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選擇你的家庭

每個人生下來就註定了你在什麼樣的家庭,對於投胎哪個家庭沒有得選擇,每個家庭也有著不一樣的生活。

在我上大學之前我沒有在意過我生活的家,也從來沒有想過家庭能帶給我什麼,因為我從來都沒有好好感受過家庭的情況,或許最大的原因是我本人就是一個不溫不熱的人,不會感受家人給我的溫暖,也不會對家人有什麼依賴。有人會說一個人變成什麼樣子跟他生活的家庭背景有很大的關係,不然為什麼在婚姻中會有門當戶對的說法呢。

為什麼會在我上大學之後才會對家庭有過感受,這要從我上大學之後放的第一個寒假回家的那個時候說起。放假對於每個學生來說都是很高興的事情,要麼回家要麼去旅遊要麼去找工作實習。而我一沒錢二沒有想過要去實習所以決然選擇回家,但是聽著舍友們談論假期的安排很羨慕他們,一個舍友說要好好規劃假期去旅遊的路線,哪裡的好風景哪裡的美食,天元地北的心早就飛走了。她說作為一個大學生就要多走走看看去旅遊也是開拓視野的一種方式,這個說法我沒有辦法反駁,因為很多人其實都是想要去旅遊的,那是一種生活方式,看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第一次讓我產生一種想法:人活著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一成不變的走過這一生,世界那麼大,或許你真的要走出去。於是為了能實現這個想法我決定要好好賺錢,可是眼下沒有實力沒有辦法找到工作,那就先好好學習吧,好好充實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就可以讓自己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於是寒假回到家,我每天除了吃飯喝水都不出房門,首先是想著以後自己的生活方式然後選擇什麼樣的工作,那個工作需要什麼樣的技能,然後開始學習,那個假期就是一直在看書看視頻學習,讓我自己沉浸在知識的海洋,這樣子的時間經歷了一週星期之後就不一樣了。我哥發現我那一個星期吃飯都要上來我房間喊我,對我意見就很大了,在吃飯的時候就說我好不容易放假回家了,家務活都不做就算了還要別人每次吃飯都要喊你,上個大學就變得這麼嬌氣了嗎?我說我在學習而且家裡那麼多人家務活就算我不做也沒有怎樣。但是我哥就是認為家裡花錢供我上學我就要回報家裡,不僅家務活要我做,以後工作了更是要每個月都寄錢回家。那時候爸媽都是在家裡沒有賺錢的勞動能力,所以家裡相當於是哥哥說的話就是權威,我瞬時間就感覺很委屈,我都還沒有開始去工作呢就說得那麼久遠了,這不免讓我想起之前在上學的時候因為我沒有錢吃飯打電話給他的時候,他居然罵我,說我沒有錢還花那麼多前買什麼化妝品啊,等等的說了一大堆不是,後面還是沒有給錢我。天地良心啊,我那時候哪裡有買化妝品,剛進去大學作為一個女孩子看著別人把自己打扮的那麼漂亮我都沒有羨慕。居然這麼說我,真的是絕了什麼親情啊,也不會關心我有沒有吃上飯。我哥說了我那麼多的不是我爸反而也沒有站出來說幾句話變個態度,還在說鄰居家買了個新圓桌很好看,那意思分明也是想要我哥也給自己家買一個,媽媽也沒有說話就默默地在吃飯。經過了這回,我開始審視起來我家庭,特別是我在家中的地位,爸媽常在家做農民,也只是保證了溫飽問題,但是爸爸老是想過富裕的生活,對於一切的物品都是想要最好的,但是自己又沒有錢還老是去賭博,媽媽則希望平凡的生活,而哥哥雖說去打工但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經常是工作一段時間又辭職,哪裡會有什麼經濟來源,更別說能好好的對待我。所以這個家庭沒有給我多大的經濟來源我不怪,也沒有家庭的溫暖我也變得漠然了,從此以後我上學從來沒有想過家庭能給我生活支持,更甚至我感謝他們讓我後來的大學生活能自主獨立賺錢養活自己的同時更充實自己生活經歷。

都說一個家庭貧困是很難翻身的,更別說是沒有責任沒有上進心的家庭,雖然不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家庭,但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選擇以後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