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故居,聽說最後一個最恐怖!

莫扎特故居

最著名的音樂大師故居

世界名人故居,聽說最後一個最恐怖!

薩爾茨堡是奧地利中北部的一座山城,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就誕生在這座山城的蓋特萊德街9號的一座米黃色6層樓房裡。在三、四層樓之間的外墻上鑲著很大的白色藝術字:"莫扎特出生地",樓上還掛著一面長長的奧地利國旗,從六樓一直垂到二樓。在拱形大門旁刻有"莫扎特博物館"幾個字,頂端有莫扎特頭像浮雕。從1917年起,這座公寓樓房就作為莫扎特紀念館對外開放。

莫扎特一家住在四層樓上,這是一套3間相連的地板房,臨街的一間是起居室,中間是臥室,後面是書房,臥室是莫扎特出生的地方。在四層的房間裡陳列著莫扎特幼年時使用過的小提琴、羽管鍵琴和現代鋼琴,還有莫扎特的親筆信件。那裡還掛著一幅1798年約瑟夫朗支未完成的著名的莫扎特畫像。在二、三層樓裡陳列著莫扎特的樂譜手稿和"莫扎特在劇院"的展覽。此外,博物館裡還有一個廳專門為遊人播放莫扎特自己演奏的樂曲。

狄更斯故居


倫敦唯一保存下來的狄更斯故居

世界名人故居,聽說最後一個最恐怖!

狄更斯是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學天才,他在1837年至1839年倫敦的舊居現在已經變為一處世界知名的博物館,這裡收集了與其有關的很多展品,也是目前倫敦唯一保存下來的狄更斯故居。狄更斯故居博物館位於倫敦道堤街48號(48 Doughty Street),這裡於1925年對外開放,至今依然吸引著來自全球各地的人來此感受狄更斯遺留下來的文學之風。

狄更斯故居博物館收藏了世界上最多的有關狄更斯的物品,大約有100000件,原汁原味地展出了狄更斯的手稿、一些作品的珍藏版、個人用品、繪畫及其他私人物品,還有當時的傢俱等。狄更斯在這棟四層樓的建築中寫出了很多著名的著作,如《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尼古拉斯?尼克貝》等。

在狄更斯故居博物館裡參觀,那濃郁的維多利亞風情和狄更斯當年的生活狀態能更好的幫助遊客理解那些傑作的誕生背景。建議先去地下室觀看一部介紹狄更斯生平的短片,然後一層層參觀,整個參觀行程需要大概一小時。狄更斯故居博物館常年對遊客開放,開放時間為週一至週五:10:00—17:00。

莎士比亞故居

最具文學氣息的故居

世界名人故居,聽說最後一個最恐怖!

莎士比亞故居是一個被修復的16世紀木桁架屋,位於英格蘭沃裡克郡史特拉福小鎮的亨利街,這是一座兩層樓的獨立房子,莎士比亞在此度過了童年時光。目前開闢為對公眾開放的博物館,同時也是一個旅遊景點,被認為是"文學愛好者嚮往的地方"。

莎士比亞故居看上去結構很簡單,但是在16世紀這已經是一個結構複雜的建築,雖然和街上那些黑白相間的房子結構相同,但是莎翁的房子卻是灰色的,看起來沒那麼耀眼,煙囪也顯得厚重而樸實。房子的樓上樓下有許多房間,他的父親是製作皮手套的,在他父親工作的地方陳列著許多皮件;廚房裡有當年用過的鍋碗瓢盆等生活用品;在樓上的臥室裡還有莎士比亞剛生下來睡過的搖籃;書房裡可以看到書架上發黃的書報。

如今這裡已經成為博物館,除了圖片和事蹟,還能看到莎氏世系表和他當年創作的手跡、甚至辭世之前親筆寫就的遺書。二樓展覽廳陳列著各個國家名人曾經來到莎翁故居尋訪的照片,還有一本遊人簽名冊,厚厚的名錄上記錄著每天的遊客,大部分來自於歐美,但是也能夠找到來自中國的遊客簽名。

勃朗特故居博物館

世界最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故居

世界名人故居,聽說最後一個最恐怖!

勃朗特姐妹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文學家庭,霍沃思牧師寓所——現在的勃朗特故居博物館,是她們在1820年與1861年之間的住所。夏洛蒂、艾米莉和安妮.勃朗特是最受喜愛的英文書籍的作者,夏洛蒂的小說《簡愛》(1847年)、艾米莉的《呼嘯山莊》(1847年)和安妮的《女房客》(1848年)是150多年前在這座房子裡寫成的,然而她們的力量今天依然感動著讀者。

勃朗特故居博物館坐落在在英國西約克郡霍沃斯鎮的高處,這是一幢建於1778年喬治王朝時期的石頭住宅,兩層高。房內再現了勃朗特一家人生活的全貌,其中展示的物品多為原物。這座房子有英國典型的石頭門廳,走進去右邊的第一間房子是布朗特先生的書房,書房陳列著一些他研讀的讚美詩、放大鏡等物品。

在火爐對面,是一架木頭鋼琴,那是屬於布朗特姐妹們的物品,特別是艾米莉的至愛。安妮珍愛的搖椅,愛米麗臨終前躺過的沙發,都完好地保留在這裡。在三姐妹的服飾陳列館裡,還可以看到了夏綠蒂結婚時的婚衣和戴的手套。博物館後面有個小庭院,裡面有三姐妹的雕像,在紀念品商店裡有一些一關三姐妹的紀念品出售。

博物館裡主要陳列勃朗特三姐妹的手稿、筆記、書信、作品,當年報紙對他們的評議、縫紉工具、針線盒、手工、傢俱、她們圍坐寫作、縫紉的桌子、她們的服飾等。為了減輕生活的悲苦,她們從小就以寫作自慰,把作品寫在一張張一寸見方的小紙片上,裝訂成一本本小書,這些珍貴的手稿都陳列在這裡。

綠林大宅

牙買加保存最好的宅邸之一

世界名人故居,聽說最後一個最恐怖!

綠林大宅建立於1800年,擁有210多年的歷史,曾是英國著名詩人伊麗莎白?巴雷特?布郎寧的住宅,是牙買加保存得最好的宅邸之一。綠林大宅現在為加勒比海最好的古董博物館,屋裡仍然保存在其最原始的傢俱,收藏了牙買加最罕見的樂器和書籍。

綠林大宅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究其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在1655年牙買加被西班牙征服後被Hersey Barrett擁有,大宅裡有2000多個奴隸制造糖,規模相當大,並且在1830年的大火中沒有被毀壞。第二個原因就是綠林大宅中有兩個鬼,而且他們的鬼影還被畫了下來,一個為女奴隸,另一個為穿著灰色衣服的婦人。

綠林大宅將帶遊客回到"糖料之王"(King Sugar)統治時期和種植園時期,種植園主居住在山頂的大宅裡,在那裡可以將種植園的景色和園內勞工的勞動情況盡收眼底,可以對歷史有更深刻的瞭解。

林語堂故居

文學巨匠林語堂生前最後十年定居臺灣的住所

世界名人故居,聽說最後一個最恐怖!

林語堂故居坐落在臺北陽明山的山腰處,興建於民國55年,由林語堂先生親自設計,也是他生前最後十年定居臺灣的住所。該故居以中國四合院的架構模式,結合西班牙式的設計取向,兼具東、西方風格,而且將現代感與古典美巧妙的融合起來。

林語堂先生愛竹、愛石,所以他刻意在中庭一角用翠竹、楓香、藤蘿等植物與造型奇特的石頭營造出可愛的小魚池,據說他還經常坐在池邊的大理石椅子上享受"持竿觀魚"的樂趣。

民國六十五年四月一日,林先生長眠於故居後園,享年八十二歲。臺北市政府為紀念林先生的文學成就,並得林夫人廖翠鳳女士所捐贈大師的藏書、著作、手稿與其遺物後,遂在大師的舊居成立了林語堂先生紀念圖書館,民國74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每年都有很多世界各地的遊人到此緬懷這位文學巨匠。

張弼士故居(藍屋)

馬來西亞最知名的故居

世界名人故居,聽說最後一個最恐怖!

張弼士故居也被稱為"藍屋",位於檳城首府喬治市蓮花河街14號,是遠近聞名的旅遊景點,在檳城問起這個景點,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張弼士故居周圍還有十來棟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百年老屋,編織成了一幅殖民地時代的風景畫。

張弼士16歲渡海到印尼的雅加達曾當過幫工,開過商行,採過錫礦,成為當時海外華僑中首屈一指的鉅富。從此,他亦商亦官,走上仕途。先後任清廷駐檳榔嶼領事、新加坡總領事等職,也是中國葡萄酒工業化生產的先驅。張弼士故居在1897年動工興建,即張弼士任清政府駐新加坡總領事,兼轄檳城、馬六甲及附近英國殖民地事務之時,用了整整七年才完工。

故居為藍色的兩層小樓,有38個房間、5個庭院,規模非常大,而且古色古香,是值得細細品味的。昔日精美的木雕和青瓷剪貼都完好地保留下來,在陽光下十分耀眼。如今,老房子已開發成為高級家庭旅館,房間、走廊、天井、大堂裡,擺滿了南洋人的家常用品,非常典雅。

玫瑰堂大宅

牙買加最恐怖的大宅

世界名人故居,聽說最後一個最恐怖!

玫瑰堂大宅位於蒙特哥灣東15千米的一個小山上,是由原牙買加總督約翰?派馬和他的妻子於1770年興建的,為喬治時期的風格。站在玫瑰堂大宅向遠處的海灘眺望,廣闊無垠的大海風光盡收眼底,使人心曠神怡。玫瑰堂大宅分為上下兩層,下面以石頭為主。

此外,玫瑰堂有名的另一原因是"白女巫"的幽靈傳說,她是18歲下嫁派馬的安妮夫人,傳說她害死三位親夫和不少黑人奴隸,最後為復仇的黑奴所殺,變為鬼魂作崇。在1960年,玫瑰堂大宅被一美國富商買下重修,對其進行重新裝修以恢復它之前的壯觀和美麗。美國富商使它堅固的石壁更加外觀壯麗,天花板及內墻使用牙買加特產的木材,使其更富有特色。除此之外,玫瑰堂大宅還擁有了絲綢壁紙、歐洲古董、吊燈、紅木地板、天花板和木製鑲板。目前的玫瑰堂大宅一點也不遜色於之前的玫瑰堂大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