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推動新零售領域 刷臉支付已經具備商業能力

人工智能落地零售場景,比預料中提早了一點。

12月13日,支付寶宣佈推出刷臉支付產品“蜻蜓”,其外形如同一個檯燈,取代燈泡的是一塊刷臉顯示屏。將它接入收銀機,顧客對準攝像頭就能完成刷臉支付。值得注意的是,“蜻蜓”的體積僅為原先自助刷臉機器的十分之一,也無需改造商家ERP系統,即插即用。

人工智能推動新零售領域 刷臉支付已經具備商業能力

“收錢碼大幅推動了移動支付的普及,而這款產品的使命,就是讓刷臉支付像收錢碼一樣,走進每一個普通的小店。小商販的確是我們的重點目標群體,但是它還可以有更多的場景應用。”在底層大技術平臺下,支付寶內部的人臉識別應用,與開放給外部的技術一致,但是不同場景和需求,也會帶來不同的挑戰。

早在8月15日,支付寶宣佈,其刷臉支付已經具備了商業化的能力,將面向各種商業場景普及刷臉支付的解決方案,零售行業成為首個落地的領域。

掃臉支付是阿里巴巴長久以來的戰略佈局。人臉識別這個事情本身不新鮮,應用於支付領域是一個比較大膽的嘗試。但是,支付寶能否做到百分之百準確識別,依然有待考驗。

人工智能推動新零售領域 刷臉支付已經具備商業能力

“刷臉支付”落地

據瞭解,“蜻蜓”採用了3D結構光攝像頭,相比以往的刷臉支付機器更準確。通過新的智能引擎,在熟悉的環境下,用戶無需輸入手機號也可完成付款。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體驗發現,在收銀環節,人臉識別設備仍然會要求用戶輸入十一位數的手機號碼。

這是系統自動識別的結果。“我們在APP裡面去做刷臉,更多是一個純軟件技術。但是你到線下的時候,商家的設備對安全要求更高,還要解決軟硬一體化的集成技術。手機裡花20秒去識別是很正常的,但是你在購物的時候,不可能花十幾二十秒去識別一個人,商家對技術效率的這種容忍程度要求非常苛刻。”

人工智能推動新零售領域 刷臉支付已經具備商業能力

事實上,阿里巴巴試水“人臉支付”技術已有時日。2015年的德國漢諾威展上,馬雲首次演示了刷臉支付技術。阿里巴巴對於人臉識別技術,始終抱以熱情。12月10日,有報道稱人臉識別公司曠視科技擬籌集6億美元資金,其中主要投資者包括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

不過,阿里巴巴相關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否認了這一消息。但實際上,早在2017年10月,曠視科技就完成了C+輪4.6億美元融資,由螞蟻金服領投。無獨有偶,2018年4月,人臉識別公司商湯科技完成6億美元C輪融資,由阿里巴巴集團領投。

10月,阿里巴巴集團、商湯科技成立的香港人工智能及數據實驗室在香港科學園落地,雙方進一步就包括人臉識別等技術進行合作。而另一家機器識別企業依圖科技,雖然未獲阿里集團投資,但阿里系雲峰基金參與了其3.8億元的C輪融資。

隨著技術的成熟,商用試點悄然展開。2017年9月1日,支付寶在杭州肯德基餐廳首個刷臉支付機器落地。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11個城市23家門店試行刷臉支付。不僅在肯德基,在商超、藥店等線下零售場景,全國上百個城市已開始試用刷臉支付。

整個行業的推動才有了今天人臉識別的發展。“過去四年我無法想象人臉識別會像現在這麼普及,那時候還面臨種種挑戰,基本上準確率只有50%。但是現在已經遠遠不止這個數字,且已經成熟到商用了。”

不過,針對外界關心的刷臉準確率,螞蟻金服官方並沒有透露更多信息。

人工智能推動新零售領域 刷臉支付已經具備商業能力

“刷碼”還是“刷臉”?

目前,二維碼為主體的支付技術仍是市面上的主流。易觀諮詢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環比增長6.99%,總交易規模達到了4.03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微信與支付寶市場份額達92.71%。

不過,在二維碼主導的市場中,多種支付方式開始滲透。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NFC支付市場規模達到48.9億元,2018一季度NFC支付規模達29.4億元。2017年,中國出貨量排名前5的品牌是華為、OPPO、vivo、小米和蘋果,佔市場份額75.7%。這5個品牌擁有NFC功能的手機佔比為17.1%,2017年增長到了31.3%。

除了NFC以外,新興的手機POS機與人臉支付也開始興起。10月,中信銀行在業內率先推出銀聯“人臉支付”。其推出的銀聯“人臉支付”,通過持卡人在微信公眾號預先綁定支付賬戶信息,從而可以實現刷臉即付。

12月4日,銀聯聯合各商業銀行和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啟動了手機POS產品首批試點。“目前二維碼依舊是移動支付市場的主要支付方式,這一點毋庸置疑。事實上,目前整個移動支付市場,主要還是由支付寶與微信所佔領。”張毅認為,雖然人臉支付、手機POS機逐漸興起,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中,二維碼依舊將是移動支付市場的主流。

安全和效率決定了零售商家的選擇。放在零售場景下,更像是一次新零售與物聯網的結合,以此推動線下商家的數字化轉型。以首家接入支付寶刷臉支付的卜蜂蓮花超市為例,該公司市場部助理副總裁袁林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使用了刷臉支付後,一個收銀員可以維護三臺自助收銀機,整體收銀效率提升了50%。按照收銀員3200元的平均工資計算,每年可以節約1344萬元的綜合成本。

螞蟻金服希望持續降低商戶使用刷臉支付的成本,未來的硬件設備商,可以免費拿到這整套刷臉識別、信用識別和視覺識別的軟件技術。一名AI行業技術人士分析稱,人臉識別技術提取人像的特徵點,然後利用統計學的原理建立數學模型。再將人臉模型與被測者的臉進行特徵對比。這就要求用戶上傳清晰的照片,平臺在後臺建立一個龐大的照片數據庫。相較於人工智能公司要求用戶先下載APP、再上傳圖片,阿里巴巴擁有支付寶龐大的用戶群體,因此容易實現從“刷碼”到“刷臉”的過渡。

人工智能推動新零售領域 刷臉支付已經具備商業能力

此外,現階段,人臉識別算法的困境,集中在人臉照片角度與光線等複雜環境影響下,如何提高識別率。而零售場景都處室內,光線照射基本不變化,識別的準確性相比安保領域更高效與準確。

不過,人臉支付的安全性依然是行業最為關注的問題,尤其是在大規模支付商用後,是否會出現盜刷的漏洞,都有待驗證。而曹愷對此信心滿滿,他認為這項技術的安全性並不比掃碼支付低,甚至會更加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