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1.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少年的你》實火,上映6天,票房超過8億,豆瓣評分8.4分。

相比之下,讓導演曾國祥一戰成名的《七月與安生》總票房1.67億,豆瓣評分7.6分。可以說,《少年的你》是曾國祥名副其實的進階作品,目前,從各大電影評分系統來看,這部電影也將成為華語青春片中業內外口碑最高的一部。

故事發生在高考前最後的那段日子裡,對高考幾場戲的呈現如紀錄片一般真實,數次把我拉回到遙遠的時空之中。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唯一不同的是,影片中的城市充滿了壓抑的元素,陡峭的階梯,漆黑的小巷,破舊的棚屋,廢棄的廠房,還有暗夜裡突如其來的撕打。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這是女孩陳念憋足了勁想要逃離的牢籠。她只有一個念頭,咬牙堅持,考上北大,一切就會好起來......

然而,同學胡小蝶跳樓自殺,深知內情的陳念悲憤交加,卻只能無奈地脫下外套,蓋住了屍體。

正是這一善意的舉動,讓她成為了施暴者下一個目標。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母親外出躲避債務,債主時時上門騷擾,潑油漆,貼大字報,本已支離破碎的家庭無可依靠。

她反抗,報警,招致的是變本加厲的報復,施暴者即使被勒令停課,霸凌依然像無盡的暗夜如影隨形。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直到有一天,陳念意外遇見了小北。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小北是個混混,從小被父母遺棄,在街頭摸爬滾打維持生計,打架鬥毆是家常便飯。

這個男孩,成為了陳唸的保護神。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兩個少年,像青苔般卑微的生命,抱團取暖,彼此守護。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這部電影經歷了上映前3天撤檔,重新定檔後3天上映,前後折騰了4個月,讓四字弟弟的粉絲們既望眼欲穿,又心情忐忑。

大家擔心它淪為掛羊頭賣狗肉的廉價青春片,又擔心他拍不出原著的熱度,更擔心他沒有公映的那一天。

如今塵埃落定。有人可能會問,這部影片到底好在哪裡呢?流量明星的粉絲和原著黨哪方推動力量更大?

我覺得粉絲所起的作用還真沒有那麼大,否則《上海堡壘》的票房很有可能超過《流浪地球》。

《少年的你》之所以收穫好評,是因為它將商業原則與文藝情懷做了最佳的結合。


2. 導演曾國祥想要拍什麼

近些年,香港導演紛紛北上拍戲,曾國祥自2016年憑藉《七月與安生》捧出周冬雨、馬思純兩位金馬影后,才漸漸為內地觀眾所知。

其實在此之前,他並非無名之輩。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首先不能不提的,就是他的父親曾志偉,和他的才女姐姐曾寶儀。

從小曾志偉就對曾國祥缺乏陪伴,每年父子見面的次數少之又少。但姐姐曾寶儀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人,她在曾國祥成長的過程中擔當著啟蒙老師的角色。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十幾歲的曾國祥,在曾寶儀的影響下迷上了中國內地搖滾樂和村上春樹的小說,成為了一枚文藝青年,而文青最愛的電影名單中,自然少不了王家衛的名字。

當曾國祥第一次接觸到王家衛的電影后,不由得發出感慨:原來華語電影可以這樣拍!

自此在心中種下了電影夢。

在演藝圈浮沉多年的曾志偉深諳導演之路的艱辛,勸兒子大學畢業再作考慮,於是曾國祥進入大學就讀社會學專業。

後來曾國祥在採訪時曾說:

社會學教會我的是可以從很宏觀的角度去看每個年代,每個文化,一個總體的社會走向會是什麼樣,同時也可以很微觀地去看每個人的行為動機是什麼。

大學畢業後,曾志偉將自己認識多年的好友陳可辛介紹給了曾國祥,幫助其進入了電影圈。

陳可辛曾形容曾志偉是對自己幫助和影響最大的朋友,沒有之一,曾志偉將兒子交到自己手裡,陳可辛自然是悉心教導。

工作從打雜開始,端茶遞水叫外賣,打板做場記送膠片到電影,甚至連P圖修海報的工作都要負責。

從場記到第二副導演,曾國祥一點點地在積攢實力。

在這期間,很多人覺得他是曾志偉的兒子有噱頭,於是紛紛找他拍電影。於是曾國祥有了第二個身份——演員。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2001年至今,曾國祥參演香港電影共58部,他飾演過小人物,演過色鬼、嫖客、網癮宅男、待業青年。沒有一部是男主。

但為了演好這些與他生活經歷完全背離的角色,他多次去廟街等處體驗生活,甚至每天跟著一個與他的角色相似的人,觀察人家的細微之處,揣摩其中的人性。

這段經歷讓我們看見,沒有什麼成功是偶然的,擁有令人羨慕的好資源,也一樣要埋首塵埃,扎穩每一處根基。

2010年,曾國祥與尹志文聯合執導賀歲電影《戀人絮語》,他把自己的親身感受融入了四段戀愛故事,灌注了很多感情和衝動。這部電影成功讓曾國祥入圍第47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這次成功之後,他堅定了自己要在電影中注入對哲學的思考,並把這種想法一直延續到其後的《七月與安生》,以及我們今天看到的《少年的你》。

當時的監製陳可辛起初表示質疑,認為文藝片放到商業電影層面觀眾或許難以接受。這可能正是當下電影市場最難以突破的局面,有思想性的文藝片難以取悅大眾,爆米花式的商業大片承載不下美學與哲學,電影人如何在票房與理想之間尋求平衡?

從這個角度看,《七月與安生》雖然稱不上火爆,但仍然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在嚴苛的豆瓣評分榜上留下了不錯的分數,雙女主同時奪下金馬影后。

曾國祥在創作劇本時,將結局設置了高難度的人物反轉,靦腆的七月變成嚮往自由的安生,外放的安生變成了安穩於室的七月。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曾國祥認為——

每一個人都有兩個靈魂,他們在個體成長中交相輝映,彼此成就。

他把這種藝術哲學的理念,與主線敘事結構完美結合在一起,才讓觀眾與電影中的人物很容易達到共情。

到此,我們再看熱映的《少年的你》,他是曾國祥導演對哲學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看法,同時敘事手法更加爐火純青之後呈現出來的作品,

在哲學理念上,小北和陳念都有兩個靈魂。

小北的一面是冷漠,一面是溫暖。他曾經漠視一切,依賴和愛意讓少年的心漸漸融化,“我喜歡一個人,想給她最好的結局”。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陳唸的一面是退縮,一面是堅守。她想過不計代價掙脫苦難的境地,接受謊言和包庇,最終她還是選擇堅守住內心最柔軟的不忍。“即使身在陰溝,也要學會仰望星空”。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越是光明的人,越是熟知黑暗。

因此,《少年的你》本質上是一部文藝青春片。

但在保證青春故事具有現實意義這件事上,監製許月珍一直把控嚴格。

“整個故事我最擔心的就是它變成一部青春愛情偶像片,那樣這個項目就失敗了。作為監製,我要保證整個故事的走向在一個探討社會議題的方向上。”

“即便不考慮社會價值的訴求,單從兩個少年相互袒護的關係上來說,沒有紮實的現實背景做支撐也是不成立的。”

所以我們看到,兩個少年之間的愛情主線,校園霸凌的現實主線,兩者始終是互相關聯的——

被霸凌的陳念尋求小北的保護,而小北同樣是在社會中被欺凌的弱勢,兩個人都對成年人的世界感到無望。愛情在殘酷的現實中滋生,在磨難的碰撞中變得堅不可摧。

暴力呈現得越真實,少年的情感越堅固,觀眾越能為之打動。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將其與落落導演的《悲傷逆流成河》做一下對比,這部作品在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中曾被公開質疑是“廉價的筆觸”,身為原著作者的郭敬明辯稱“這是中國第一部認真討論校園霸凌的小說”。

事實上,《悲傷逆流成河》原著的確有校園霸凌的內容,但感情線與現實線幾乎是分離的,更像是兩個平行故事。男女主角愛來愛去,和霸凌毫無關係,在霸凌事件中,男主角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

愛情線在《悲傷逆流成河》中,失去了在現實背景中促進主角成長的意義,也就失去了以情動人的作用。導演落落在影片中加大了校園霸凌的情節比例,試圖改變原著的基調,但她的功力顯然比不上曾國祥。


3. 何以成就好片

《少年的你》在選演員這件事情上十分慎重。

監製許月珍,認為選演員是她和陳可辛所擅長的,在內地拍片這麼多年就幾乎沒有出過錯。

當年《七月與安生》選中周冬雨,她還遠不是現在這麼當紅的小花,而且一直都沒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但在曾國祥的指導下,她成功塑造了這一角色。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這讓她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小妞電影”最搶手的女演員,打開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戲路。

《少年的你》,曾國祥沿用了周冬雨。第二次用同一個演員是很有壓力的,如果她沒有給戲加分,觀眾聯想到了安生甚至其他角色,就等於失敗了。

許月珍和曾國祥想到個方案,一定要讓電影裡的陳念不像周冬雨,

“你沒完全成為陳念沒關係,只要你不是周冬雨,你就成功了70%”。

呆板的髮型,老土的校服,臉上點上雀斑,走路內八,駝背含胸,這些都只是外表,沒什麼難度。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甚至幼女感,眼淚“任意流”,都是周冬雨本身就具有的特質。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最難的地方,是周冬雨根本不相信陳念這個人物。

她自言不明白為什麼有人會像陳念一樣隱忍,所有內部的變化對她來說很複雜。

導演和監製只能不斷地給她說戲,示範,直到她完全蛻變為陳念。

周冬雨是很有靈性的演員。

張藝謀回顧當年萬里挑一選中毫無經驗的周冬雨飾演《山楂樹之戀》,說她是“老天爺賞飯吃的演技”,這對一個演員的天賦是多麼高的評價。

在這部片裡,周冬雨實在是哭出了新的高度。她只要一哭,全場女性觀眾就跟著掏紙巾。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但她仍坦言一直到結束,都沒有辦法像找到「安生」那樣,找到「陳念」。

自己用了“比較高級的模仿”,才完成這次的拍攝,這是她第一次使用“技巧”,此前所有角色的演繹,都來源於深層次的理解、體會。

但作為需要用個體的感悟去演出人間百態的演員來說,每一次都能理解和體會並不可能,也許技巧才是最重要的成長標誌。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周冬雨畢竟是金馬影后,和團隊也有合作的基礎,而選擇從未擔綱過電影主演的易烊千璽做男主角,則是一種冒險。

許月珍堅持一個做商業片的原則,

“故事可以沒那麼商業,但我們要在其他方面,尤其是演員配置上,讓它有商業片的樣子”。

選易烊千璽,固然是因為他身上的少年感和倔強勁頭和男主角小北很契合,但是明星效應也是團隊的重要考慮因素。

易烊千璽有多受歡迎,我曾經在《易烊千璽,年青一代的偶像和他所向往的自由》一文中寫過,難得的是,他在《少年的你》中實現的演技突破也令人驚喜。

這位18歲的明星成就了《少年的你》,他把小北這個倔強,有著狠勁兒,又內心溫柔的男孩演繹得很到位。我覺得有三點直接原因:

第一,他形象討好。

本來導演心目中的小北應該更壞,但易烊千璽的氣質太乖了,把這個壞的感覺減弱了大半,但也因此塑造了一種“乖痞”形象,居然壞中帶羞澀,怎樣你都不討厭,也算他的獨創了。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第二,他願意死磕。

曾國祥說,易烊千璽從進組那天起就下定決心要讓大家知道,他是一個演員。很多需要動手的戲,都是真打,臉上全是紅巴掌印,完全不在意。

一換上衣服就開始進入角色,去體會小北的心情,對劇本和臺詞都特別熟悉。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第三,他能感受角色。

許月珍提到,易烊千璽也承受過很多困難,少年時期就已身為公眾人物,難免遇到批評和質疑,甚至人身攻擊,他是懂得這種孤獨以後,眼裡有了感情、思想和內容。

有一場戲,小北躺在床上述說被父母遺棄的往事,導演並沒有說這一段應該流淚,但易烊千璽演著演著眼淚就流了下來。

不得不說,敏感往往就是演員的天賦。

《少年的你》為什麼沒有淪為一部爛俗青春偶像愛情片

演員在一部電影的成功之中所佔的分量有多大,我覺得至少超過百分之六十。

這並不意味著,一部電影非要用某個演員才能成功,但是,好的劇組一定會慎重選取最合適的演員,善用他們的優勢,激發他們的潛力。

同時,電影也需要有優良的製作水準,為演員提供蛻變的條件和空間。

兩者缺一不可。

​曾國祥在《少年的你》中展現了更嫻熟的手法,在氣氛烘托和色彩構圖上形成了獨特的美學。

魏萊之死被曝光,高考來臨,天降大雨,畫面籠罩在一片陰冷之中,給人強烈的不安。

高考結束,漫天撕碎的紙張灑下,本是歡騰的場面,卻充斥著死寂的味道。

少年時,兩人前後行走,大多是冷冷的色調和幽暗的夜晚;成年後兩人的前後行走,則是暖色調和明媚的陽光。

電影陰鬱、冷酷、兩個少年之間又有暖意流動的氛圍營造得很成功。

許月珍和曾國祥依然堅守了他們的初衷——在商業片裡堅持點藝術情懷。

觀眾的話要聽,但分怎麼聽。

“我們也做試映,但目的不是瞭解觀眾喜歡什麼,就給他們什麼。而是測試我們想要傳達的信息和情緒是不是能準確地傳達到,如果不能,就要調整。”

而曾國祥在與許月珍、陳可辛合作這幾年,也逐漸減少了藝術家式的固執,慢慢變得開放和容易溝通。因此在整個故事結構和情節走向上,觀眾能體驗到商業片式的工整和共情感。

《少年的你》最終全盤呈現給觀眾的,是一部藝術表達與社會意義,商業價值與文藝情懷完整並存的作品。

《:關乎現實,無關流量》:三聯生活週刊

《觀察者曾國祥》:第一製片人

《抄襲風波始末》:作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