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現實困境與突破路徑

2020年我國將實現全面小康的社會目標,精準扶貧成為時代強音。在我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燕山-太行山片區(河北部分)由於緊鄰京津的區位特點,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片區22個縣貧困分佈普遍化和貧困程度深的事實有目共睹。河北大學經濟學院人口所段世江教授懷著對家鄉發展的深切關懷,長期致力於燕山—太行山片區貧困問題的研究,先後主持完成兩個重要科研項目,其成果被用於該片區扶貧工作的指導。《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現實困境與突破路徑》(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一書就是其在科研項目報告基礎上完成的系統研究成果。

該書著眼於人口維度、生態功能區維度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維度詳細分析了兩山貧困的特徵和產生的原因,即開發開放晚的歷史因素、低素質的人口因素、惡劣脆弱的自然條件、行政分割的體制因素和首都極化效應等五個方面的因素,並給出了突破貧困陷阱的對策建議。可以稱之為是一項接地氣的學術研究,寫的是有生命力的“大地文章”。

該書梳理出了驅動片區協同發展的三條主線,第一個是人口發展;另一個是發揮好片區的生態功能;再一個就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視野開闊,給人啟迪。

首先,人口學視角的研究發現,人口因素引領和驅動片區發展非常重要,然而相關研究卻缺乏對人口因素的關注。事實上,隨著社會變遷,片區人口狀況正在悄然發生著重要變化,農村勞動力外流、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口分佈稀疏已成區域發展不平衡格局逐漸擴大的突出因素。

研究發現片區人口布局相當分散、集中度低;與全省縣域相比,片區的人口生育水平最低、下降明顯。計算得出河北省有一半多的貧困人口聚集在片區。而且,研究發現貧困家庭一般人口規模小,勞動力負擔重;人力資本存量低,貧困人口的健康和文化素質低下,發展動力不足;非農就業不足,收入結構單一;脆弱性突出以及老年人口貧困化趨勢明顯。這些貧困特徵釋放出明確的區域政策含義。作者提出了“農村人口低能化,低能人口貧困化”的重要論斷,從而揭示了諸多貧困現象最終可歸因於能力問題。

作者認為片區勞動力短缺、勞動力素質低下、人口分佈分散等特徵制約著片區的持續發展,特別是農村勞動力人口存量和增量都呈現出減少態勢,因此脫貧致富需要充分考慮農村人口的低能化並警惕農村空心化的不妙趨勢,再一次驗證了“重建鄉土中國”和振興新農村豐富的人口學含義。

其次,燕山-太行山片區生態涵養功能重要,肩負著為首都提供水源和生態屏障的特殊使命。受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定位與首都區位的嚴格限制,導致片區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矛盾非常尖銳。由於生態產品很難轉化為經濟價值,從而導致區域間的發展失衡。作者指出,應當將生態補償、生態移民與生態建設結合起來。該書從生態功能和生態經濟的角度揭示了片區的致貧機理及脫貧路徑。建立環京津生態經濟特區的想法很獨特。作者提出“就地城鎮化”、“半城鎮化”和“逆城鎮化”主張,強調農村人口就地轉移和集聚的重要性,引導農村人口適度向小城鎮或農村中心社區集中,也是切實可行的建議。

再次,京津冀協同發展已成為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毗鄰京津一線城市的燕山—太行山片區,在協同發展的格局和進程中能否展示自身的比較優勢,借勢發展,是影響深遠的一個話題。該書的創新之處在於探討京津冀協同發展對片區的影響,尤其強調了從協同發展和生態建設的角度來重新審視扶貧問題,研究其中各方的角色定位及應承擔的責任,探索了區域協同發展的新領域、新模式和新機制。

該書高屋建瓴,視野開闊,分析科學,結論可靠,有所發現。作者借鑑國外實例,利用詳實的資料、規範的方法、清晰的思路、嚴謹的邏輯和系統的研究,理論聯繫實際地回答了片區的貧困與反貧困問題,提出的應對建議為政府的片區反貧困決策可以提供參考依據和可行思路。值得肯定的是,該書利用多維指數法識別貧困家庭,避免了單純依靠收入劃定的貧困線這一標準對隱性貧困人群的忽視。尤其是該書提到的農村老年人口貧困化現象值得關注,通過老年人收入結構的變化,可以看出低保為主體的政府救濟在保障農村貧困老年人生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甚至已經成為超過老年人自己勞動所得的重要經濟來源。五類家庭的劃分對於扶貧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有利於實施分類指導,實現精準扶貧,從而切實提高扶貧效率。

總之,此書堪稱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人口經濟學新作和力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