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老人言: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春秋時期,有一次宋、齊、晉、衛等十二國聯合出兵攻打鄭國。鄭國國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國中最大的晉國求和,得到了晉國的同意,其餘十一國也就停止了進攻。鄭國為了表示感謝,給晉國送去了大批禮物,其中有:著名樂師3人,配齊甲兵的成套兵車共100輛,歌女16人,還有許多鐘磬之類的樂器。晉國的國君晉悼公見了這麼多的禮物,非常高興,將其中8名歌女分贈給他的功臣魏絳,說:“你這幾年為我出謀劃策,事情辦得都很順利,我們好比奏樂一樣的和諧合拍,真是太好了。現在讓咱倆一同來享受吧!”

可是,魏絳謝絕了晉悼公的分贈,並且勸告晉悼公說:“咱們國家的事情之所以辦得順利,首先應歸功於您的才能,其次是靠同僚們齊心協力,我個人有什麼貢獻可言呢?但願您在享受安樂的同時,能想到國家還有許多事情要辦。《尚書》上有句話說得好:‘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現謹以此話規勸主公!”魏絳這番富有遠見卓識而又語重心長的話,使晉悼公聽了很受感動,高興地接受了魏絳的意見。

老人言: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做事應該未雨綢繆,居安思危,這樣在危險突然降臨時,才不至於手忙腳亂。“書到用時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實學問,臨時抱佛腳是來不及的。也有人總是抱怨沒有機會,然而當升遷機會來臨時,才嘆息自己平時沒有積蓄足夠的學識與能力,以致不能勝任,也只好後悔莫及。

諸葛亮受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出山擔任劉備的軍師。當時,他只有26歲。而劉備只有3000兵馬,迴旋於新野彈丸之地。可劉備得了諸葛亮高興不已,總說:“我如魚得水。”關羽、張飛不服,諸葛亮裝作不知,讓劉備招募民兵3000人,自己親自教練,充實兵力。

老人言: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不久,探子飛報說,曹操派大將夏侯惇、于禁領兵10萬,殺奔新野來了。關羽、張飛嘲諷說:“讓‘水’去抵抗好了。”諸葛亮便向劉備要了尚方寶劍,升堂調度:“博望左邊有座山,叫豫山;右邊有片樹林,叫安林,這兩處可以埋伏兵馬。關羽可領1000人在豫山埋伏,敵軍來就放過去,他們的糧草輜重一定在後面,只等南面火起,就可驅兵出擊,燒燬糧草。

張飛可帶1000人去安林背後埋伏,看南面火起,便可出擊。關平帶500人,預備引火之物,到博望坡後兩邊等候,到初更天敵人到來,便可放火。樊城趙雲速回,讓他做先鋒,交戰時只要敗,不要勝。主公自帶一支軍隊做趙雲後援。你們各自按計劃行事,不得有誤。”

老人言: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關羽說:“我們都出戰,不知軍師做什麼?”

諸葛亮說:“我坐守縣城。”

張飛大笑道:“我們去廝殺,你在家裡好自在!”

諸葛亮喝道:“劍印在此,違令者斬!”

關、張冷笑而去,諸將心裡均疑惑不定。諸葛亮對劉備說:“主公今天便帶兵到博望山下屯駐。明日黃昏,敵軍必到。主公便棄營撤退,見火起就回軍掩殺。我在此準備慶功宴等你。”

老人言: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劉備心下也疑惑不安。且說夏侯惇、于禁率大軍到達博望,忽見前面塵土飛揚。夏侯惇命軍隊擺開陣勢,問嚮導:“這是何處?”嚮導說:“博望坡。”夏侯惇大笑道:“虧得徐庶在丞相前誇口說諸葛孔明如何了得,我看他也是蠢物一個。他派出這等人馬與我對陣,不等於是驅犬羊同虎豹決鬥嗎?”說完,趙雲領兵來戰,夏侯惇與之交戰幾個回合,趙雲且戰且退。

部將韓浩說:“恐有埋伏。”

夏侯惇說:“敵軍兵力如此微弱,就是十面埋伏,我怕什麼!”

直追至博望坡,忽地一聲炮響,劉備領兵來戰,夏侯惇對韓浩笑道:“這就是所謂伏兵,今晚我不踏平新野,誓不收兵。”說完催促隊伍前進,劉備、趙雲一路撤退。

老人言: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天色漸漸昏黑,夜風愈大。夏侯惇只顧催促部隊趕路,行至兩邊都是蘆葦的狹窄山路,護送糧草的于禁、李典率領後衛趕到,見此狀大叫:“前面夏將軍慢走。”于禁還趕到前邊阻止。夏侯惇猛然省悟,正要退兵,卻聽背後喊殺聲起,早有一片大火燒著,兩邊蘆葦也著了火,一剎那,四面八方都是火,風大火猛。曹軍頓時大亂,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趙雲回軍趕殺,夏侯惇冒煙突圍而逃。李典見勢不好,往博望坡奔回,卻被關羽的軍隊攔住廝殺。于禁見糧草車輛被燒,趕緊從小路逃命去了。夏侯蘭、韓浩來救糧草,卻被張飛伏兵攔住,張飛一槍刺落夏侯蘭於馬下,韓浩奪路逃脫。一直殺到天明,劉備才鳴鑼收兵,直殺得曹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夏侯惇收拾殘部,狼狽返回許昌。

關羽、張飛相互驚讚道:“孔明真是英才啊!”一齊拜伏在前來犒勞將士的諸葛亮的車前。

老人言: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諸葛亮的英明在於比別人提前一步瞭解敵方,包括敵方的軍事部署、後方儲備、戰略方法,綜合考慮給予應對。一場戰鬥的勝利來源於各個方面的充分準備,一般人不容易做到,往往是由於考慮不周全的緣故。

沒有強大的敵人,失去了外部的壓力,內部自然就腐化。未聞邊塞號角,但見歌舞昇平。自秦以後,皇朝的歷史,一代不如一代,整個社會的精神處於退化之中。中國人發明了火藥,把他造成鞭炮,用於喜慶娛樂之中。西方人卻把他造成武器,使人類的戰爭由冷兵器時代進入熱兵器時代。

近代以來,我們飽受了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與欺侮的痛苦,應該刻骨銘心,知恥不忘。沒有了競爭的壓力,也就失去了不斷創新進步的動力。因而,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特別是在世情、國情、黨情複雜多變的情況下,一定要記住“敵戒定律”,增強危機憂患意識。

老人言: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常懷危機憂患,是思 想上的一種醒悟,政治上的一種成熟。對個人是成事之道,對國家是強盛之途。《左傳》上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魯迅先生也說過:“危險令人緊張,緊張令人覺到自己生命的力。”

看到危機、不忘憂患,看到自己的差距,明確自己的責任,明察面臨的困難,就不會放縱,不能墮落,不敢懈怠,而是保持高度的警覺和旺盛的鬥志,發憤圖強,勵精圖治。社會越發達,文明程度越高,競爭越是激烈,知識化、信息化、數字化程度越高,越需要人們保持一種不畏艱難、銳意進取的精神。兢兢業業,小心謹慎,為的是少出差錯,少交學費,以進得更快更好。

老人言: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一些人懶於進取,怯於開拓,甘居平庸,滿足於隨大流,少有業績和貢獻,這不單是能力水平問題,而是內動力不足,使命意識淡化,進取意識消退。激發內動力,應強化進取意識,增強使命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