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最美"紅玫瑰" 守好疫情防控 "最後一公里"

當新型冠狀病毒傳染肺炎疫情襲來時,有這樣一個90後,她不是護士、不是醫生、不是警察,卻始終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人大代表、社區書記的神聖職責,她就是大慶市讓胡路區創業街道八社區黨委書記崔秀楠。從1月22日起她放棄春節假期,一天近三百個電話,每天休息不到四小時,守好疫情防控 "最後一公里",成為大慶疫情防控中綻放的最美"紅玫瑰"。

90後最美

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責任是有標準的,但責任心是沒有上限的,只有高度的責任心,才能做好疫情防控最後一公里。社區是疫情防控最基層也是最重要的一環節,社區守住了,防控疫情就守住了。大慶創業八社區管轄16區、18區兩個小區,3104戶、近萬名居民。創業城為開放式小區,疫情防控難度相對較大。疫情防控開始時,為了不耽誤工作,崔秀楠將雙胞胎女兒送到採油六廠婆婆家,至今兩個多月都沒有見到她的女兒。她與四名下派女幹部嚴防嚴守在創業城16區門崗,鐵面無私,守住小區關口,被居民譽為"五朵金花",事蹟報道後點擊率突破110萬。

大慶第一例武漢返慶人員就來自於她管轄的創業城16區,1月19日該人員由荊門市到武漢出差,20號離開武漢,這個期間有發熱現象,回慶後居家隔離時,她時刻關注這名返慶人員的體溫變化情況並及時上報,解除隔離後仍繼續建議他不外出自行隔離,他欣然接受,給他講政策、講危害,他打消了外出計劃。

90後最美

下面千條線 她是一根針

1月22日晚,崔秀楠接到防控新型冠狀病毒傳染肺炎疫情任務後立即返回工作崗位,連夜發動全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網格長、網格員、志願者,劃片包乾,確保每個片區都有一名網格長,網格員每人管理200-300戶,最大限度確保責任到人。建立微網15張,分別由專人管理網格群,按樓號居民入群, 24小時為居民答疑解惑,排憂解難。疫情期間,微網發揮作用巨大,微網接龍排查外來人員,及時傳達疫情信息。共排查出武漢返回10人,湖北省其他返回1人,外地返慶186人,發熱門診返回4人,境外返慶2人。

1月25日,大年初一,為了能夠及時上報轄區武漢返回在家隔離人員的動態信息,崔秀楠打電話給這戶居民,當她詢問:"你家孩子體溫怎麼樣?發燒了沒有?全家其他人有沒有高燒?"這戶居民女主人認為崔秀楠晦了她家一年運氣,在電話中足足罵了8分多鐘。崔秀楠耐心地擺道理、講利害,最終拿到了信息數據。事後,她偷偷跑到樓外牆角,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

90後最美

"崔幫辦"事事辦 用真情換來信任

為了防止疫情擴散,按照上級政府要求必須進行地毯式、拉網式排查。因崔秀楠的轄區存在武漢返鄉居家隔離人員,小區各種傳聞甚囂塵上,人心惶惶,門難開、人難見,給排查工作帶來相當大的難度。這個社區共有居民3104戶,為做到排查工作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崔秀楠對社區工作人員說,"我是黨員,是人大代表,最危險的隔離人員居民樓我去……"

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會出現她的身影。為了緩解人手緊張壓力,崔秀楠積極發動社區群眾,調動群眾積極性,社區內的黨員、老會戰、各級人大代表、志願者等紛紛請戰。通過走訪、入戶、電話、微信群接龍、鄰居親友瞭解、居民主動上報等多種方式,對外來人員,特別是經由武漢來慶人員進行地毯式摸排,掌握了詳實信息,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對解除隔離期限制出現過發熱症狀的武漢返慶人員,她依然繼續做居民思想工作勸說減少出行。

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預防知識宣傳,她帶領社區工作人員通過發放宣傳單、微信群接龍、朋友圈擴散、懸掛條幅、播放應對疫情防控舉措等方式,全天候不間斷深入轄區內循環播放防疫宣傳,送去黨和政府聲音。社區先後發放宣傳單492份、發佈群消息800餘條……引導居民群眾不串門、不聚會、不訪友,做到宣傳工作全方位、無死角。

她對小區居民公佈電話,24小時等候居民"召喚"。"閨女啊!我發燒了,能不能吃退燒藥?""您體溫多少度?我馬上聯繫疾控中心給您答覆";"我家菜沒啥了,幫我跑一趟";"我嗓子疼,幫我諮詢一下吃點什麼藥?"……這樣的畫面每天不間斷地上演著,崔秀楠成了"崔幫辦"。實際行動勝過最美的宣傳,她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用實際行動換來了居民的信任配合。為居民累計送菜10.6噸,辦燃氣卡332張,購藥488次,送快遞1626件。

90後最美

排險"急先鋒" 小區"守門神"

隔離區、封閉區的每日消毒是一項危險的任務,崔秀楠走在前列、做表率、勇擔當。每天第一個深入最危險環境,指揮對重點區域、重點場所、重點樓宇和單元進行全方位消毒,特殊場所實行專人管控,單獨消殺,無一遺漏,有效遏制疫情不蔓延擴散。在接到政府分發的消毒物資酒精後,她組織工作人員到街道加班加點裝酒精、打印溫馨提示、防疫聯繫卡,兩天時間將酒精及時送到3104戶居民手中。

創業城作為開放式小區,封閉管理難度較大,她積極參與到創業城小區封閉管理工作中,與物業、上級下派支援隊員聯防聯控,對出口所有來往車輛人員進行體溫測量、登記身份信息,堅決杜絕外來人員進入,共同築牢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

90後最美

居民滿意是她最大的欣慰

有一天晚上9點多,18-23號樓一戶居民給崔秀楠打來電話說,他定的生羊肉串到小區門崗了,這個時間段很多人都累了一天了,她沒有驚動其他人,她自己騎著自行車到18區為這戶居民送去了羊肉串,因為封閉單元門上鎖,他們用筐吊上四樓。還有的居民套路我們,18區一位居民說她家快遞到了,她和志願者李希龍去給她取快遞,發現竟然是超市剛送來的兩箱草莓、四個小西瓜。

16區有兩位90歲高齡獨居老人,她親自為他們送生活必需品、慰問品,老人見到她,雙手合十,嘴裡喊著共產黨好、感謝黨、感謝政府,流著眼淚,要下跪,被她攔住,她一直堅持為老人送菜,讓他們感受兒女般溫暖。兩位老人每次見到她,都親切地說,我倆加起來快200歲了,小崔像你這樣的好人能活到200歲呀!16-41號樓張大爺,工資到賬必須取出來,他不相信兒女,下派幹部要幫他取,他也不放心,非得要衝出門崗去取,崔秀楠瞭解情況趕到時,老爺子看到我說:小崔書記呀!我就相信你,你去幫我取,我放心。18-20樓居民袁應博有腿傷,疫情期間再次摔倒,腿傷加重,媳婦在安達,父母在加拿大,媳婦回不來,每天吃不上飯,我瞭解情況後,她將我的盒飯中午和晚上給他送過去,她自己吃方便麵,感動地袁應博一個大男人痛哭流涕,哽咽著非得要感謝她,被她拒絕了,他又要認崔秀楠為乾妹妹,崔秀楠說行,小區像你這樣有難處的都是我哥,都是我的親人,我會照顧好你們的。

疫情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人情冷暖。在二次排查是否有獨居老人需要幫助時,崔秀楠發現18-26號樓一位80歲獨居老人電話不通,上門無人,聯繫到她女兒時,她女兒說:母親獨自一人在家,失聯三四天了,不知道死活。崔秀楠立即報告街道高飛書記,與高書記、街道王春宇副主任、志願者李希龍趕到老人家,敲門時沒有應答,所有人的心都懸了起來,是不是老人發生了不測。正當大家準備再敲不開就報警時,門開了。崔秀楠和高書記詢問老人有沒有菜,沒有就馬上給她去買,老人眼含熱淚,連聲道謝說不用不用,我聯繫老人女兒,讓她到創業城來照顧,她說小區不讓走,高書記承諾給她協調,能讓她出東湖小區進入到創業城18區。這時她又說自己有孩子,當時崔秀楠問她孩子多大了?她說上大學了,崔秀楠說上大學了,自己還不能照顧自己嗎?她又說有狗沒人照顧,崔秀楠問她是媽重要還是狗重要?讓她帶著狗到創業城,她還是藉口單位要上班,其實她是怕到創業城被傳染,崔秀楠說要找她單位時,她才勉強答應來照顧母親。

現在崔秀楠所管轄的小區疫情降級了,她始終認為雖然病例清零,但不意味著零風險,她叮囑居委會人員一定要勁不松、氣不散,迎著困難上,朝著問題去,連續作戰,測溫、掃碼、戴口罩,管住小區大門。相信冬天終將過去,春天必將到來,只要大家同舟共濟,一定能取得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