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雙一流”大學和學科評估,知多少?

速看“雙一流”大學和學科評估,知多少?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公佈了外界期待已久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和“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這份名單顯示,進入“雙一流”大學建設名單的高校一共有42所,其中A類36所,B類6所。而進入一流學科建設名單的高校一共有95所。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

速看“雙一流”大學和學科評估,知多少?

學科評估是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簡稱學位中心)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佈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簡稱學科目錄),對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進行整體水平的評估。學科評估是學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開展的非行政性、服務性評估項目,2002年首次開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輪。

第四輪學科評估於2016年4月啟動,按照“自願申請、免費參評”原則,採用“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估體系在前三輪的基礎上進行諸多創新;評估數據以“公共數據和單位填報相結合”的方式獲取;評估結果按“分檔”方式呈現,具體方法是按“學科整體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將前70%的學科分9檔公佈:前2%(或前2名)為A+,2%~5%為A(不含2%,下同),5%~10%為A-,10%~20%為B+,20%~30%為B,30%~40%為B-,40%~50%為C+,50%~60%為C,60%~70%為C-。

A+學科到底重要不重要,到底有多大含金量?如果你不是高校之人,或是對高校一無所知的人,自然對此不太關心,也看不出其重要性。如果你是高校之人或是求學之人,對此如果也不瞭解,就有點麻木了。

A+學科的重要性可以從“雙一流”高校名單中看得一清二楚。“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學科名單于2017年9月公佈,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於2017年12月公佈,有的因此認為從時間節點上看,“雙一流”名單公佈在先,學科評估結果公佈在後,兩者之間沒有聯繫,從而得出結論,A+學科並不重要。

真的是這樣嗎?稍微想一想就知道,學科評估與“雙一流”名單之間不僅有聯繫,而且有著直接聯繫,學科評估結果對於確定“雙一流”名單起著重要作用,A+學科是十足金。即使從時間節點看,兩者之間也是緊密相扣的。第四輪學科評估於2016年4月啟動,歷時一年多時間,與確定“雙一流”名單的時間完全重合,兩者實際上是同步進行。可以說,第四輪學科評估是確定“雙一流”名單的基礎。

速看“雙一流”大學和學科評估,知多少?

從邏輯上講,如果在國內都不是一流,怎麼可能成為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學科評估對於世界一流學科的確定起著支撐作用,這是十分明顯的。第四輪學科評估是對全國高校所有學科的全面體驗,A類學科在“學科整體水平”方面位於前10%以內,前2%以內則為A+。全國只有146所高校(不含科研院所)的710個學科獲得前10%,這是不是國內一流?其中A+學科更是少之又少,只有210個,這應該是一流中的一流,也就是國內頂尖水準了。

A類學科自然是國內一流水平,世界一流學科必然從中產生。尤其是A+學科更是確定世界一流學科的重要依據。所以,A+學科的含金量是極高的,對於高校來講是極其重要的。從輿論看,擁有A+學科入選“雙一流”理所當然,沒有A+學科如入選“雙一流”則頗有爭議。幾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因為沒有A+學科而被公眾詬病至今,原因就在於此。

下面從具體事實層面看一看,A+學科、A類學科與“世界一流學科”的對應關係,對於高校來說A+學科到底有多麼重要就明白了。

速看“雙一流”大學和學科評估,知多少?

1、擁有A+學科的高校,幾乎合部進入“雙一流”高校名單。

據有關統計數據,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共有81所高校擁有A+學科,多者21個,少則1個。在這81所高校中,有78所高校列入“雙一流”高校名單。從中可以看出,只要有1個A+學科,列入“雙一流”高校名單的機率超過96%。

有的會問,不是還有3所高校沒有入選嗎?顯然,這是個別情況。這3所大學是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A+)、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A++、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中藥學A+,它們沒有入選“雙一流”高校名單,應該是從多方面綜合考慮的結果,算是例外。任何事情都是有例外的。

2、擁有A類學科的高校,40%進入“雙一流”高校名單。

“雙一流”高校共有137所,減去78所擁有A+學科的高校,說明還有59所沒有A+學科的高校進入“雙一流”高校名單。

全國共有68所高校擁有A類學科但沒有A+學科,其中31所高校進入“雙一流”高校名單,進入的機率是40%左右。擁有A+學科的高校進入“雙一流”高校名單的機率是96%,擁有A類學科而沒有A+學科的高校進入“雙一流”高校名單的機率為40%,相差56個百分點。由此可以看出A+學科的含金量有多高。

擁有A類學科而沒有A+學科的31所高校進入“雙一流”高校名單的,包括南開大學(14個A)、吉林大學(11個A)、大連理工大學(7個A)、湖南大學(5個A)、東北大學(4個A)、重慶大學(3個A)、西北農林科技大學(1個A)7所985高校。這些高校都是老牌名校,整體實力是很強的。

3、無A類學科而擁有B類學科的高校,只有10%的機率進入“雙一流”高校名單。

“雙一流”高校共計137所,擁有A+學科的78所,擁有A類學科的31所,說明還有28所只擁有B類以下學科。據統計數據,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其有232所高校擁有B類學科,而進入“雙一流”高校名單的只有26所,機率約為10%。這26所高校包括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的鄭州大學、新疆大學。

與鄭州大學、新疆大學同時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的雲南大學,不僅B類學科數量較多,而且還有A類學科,包括2個A類(含1個A+學科)、14個B類學科,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相當,實力還是相當不錯的。

在這26所大學當中,鄭州大學和湖南師範大學各有19個B類學科,陝西師範大學擁有17個B類學科,河南大學擁有14個B類學科,遼寧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內蒙古大學各擁有9個B類學科,長安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天津醫科大學、新疆大學各擁有7個B類學科。其它學校B類學科都在6個以下,最少的只有1個B類學科。

4、2所高校因為情況特別而進入“雙一流”高校名單。

這兩所大學是外交學院和西藏大學。外交學院“世界一流學科”是政治學(自定),西藏大學“世界一流學科”是生態學(自定)。這兩所學校的共同之處是,既沒有A類學科,也沒有B類學科。

速看“雙一流”大學和學科評估,知多少?

外交學院成立於1955年,是以服務中國外交事業為宗旨,培養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規模、高層次、特色鮮明的外交部唯一直屬高校,被稱為“中國外交官的搖籃”。外交學院是全國首先設立外交學本科專業的高校,也是國家首批國際關係學和外交學專業碩士和博士授予單位,擁有國際關係、外交學兩個國家級重點學科,英語語言文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政治學(一級學科)為北京市高精尖學科。擁有博士後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10個本科專業。

速看“雙一流”大學和學科評估,知多少?

西藏大學是西藏自治區所屬綜合性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辦學歷史可追溯於1951年11月的藏文幹部訓練班,歷經西藏軍區幹部學校、西藏地方幹部學校、西藏行政幹部學校、西藏師範學校、西藏師範學院等階段,1985年7月更名為西藏大學。學校有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生態學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1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54個本科專業。

5、進入“雙一流”高校名單的條件是什麼?

“雙一流”建設高校包括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名單又分為A類和B類,其中A類36所,B類6所。那麼,什麼條件才有機會進入“雙一流”高校行列呢?《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第二章第七條作了具體規定,包括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兩個方面的條件。

首先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條件。第七條規定,“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應具有居於國內前列或國際前沿的高水平學科,學科水平在有影響力的第三方評價中進入前列,或者國家急需、具有重大的行業或區域影響、學科優勢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

關鍵在於“具有居於國內前列或國際前沿的高水平學科”或“不可替代性”。前者是常規條件,後者是特別條件。你看,學科水平是絕對重要的,所以擁有A+學科是一張王牌,沒有A+學科確實是軟肋。沒有A+學科,至少也得擁有A類學科。沒有A類學科,那就只能適用“不可替代性”這個特殊條件了。

26所沒有A類學科的高校和2所沒有B類學科的高校能夠進入“雙一流”高校名單,應該屬於“或者國家急需、具有重大的行業或區域影響、學科優勢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這種情況。比如,哪所大學能夠替代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內蒙古大學、西藏大學、青海大學、寧夏大學和外交學院的作用?

其次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條件。第七條規定,“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應是經過長期重點建設、具有先進辦學理念、辦學實力強、社會認可度較高的高校,須擁有一定數量國內領先、國際前列的高水平學科,在改革創新和現代大學制度建設中成效顯著。

有兩個要點:第一,經過長期重點建設,第二,擁有一定數量國內領先、國際前列的高水平學科。從這兩個要點看,新建高校顯然不能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一個兩個高水平學科也不能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最多有可能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速看“雙一流”大學和學科評估,知多少?

在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39所是原來的985高校,都是國家長期建設的重點大學,也有很多的高水平學科。3所非985高校的新疆大學、鄭州大學和雲南大學也同樣如此。

新疆大學正式成立於1960年,1978年被確定為88所重點高等院校之一,全國16所綜合性重點大學之一,1997年被列入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0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西部大開發重點建設大學。

速看“雙一流”大學和學科評估,知多少?

鄭州大學是2000年7月由原鄭州大學、鄭州工業大學和河南醫科大學三校合併而成。原鄭州大學創建於1956年,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1996年被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河南醫科大學的前身河南醫學院成立於1952年;原鄭州工業大學成立於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屬的重點院校。

速看“雙一流”大學和學科評估,知多少?

雲南大學更不用說。雲南大學始建於1922年,時為私立東陸大學,是我國西部邊疆最早建立的綜合性大學之一。五十年代院系調整,一些重要而有特色的系科,如航空、土木、法律、鐵道等,被劃出併入當時的北京航空學院、四川大學、西南政法學院、長沙鐵道學院等高校;工、醫、農等先後獨立建校,並逐步發展為今天的昆明理工大學、昆明醫科大學、雲南農業大學、西南林業大學等高校。即便這樣,雲南大學也於1978年被確定為全國88所重點大學之一。1996年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1年列入西部大開發重點建設院校。

速看“雙一流”大學和學科評估,知多少?

學科評估相當於參與評估學科的水平鑑定,而且是內行評內行,準確度應該不低。正因為如此,才被所有少數高水平的大學所重視。截至2019年6月15日,教育部公佈的全國高等學校共計2956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688所(含獨立學院266所),成人高等學校268所。參加學科評估的,應該只是2422所(減去266所獨立學院)高校中的十分之一二,相當於高校參加的“高考”。你覺得呢?

(本文為原創;文中圖片源於相關高校網頁和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