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文藝復興的兩個「奇才」

內容簡介: 提到「文藝復興」,「美術三傑」總是無法避開的一個話題,他們三人似乎總是結伴出現,但實際上,三個人的性格和命運卻大相徑庭。拉斐爾在27歲的年齡去世,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天妒英才」,而剩下的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兩位奇才卻讓整個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史和雕塑史成為了他們兩人的「二人轉」。


精:文藝復興的兩個「奇才」

1


精:文藝復興的兩個「奇才」


達·芬奇是公認的繪畫天才,幼年時師從著名畫師韋羅基奧。按當時的慣例,他要在韋羅基奧手下做至少十年的學徒工才能出師。幸運的是在他23歲時,奉命與韋羅基奧一同畫一幅宗教油畫,當畫作完成後,達·芬奇畫的小天使部分成為整幅畫最大的亮點,韋羅基奧表示再也沒辦法教他畫畫了。從那之後,韋羅基奧自己也不再畫畫了。


2


精:文藝復興的兩個「奇才」


達·芬奇存世的真跡並不多,只有二十多幅,但其中無一不是精品中的精品。以《最後的晚餐》為例,之前許多知名的畫家都畫過,但他們的畫作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一眼就能看出誰是猶大。這些猶大要麼頭上沒有光環、要麼明目張膽的舉著錢袋,而只有達·芬奇通過精妙的細節設計和光線處理讓自己的作品脫穎而出,名垂青史。


3


精:文藝復興的兩個「奇才」


達·芬奇是一個被繪畫耽誤了的醫生和工程師。他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不可思議的解剖過至少30具人類屍體,並繪製了超過200幅以上的繪畫筆記。於是,他發現了人體心臟的四個腔和瓣膜,他還是目前第一個畫出闌尾和子宮胚胎中胎兒的人。在科學領域,他設計過「機器人」、「直升機」等高科技的雛形,這在當時是難以想象的。


4


精:文藝復興的兩個「奇才」


米開朗基羅是「美術三傑」中壽命最長的一位,卻是留下真跡最少的一位。他年輕時靠製作贗品餬口,有一次他製造的贗品被紅衣主教買下並識破,本以為闖下大禍的他沒想到因禍得福,紅衣主教卻非常欣賞他的才華,讓二十多歲的他為羅馬的聖伯多祿大教堂創作了雕塑《哀悼基督》,米開朗基羅就這樣意外闖入真正的藝術殿堂。


5


精:文藝復興的兩個「奇才」


深受教皇器重的米開朗基羅後來又奉命在西斯廷禮拜堂繪製天頂畫,其中就包括那幅著名的《創造亞當》。然而在這樣的傑作背後,我們卻能從米開朗基羅給父親的信中看出他對這一工作的不滿。他抱怨繪畫並非自己的本職,而且整日仰頭作畫這種讓人極其不舒服的姿勢也讓他非常懊惱。


6


精:文藝復興的兩個「奇才」


既然是大師,就都得有點小脾氣和小怪癖。達·芬奇由於並沒有得到米蘭大公的優待,一氣之下帶著《蒙娜麗莎》定居法國。而作為晚輩,米開朗基羅更是出了名的暴躁和爭強好勝。當《哀悼基督》面對非議時,他直接在聖母身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此外,與紳士的達·芬奇不同,米開朗基羅一生中甚至沒有洗過幾次澡。


7


精:文藝復興的兩個「奇才」


1504年,互有腹誹的兩個人終於迎來了正面對決。當時的佛羅倫薩市政大廳,達·芬奇的《昂加利之役》和米開朗基羅的《卡西納之戰》被放到了一起。米開朗基羅的畫作被隱隱的認為超過了達·芬奇的作品,因為他的作品中展示的是在危機瞬間,生命裡最飽滿的肉體。但遺憾的是這兩幅畫作最終都並未完成,真實面貌我們難得一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