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解封,歐美還在“傲慢與偏見”


武漢解封,歐美還在“傲慢與偏見”

我的家鄉湖北省,終於迎來了解封的日子。而身在德國的我不免在異鄉感嘆著他們的“傲慢與偏見”

遏制新冠病毒的最佳策略目前看來只能頒給中國。如果歐美國家們發現早點向咱們學習,那麼這裡的大流行可能會緩和不少。

我就以我比較熟悉的德國為例,在2月底,大多數德國流行病學專家們說戴口罩毫無意義。簡單的型號不能提供可靠的病毒防護,並且大力呼籲必須將專業的口罩留給醫院的工作人員,因為它們的數量很少。在上一篇文章裡我也提到過這一點,其實就這點來說,無可指摘,但是就所有民眾來說,植入他們觀念裡的最大的一個偏見就是:口罩無用論啊!

到了3月底,一些專家表達了完全不同的觀點。雖然專業口罩要為醫療機構保留。但是,根據病毒學家亞歷山大·凱庫萊(Alexander Kekulé)的說法,簡單的呼吸面罩至少可以部分保護自己和他人免受新冠病毒的傷害。特別是如果我們所有人都戴著口罩的話——就像在中國一樣。該病毒的傳播就會越來越緩慢直到部分地區很快出現零感染。

在很多歐洲國家的疫情危機中,雖然沒有完全放棄看似有效的抗病毒方法,但是直到很晚才以全民的角度來考慮它們。潛在的想法可能是,這個現代的民主社會怎麼會去向亞洲的集體主義國家和儒家國家學習任何東西。

在亞洲,這被稱為“歐洲的傲慢”。新冠大流行使他們痛苦地經歷到這種 “ 傲慢與偏見 “ 的存在有多危險。

而德國在疫情考驗中施行的各種措施目前看來也只是部分步入正軌

如果回看一下中國的這套最佳答卷,德國似乎為了防止在封鎖後感染再次上升,只是正走向正確的道路上。

比如:

  • 已經相對來說很高的測試能力將在未來幾周內擴大,這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包括人們用自己的汽車駕駛到停車場中的測試實驗室。防止再接觸到其他人。
  • 勤洗手和保持安全距離等行為改變似乎還算有效。
  • 現在,有些人已經改變了這一給他們帶來衝突的觀念,在街上,超市等公共場所帶起了口罩。這個國家正常情況下幾乎沒有見到過幾個人會在公共場合戴口罩。這不僅是因為德國人太少了。這也是由於許多公民出於文化原因而對這一概念感到陌生和難以理解。如今,這也算是一個進步。
  • 即使存在爭議性的數據保護問題,在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附近,現在正在測試一個跟蹤應用程序,該應用程序可以記錄用戶的移動概況,並可以通過藍牙連接記錄誰在與其他手機聯繫。如果感染了病毒,則只需按一下按鈕就可以告訴周圍環境。受影響的人可以隔離自己,直到對其進行測試。在德國,利用現代數字化跟蹤方案的開發很緩慢。聯邦政府在這個問題上還有爭議,主要是德國一直推行的數據保護,也就是個人隱私的保護,在全民生活中已經實施得太全面透徹。德國的跟蹤應用程序可能會在某個時候到來。但在此之前,還是會將浪費大量時間。如果我們更容易接受中國的最佳做法,那麼感染和希望的人可能會比現在少很多。德國政府正在考慮公民自願嘗試此類應用。

在歐美國家,人們經常認為,亞洲國家比西方民主國家的公民更服從當局,更易於控制。他們比較容易忽視隱私問題等等。

不可否認確實存在文化差異。儘管如此,也有像奧地利這樣的民主國家現在已經找到了通過該應用程序控制感染鏈的方法。而且,像韓國這樣的國家發現的應對新冠病毒的解決方案有時比西方嚴厲的封鎖更為寬鬆。

無論如何,這與任何文化概念無關。這只是參考自己的一直的刻板印象,而放棄明顯有效的概念的問題。不屈服於歐洲的傲慢範兒。但是他們確實該反省反省,其實可以採用哪些想法,以及應該適應什麼以及如何適應,以便它在他們的文化中奏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