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两百次以后,我想给你的学习提五点建议

死了两百次以后,我想给你的学习提五点建议

最近有一款游戏两周内卖出了超过三百万份,教会了全世界人民「死」字怎么写,那就是宫崎老贼口碑炸裂的年度神作——《只狼:影逝二度》。我在这款游戏里自然也是被各式各样的敌人花式按在地上摩擦,真正做到了「死得没完没了」,经常游戏时间还没有复活读条的时间长。本想着打通游戏再来发这篇文章,不过目前看来进度遥遥无期(老年人的手残程度超乎想象),于是我在死了约么两百次决定来跟你聊聊我的心得,有关学习的心得。因为这款所谓游戏给人的感觉和学习这件事,实在太像了。


死了两百次以后,我想给你的学习提五点建议

心得一

哪有什么天赋异禀,还不都是在受苦受难中慢慢变强


会想把这款游戏的游戏体验和学习结合起来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这款游戏玩起来一点也不流畅,既不会让你沉浸在引人入胜的故事剧情里,也不会让你体验横扫千军攻城略地的快感:你要做的唯一一件事是在同一个 Boss 前倒下无数次,然后再一次次站起来,莽上去,直到把他放倒为止。而因为死的次数实在太多(一个Boss死几十次是常态),你往往会在打完以后根本想不起自己打它的原因是什么,只有茫茫未知的远方支撑你继续走下去。


所以你的对这个游戏的所有记忆就是停不下来的战斗和死亡,而在重复几十次的每一场战斗中你的人物都不会有任何成长——攻击不会提高,防御不会提升,也学不会新的招式,改变的只有作为操作者的你自己。而你自己的成长也是真的慢,慢到几乎感受不到,简单的一两次、两三次尝试之间你除了越发窝火的情绪以外找不到任何自己变化的证据。Boss 好像永远比你强,血永远比你多,连技能也比你华丽,你会一次又一次地想要放弃,觉得自己可能永远也看不到后面的世界……


可最终会有一次,也许是第七十六次,也许是第八十五次,又也许是第一百零一次,总而言之就是在你站在自己无数的尸骸上,终于超越了 Boss,你让他第一次倒在了你的刀下,而只要倒了这第一次,他就再也不会是你的威胁,未知世界的大门也就从此为你展开。


死了两百次以后,我想给你的学习提五点建议

当每一个这样的 Boss 倒下,我不知道你想到了什么。我想起了第一次学电磁感应,整整一周我都不明白老师在讲什么;想起第一次学法语,那些奇怪的发音和语法真的让我感到过绝望;甚至还有第一次戴隐形眼镜,我对着镜子戳眼睛整整戳了两个小时还戴不进去,我觉得自己眼睛都要瞎了……


这些事情我都曾经以为我永远也学不会,永远也搞不懂。可突然有一天,我竟都学会了,北大的保送考试我物理接近满分,靠着法语我游历了大半个非洲,而现在三下两下就戴上隐形眼镜的我打夜场篮球终于不用再纠结看不到篮筐的问题了。


所以随着一个又一个这样 Boss 的倒下,我越发相信,这个世界上本没什么天才吧,我们都只是在受苦受难中慢慢变强


死了两百次以后,我想给你的学习提五点建议

心得二

人和人的差距大都不是会不会,而是精不精


这款游戏的操作其实非常简单,没有什么要为难玩家的意思。战斗时候常按的除了方向键以外基本只有四个键:一个攻击,一个防御,一个闪避,一个跳跃,没了。敌人的攻击大部分可以格挡,少部分需要闪避或者跳跃,所以面对任何一个敌人我们都只需要弄清楚哪些挡、哪些闪、哪些跳,然后在这些间隔的动作砍他……就好了。掌握哪个按键对应哪个只需要不到两分钟,全按过一遍你就可以说自己玩过、甚至会玩这款游戏了。可是玩通这款游戏的有几个人?官方数据显示,拿下第一个 Boss 的不到 30%,而拿下所有 Boss 的不到 5%。


既然基本操作所有人都会,那为什么通关的人这么少呢?差别就在精不精上。成功的格挡和闪避每个人都能按得出来,但问题就是你几次里会出一次错。看起来明明好像不难的事情,可初学者两三次就会错一次,一般人十次里错一次,高手一百次里错一次,而顶尖的大神可能一万次里才错一次。就是这样的差距决定了最后每个看起来都「会」的人之间的不同。


死了两百次以后,我想给你的学习提五点建议


对这个道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和我的学霸同桌中学时的一段对话,那会儿我们在聊未来大学要选什么样的专业,他跟我他想选信息技术,也就是跟计算机相关的专业。


我讪笑了一声表示不理解,问他:大哥,现在学这个专业的人这么多,今年报纸上都说学计算机专业需求的人已经饱和了,要找不着工作了,你怎么还往这个专业里进?而且现在电脑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了,未来人人都会用计算机了,这个专业有啥前途?


学霸同桌意味深长地笑了一声说:确实,会计算机的人越来越多,学计算机的人也越来越多,可真正学得好、学得精的人从来都不够啊。而且有计算机的人越多,证明市场越大,高精尖的人才也就越发供不应求。这个专业对有些人可能是没前途,可对我却正是大好前途。你呀,以后你就懂了。


我这个同桌后来在清华读的本科,美国拿的博士,在各种核心期刊上发论文发到手软,最近被今日头条高薪挖到西雅图的研究院,真正活成了一个传说里的人。而我在今天也才终于有点明白了他说的那句话。任何一行,差别真的不是什么会不会,而是精不精。那些每天标榜「爷什么都会,什么都能做的人」,才会真的一生什么都做不成。


死了两百次以后,我想给你的学习提五点建议

心得三

心态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资本,90% 以上的失败是因为心态的崩溃


当我回顾自己在游戏里两百次左右的死亡,我发现这其中大多数的失败都是断崖式的。什么叫断崖式的呢?简单来说就比如 Boss 的血是三十,我的血是五,我打 Boss 一下他掉一点血,他打我一下也掉一点血。如果我某次死亡的时候Boss还剩下五点血。那是我每打他五下,他打我一下,于是他还剩五点血的时候我死了吗?并不是的,大部分情况下往往都是我先连续打了他十六下,但第十七下我没操作好,被他打了一下。然后又连续被他打了四下,期间我勉强还手打了他四下。于是最后我死了,可 Boss 还剩五点血。


这就是所谓的心态崩了,或者节奏断了。当然这只是小崩,还有更严重的崩溃自然就是我中途好几次直接摔了手柄——关机不玩了,玩不下去了。


死了两百次以后,我想给你的学习提五点建议

这样的状态其实在学习的情境下体现得愈发明显。我见过无数学得心态崩溃的人。比如我曾经的一个学生,对数学就是一个彻底的心态崩溃。其实这个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数学并没什么问题,经常能考出不错的成绩。可一到了中学,因为各种原因

,前几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老师一着急说了他几句重话,从此他的数学成绩一下子就断崖了。不要说什么冲击高分,连及格都成问题,发展到高中更夸张,见到数字就头晕,每次考试都是蒙完选择题直接交卷,根本连挣扎都放弃了,真是连教都没法教。


我自己的驾照考试也大概是一样的问题。路考连挂两次以后,从来考试没挂过科的我心态也崩了……所以如今人到中年依旧不会开车,好吧,我考虑今年重新把驾照考了。


心得四

不论何时何地,背对敌人永远是最糟糕的选择


因为游戏里的敌人确实很强,而且往往长得就比我们的主角大好几圈。所以我们难免就会有心生怯意想要迂回作战,或者想躲一会儿怂一会儿的时候。


可很快你就会发现,背对敌人永远是最糟糕的选择。当你转身逃跑,你就丧失了敌人的视野,也就永远不知道对方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向你冲过来,或者他有没可能一会儿突然出现在你的前方。而当敌人真的突然出现的时候,你往往离死也就不远了。


死了两百次以后,我想给你的学习提五点建议


这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很多人学习的时候会有避重就轻的恶习,紧着那些自己特别擅长的、或者那些看起来见效特别快的题目拼命做,却永远好像看不见那些自己真正需要会却不会的题目,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背对敌人。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大家都知道要学英语,那我们学英语应该怎么开始?看朋友圈你就会发现,大概一半人在背单词,另一半人听英语新闻,美其名曰矫正语音。


嗯……基本最无效的两种学习方法。不管是拿单词书还是用 App 背下来的单词,只要脱离了语境就基本是没用的。而所谓说英文的语音,这主要拿来唬咱们中国自己人的手段,也只有某些中国人会切实觉得说一口所谓英音、美音很厉害,很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殊不知英音美音也各自有很多变种,彼此都不一样。语言的本质是相互交流,能听明白最重要,口音的重要性是次之又次。


那真正被我们背对的敌人又是什么呢?三个:读、写、说,具体来说就是读原文文献、英文写作、口语交流。那为什么我们特别不愿意挑战它们呢?因为提升起来都太痛苦了,远没有背单词或者听新闻来得快乐,来得收获感迅速。


所以你看着大家学习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可好像平均水平并没什么提高,因为学的都是些没用的或者根本用不上的,而真正有用的,一般人学不下去。


死了两百次以后,我想给你的学习提五点建议

心得五

永远不要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一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某个目的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 》。文章发出去以后有朋友问我,你是打上了王者以后突发奇想写了这篇文章呢,还是文章构思好了硬打上了王者才发呢?我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是——文章早就构思好了,为了发文章才用力打上的王者。


这次也是一样,文章的构思我一早就有,本来想打通了发的,可奈何游戏真的太难,只好死满两百次就来发了。所以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打游戏真的是为了工作。


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不是一个纯粹的科研人员或哲学家,永远不要想着学习就是学习的结果,也就是不要为了学习而学习。你一定要为了什么学习,不然学习也就极容易沦为形式而毫无效率。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如果想学好一门外语怎么样最快?报个班,还是买本最好的参考书?


都不是,是直接把他扔到国外去,最好周围的人全都说那门外语。我保证他几个月就能学会人家几年的量。为什么?因为他这个时候的学习目的极其明确:为了能生存下去。而只要他活了下来,掌握语言也就变得顺理成章。而反观另一些人,永远在追求一种「学习感」,或者说在追求一种假装生命不虚度的「充实感」,那他们也会求仁得仁,看似每天忙忙碌碌,可实际成长极为有限。


死了两百次以后,我想给你的学习提五点建议


文章写到这里,该结尾了,朋友给我发来了通关的截图,说:「你需要的话就拿去用吧,我经历了我的苦难,该你了。」


他跟我一样都早过了打游戏的黄金年龄,通关死了大概五百次。是啊,这个世界本没什么天赋异禀,也没什么没来由的逆风飞翔,我们都只能在受苦受难里慢慢成长,更确切点,都只能在只属于我们自己的苦难里,慢慢成长,然后去收获那每一次完成不可能之后的巨大喜悦,这也许就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我去继续受苦受难啦,晚安。


死了两百次以后,我想给你的学习提五点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