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TE MODERN——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TATE MODERN——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TATE MODERN——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在倫敦,博物館與美術館隨處可見,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坐落於泰晤士河畔的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

Tate Modern由一座廢棄的發電廠改造而來,融合了倫敦建築的歷史與現代。巨大高聳的煙囪是它獨樹一幟的標誌。

Tate Modern由瑞士建築師赫爾佐格與德梅隆(Jacques Herzog &Pierre de Meuron)主持設計,建築傾注了二人對於舊建築及歷史的尊重,並且在建築外表與空間中充分體現了建築與人的互動性,使建築與藝術空間得到充分的結合。

TATE MODERN——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TATE MODERN外景


TATE MODERN——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TATE MODERN全貌 圖片來源:網絡 攝影:Hufton + Crow.


赫爾佐格與德梅隆在改造中沒有過多使用現代元素,而是將舊廠房原貌最大程度地保留,尊重建築的原有形態。被保留下來的大煙囪和褐色磚牆外表皮,而今已成為泰特現代美術館的最醒目的象徵。

Tate Modern最為有趣的就是它的空間了:空間中充滿了歷史與現實的互動、人與建築的互動、建築與展品的互動、人與藝術的互動……

每一種互動,都是一次溝通,一次對話。


過去與現在的互動——建築表皮


TATE MODERN——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TATE MODERN——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棕褐色磚砌表皮


赫爾佐格與德梅隆被稱作“表皮大師”,不僅僅因為他們的作品表皮效果突出,最重要的是他們設計的建築表皮似乎會說話,能夠以表皮的材質、形式、變換等,表達出建築的歷史、人文以及地域情感。他們擅長從現代主義的傳統元素中提取簡約的元素,通過新的表達方式與材料、構造結合,創造出一種有趣、有深意的空間。

兩位建築師雅克·赫爾佐格和皮埃爾·德梅隆,熱衷用磚,石,玻璃鋼的持久調色板來表達新形式新的解決方案。評審團很高興授予2001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對他們為推進建築藝術,以促進結構的定義,作為首要的藝術形式在這個新世紀和新千年一個顯著的貢獻。

——2001年普利茲克獎頒獎詞

置身泰特現代美術館中,你會發現這座建築的有趣之處就在於建築師通過對空間的重新界定,在最小程度改變原有建築的情況下,使得整座建築涅槃重生。

走入建築內部,這裡不同於一般美術館的安靜肅穆,這裡充滿了歡聲笑語。

建築空間與藝術展覽的互動——TURBINE HALL


TATE MODERN——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TURBINE HALL渦輪大廳


泰特美術館中最大的一個空間,也是最為顯眼的一個空間——Turbine Hall(常譯為渦輪大廳或漩渦大廳)。


TATE MODERN——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泰特現代美術館LEVEL 0平面圖 圖片來源:http://www.tate.org.uk

Turbine Hall東西向呈長方形,大廳西側設有一個出入口,方便遊客從外界直達大廳。大廳地面為一個完整的緩坡,從入口緩緩而下,延伸至建築的中心。大廳內空間開闊,內部高度約有五層樓高,主要用來展示建築本身的多樣性以及一些室內藝術裝置。

TATE MODERN——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TURBINE HALL


Turbine Hall的展覽多為裝置類展覽,巨大的空間體量中,建築與展品融合為室內的一部分,人們可以在此體驗、休憩。藝術在這裡是可以接近、觸摸、參與的,讓人們更加近距離地與藝術接觸,加深了藝術的體驗感。建築空間的趣味性也正是泰特現代美術館最吸引人的地方。

我們去參觀時,正在展出的TATE與HYUNDAI現代汽車聯合展出的SUPER FLEXONE TWOTHREE SWING!

橙色的鞦韆架穿過大廳,另一側則是彩色柔軟的大坡道。這裡儼然成了一個遊樂場,無論哪個年齡層次的人,都能參與其中。看著這裡穿梭的人流,完全不會想象得到這裡是一座現代美術館,藝術在這裡也放下了自己“高傲”的身段,變得觸手可及。


TATE MODERN——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TURBINE HALL


人們在柔軟的彩色地毯上,或坐或躺,小孩子們跑來跑去,大廳時不時傳來回響。高懸於屋頂的一顆大鐵球做著循環往復的擺錘運動,從你的頭頂上方呼嘯而過,打破了寧靜,心裡不禁嘀咕“會不會掉下來”。然而,正是這樣的人與裝置之間的互動,裝置與空間之間的互動,才讓Turbine Hall變得如此有吸引力。

豎向空間的互動


TATE MODERN——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THE TANKS


TATE MODERN——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TATE MODERN——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泰特美術館內部


泰特現代美術館共有11層(英國建築地面層為0層),設有六大功能空間,各功能互相協調,豐富著整個美術館的使用體驗。


TATE MODERN——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泰特現代美術館空間豎向分佈 圖片來源:http://www.tate.org.uk

在建築的垂直佈局上來看,建築由兩部分組成,可以看做是兩座被連廊連接在一起的塔樓,地面層由前文所述的Turbine Hall貫穿連接,1層與4層分別由兩座橋相連,在這裡可以進行交通轉換。建築最高層的10層設有觀景層。在這裡, 日可以極目遠眺,夜可盡收倫敦夜景。

TATE MODERN——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TATE MODERN——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從美術館10層觀賞倫敦夜景


泰特現代美術館的細節同樣動人。例如,建築的豎向交通廳內,建築樓層數字巨大,不僅帶來使用上的方便和觀感的衝擊,更像是一幅畫作懸於建築內牆,無處不藝術。


TATE MODERN——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豎向交通廳


建築內的樓梯標識用符號化的形式標識出優先的群體(“Please give priority”),形象生動又吻合了美術館的藝術特質。


TATE MODERN——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電梯標識


在美術館裡盪鞦韆,

泰特給你的驚喜應該不止如此,

建築與人的互動,就像是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充滿了趣味、感情與期待……


TATE MODERN——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轉折

泰特現代美術館的新館Switch House建成之後,出現了新的一幕。

Switch House與一座豪華公寓The Neo Bankside Apartments“近距離”接觸,引發了一系列的“撕逼”大戰,甚至對簿公堂。


TATE MODERN——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美術館與公寓位置關係 圖片來源: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4415190


TATE MODERN——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倫敦NEO BANKSIDE公寓 圖片來源:http://www.gooood.hk/neo-bankside-by-rogers-s-h-p.htm


Neo Bankside公寓毗鄰泰特美術館,是倫敦的一座高檔公寓,由英國建築理查德•羅傑斯團隊設計,是一座現代風格的建築。設計之初,由於臨近泰特美術館的優越地理位置,而使得大眾對公寓充滿了期待。


但是在泰特美術館的Switch House建成之後,公寓的景觀被遮擋,而且隱私也被暴露在美術館遊客的眼皮之下。雙方就此問題開始了長時間的大戰……(泰德美術館Switch House的建設計劃確定在Neo Bankside公寓之前)


業主們聘請律師、聯合當地議員要求泰特採取措施阻止遊客的窺視,保護他們的隱私權;而泰特則認為大眾在泰特10層360度觀景的權力同樣神聖不可剝奪。


TATE MODERN——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泰特美術館內的標識 圖片來源: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4415190


泰特美術館在內部甚至貼上了“Please respect our neighbours' privacy”的標識牌,這塊牌子的存在就彷彿是一種“諷刺”。就像中國的一句古話“此地無銀三百兩”,不知道看了這個牌子後,是不是有人更加好奇於對面富豪“鄰居”的隱私了呢?


後記

泰特美術館書寫至今,我想把這座建築比喻為“人”。

她的外表看起來“相貌平平”,甚至有些陳舊,但是細細觀察其中的細節,卻發現有些“古靈精怪”。她比那些“美女”耐看,沒有華麗的外衣,卻有著有趣的靈魂。

她像我認識的許多有趣的女子一般,用力生長、擁抱生活,用有趣的靈魂,踐行著生活的意義。

我們的建築從不缺少“千篇一律”的景象,缺少的正是這萬里挑一的“靈魂”……


談起泰特現代美術館,無論是去過的,還是聽過的人,都對這坐建築充滿了期待和興趣。

恰好團隊中的兩位小夥伴也都親自去過這裡,所以我們以為這篇文章會是一個從建築師角度來解析經典建築的文章。

然而,在寫作過程中,越來越發現,我們對這座建築的感情也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使得這篇文章的寫作變得異常艱難。起初,去到倫敦看到泰特的外觀,並沒有太多的驚喜,外表的中規中矩,讓我們誤以為是對這裡期待太高了。然而進入建築內部,卻滿是激動與驚喜,空間處處都充滿了趣味性,充滿了魅力,吸引著我們。在倫敦的短暫行程中,這裡就去了兩次。

可以在觀景層拍最美的倫敦夜景,可以躺在大廳的地毯上靜靜思考人生,這裡真的很值得推薦。

雖然,泰特也存在著與相鄰建築的“爭議”問題,但是,這也不失為一件有趣的事情。

生活中,我們定義為有趣的事物,往往都是真實的。


泰特是真實的,不矯揉造作的,

她能帶給你歡樂,帶給你體驗,帶給你回憶。

如果你去倫敦,我一定會推薦這裡。

擁有有趣靈魂的Tate Modern,等待與你相遇~


http://www.tate.org.uk

https://www.theguardian.com/artanddesign

http://mp.weixin.qq.com/s/sRAgb9YVB9dGtBwIHo2XR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