拉夫迅速穩住了農村局面,為經濟改革提供了一個強有力保障。


和蘇聯鬧翻,私通美國,“國家利益至上”終讓南斯拉夫活出了自己


雖然接受了西方國家大量的經濟援助,但鐵托並沒有因此在政治上妥協。

為了保證自己國家政治制度和國家政策的純正性,南斯拉夫在很多國際問題中與蘇聯依然保持一致,如反對西方建立北約。

在美國外交人員的質疑下,南斯拉夫代理外交部長弗拉基米爾.波波維奇回答:“儘管我們在一些問題上的確支持蘇聯主張,但這顯然不同於波捷代表團對蘇聯代表團的巴結式支持。”

在鐵托的強硬和左右逢源之下,南斯拉夫真正走上了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

結語

為了挽救民族危亡,鐵托獨立帶領南斯拉夫游擊隊打敗了法西斯實現了民族獨立;

為了實現南斯拉夫國家和人民的政治理想,鐵托帶領獨立後的南斯拉夫堅決站在了社會主義陣營一邊;為了捍衛南斯拉夫國家的根本利益,在斯大林的咄咄逼人之下,鐵托並沒有屈服,最終被蘇聯開除出了社會主義陣營。

在國家陷入空前孤立的情況下,鐵托主動求變,在堅持原則不變的前提下積極與西方加強聯繫,最終獲得了美國為首西方國家的大量援助。

“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使得南斯拉夫開始獨立於美蘇兩極之外,走上了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

1956年,鐵托與印度總理尼赫魯、埃及總統納賽爾一道提出了不結盟政策,並於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召開了第一屆不結盟國家領導首腦會議。不結盟運動由此興起,成為了國際格局中制約美蘇兩極的重要力量,使得南斯拉夫和鐵托在世界範圍內享有很高的盛譽。


參考文獻:1、沈志華.斯大林與鐵托一蘇南衝突的起因及其結果

2、沈志華.蘇聯歷史檔案選編

3、緱會玲. 南斯拉夫尋求美國援助的緣起和經過(1948——195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