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貨成本(shortage cost; stock-out cost)

缺貨成本(shortage cost; stock-out cost)

什麼是缺貨成本

  缺貨成本又稱虧空成本,是指由於存貨供應中斷而造成的損失,包括材料供應中斷造成的停工損失、產成品庫存缺貨造成的拖欠發貨損失和喪失銷售機會的損失(還應包括需要主觀估計的商譽損失)等;如果生產企業以緊急採購代用材料解決庫存材料中斷之急,那麼缺貨成本表現為緊急額外購人成本(緊急額外購人的開支會大於正常採購的開支)。

  缺貨成本能否作為決策的相關成本,應視企業是否允許出現存貨短缺的不同情形而定。若允許缺貨,則缺貨成本便與存貨數量反向相關,即屬於決策相關成本;反之,若企業不允許發生缺貨情形,此時缺貨成本為零,也就無須加以考慮。

缺貨成本(shortage cost; stock-out cost)

缺貨成本的計算公式

  如果以了TC來表示儲備存貨的總成本,缺貨成本用Cs表示,則其計算公式為:

缺貨成本(shortage cost; stock-out cost)

  D——存貨年需要量

  Q——每次訂貨批量

  U——單價

  F——固定性儲存成本

  K——變動性儲存成本

缺貨成本(shortage cost; stock-out cost)

缺貨成本的簡單計算

  許多企業都會考慮保持一定數量的安全庫存或稱緩衝庫存以防在需求方面的不確定性,但是安全庫存的存在自然會產生一定的庫存成本,同時應該注意的安全庫存每一追加的增量都降造成效益的遞減,超過期望需求量的第一個單位的保險庫存所提供的防止缺貨的預防效能最大,第二個單位所提供的預防效能較第一個單位稍小,依此類推。在保持一定保險存貨水平,儲存額外數量的存貨成本加期望缺貨成本會有一個最小值,這個水平就是最有水平,高於或低於這個最優水平,都會產生淨損失。

  為了確定必要的庫存量,有必要確定如果發生缺貨而造成的損失。

  第一步,分析發生缺貨可能產生的後果,包括延期交貨、失銷和失去客戶。

  第二步,計算與可能結果相關的成本,即利潤損失。

  第三步,計算一次缺貨的成本。

  如果發生內部缺貨,則可能導致生產損失(機器設備和人員閒置)和交貨期的延誤。如果由於某項物品短缺而引起整個生產線停工,這時的短缺成本可能非常高,尤其對於準時化生產的企業來說更是如此。為了對保險庫存量做出最好的決策,製造企業應對由於原材料缺貨造成的成本有全面的瞭解。首先確定每小時或每天的生產率,然後計算停產造成的產量減少,最後得出利潤的損失量。

  下面舉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

  【例】某企業如果出現貨物短缺現象,假設80%的缺貨導致延期交貨,延期交貨成本是2000元;10%導致失銷,失銷成本是5000元;10%導致失去客戶,成本是8000元,計算總的缺貨成本。

  計算過程如下:

  1)延期交貨損失:2000*80%=1600元

  2)失銷成本:5000*10%=500元

  3)失去客戶成本:8000*10%=800元

  所以每次缺貨成本:1600+500+800=2900元

缺貨成本(shortage cost; stock-out cos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