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否認裁員50%,裁員雖假,困局猶在!

4月8日,有消息稱大疆創新因受到疫情影響,將進行“至少50%的裁員清掃計劃”,並對被裁人員給予“N+1”補償。該消息還指出,目前大疆方面已經禁止了一部分員工進入辦公區域,且這些員工將在不久後會被開除。


對此,大疆創新表示否認,目前大疆(包括北美地區)有一半員工還處在遠程辦公模式,主要考慮到當地疫情的影響,園區的各方面管控依舊比較警惕。就在今天,大疆創新官網還更新了兩條招聘信息,包括運營助理和芯片開發工程師兩個職位,工作城市分別為深圳和上海。


大疆否認裁員50%,裁員雖假,困局猶在!


大疆創新公關總監謝闐地也特別發佈微博指出,抗擊疫情仍是當下全球最重要的話題,大疆創新正在為五大洲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無人機技術支持以對抗疫情。目前大疆正處於項目衝刺期,我們期待在不久後給全球消費者帶來巨大的驚喜,無暇理會荒唐虛假的猜測。


大疆否認裁員50%,裁員雖假,困局猶在!

發展勢頭迅猛


大疆成立於2006年,是全球消費級無人機的領頭羊,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 2023 年中國無人機行業市場需求預測及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3-2017年,大疆銷售收入不斷增加,呈現每年約一倍的增速。


2013年,大疆銷售收入為8.3億元,2014年銷售額實現近4倍的增長,達到30.7億元。2015-2017年,大疆營收分別為59.8億元、97.8億元、175.7億元,增速維持在60%以上。


2019年10月21日,胡潤研究院發佈《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大疆排名第15位。根據IDC的數據統計,大疆創新佔據著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七成以上的份額,在全球民用無人機企業中排名第一。


無人機行業“一超多強”格局


大疆的市場主導地位比較明顯,但是整個無人機行業的格局,也並不是一枝獨秀、萬馬齊喑。


相反,因為無人機所需要的碳纖維材料、特種塑料、鋰電池、磁性材料等關鍵配件及材料,在深圳、成都等地產業配套齊備,我國擁有無人機發展所需的全產業鏈,可以實現對無人機系統產品供應鏈的全部自給。


這為我國無人機行業的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除了大疆,有不少品牌在國際市場上都很高的競爭力,以極高優勢在海外市場攻城拔寨。


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的《2018年無人機十大品牌排行榜》榜單中,大疆毫無爭議的排名第一,其後還有零度智控、臻迪科技、億航智能、極飛科技、中科遙感、科衛泰、智能鳥、華科爾、普洛特分列2至10名。


在前五名中,零度智能和臻迪科技這兩個總部在北京;大疆總部在深圳、億航智能和極飛科技總部在廣州,同樣位於珠三角。這三者之間的較量非常有意思。


總體來看,整個無人機行業確實形成了以大疆為主導的“一超多強”穩固格局。這個格局在無人機行業的各個領域,都有著一定程度的體現。


航拍機市場萎縮,危機隱現


業界主流觀點曾認為,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從2020年開始將逐漸遇冷。很多情況表明,航拍無人機市場的寒冬或許已經提前到來了。


自2019年起,整體銷售情況持續疲軟,為了進一步將嚴重積壓的庫存轉移到代理商處,大疆向代理商發佈了最新的提貨政策:銷售達一定規模的代理商,只要支付一部分貨款,就可以直接提貨。也就是零售行業經常說的“賒銷”。


據悉,目前該政策早已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展開。而隨著代理商庫存量的增加,為了儘快盤活資金,部分代理商開始降價銷售,其他代理商也被迫加入降價的隊伍,現在全面進入降價清貨的階段。


不過,按照航拍無人機的銷售規律,目前整個市場已經接近飽和,大疆降價壓貨,除了會讓市場價格更加混亂外,已很難明顯拉動銷量。


"目前大疆的庫存壓力比較大,銷售再逼我們壓一批貨,不提貨就威脅取消代理資格。全國那麼多代理商要出貨,肯定是要亂價的。"來自江西的大疆代理商表示,比如大疆的新款御Mavic 2,官方售價為7888元,但不少地方亂價後,6800元都出貨了。


“廠家對於亂價行為放任自流,對竄貨也不管。現在大家都人心惶惶,即便貼錢,也要先趕緊把庫存清掉。"


在疫情影響下,全國多地的航拍無人機代理商都表示今年的航拍機已經賣不動了。


根據大疆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其銷售額為180億,但至今已經連續2年沒有公佈過銷售數據。據內部人員透露,2019年截止目前,實際銷售額僅為40億左右。按照這個進度,今年的銷量已經很難達到過去的水平。


"如果大疆都賣不動了,這說明整個航拍無人機市場的寒冬已經提前到來了。"對此某行業人士表示。


大疆CEO汪滔也曾在2016年中國企業家雜誌採訪中提出,無人機市場即將接近飽和,大疆的收入達到200億元就見頂了,但這個收入很難撐起大疆100億美元的估值。


大疆否認裁員50%,裁員雖假,困局猶在!

大疆創新CEO汪滔

軍用無人機市場居於劣勢


軍用無人機始於一戰,已有長達百年的發展歷史,到上世紀80年代之後趨於成熟,並向民用領域滲透。


面向消費級市場發展,則是在2010年前後,當時通訊技術、電池技術和材料技術已經積累到一定的程度,無人機的小型化變得越來越具有可行性。


2012年,大疆創立六年,已經積累了一套完整的無人機相關技術,打通了無人機從軟件、到螺旋槳、支架、再到平衡環及遙控器的各個環節。


這一年,“大疆精靈Phantom 1”問世,在無人機愛好者的群體裡引發了強烈轟動,引爆了整個無人機領域的使用需求。次年即收穫8.2億元的銷售額,也奠定了大疆在消費級市場的統治根基。


大疆率先跨出這一步,引導整個無人機行業走向繁榮,自身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從2013年的8.2億元到2017年的175.7億元,大疆的銷售額4年暴漲20多倍。


多家機構估計,2018年大疆實現了90%以上的同比增長率,銷售額達到300多億元。依舊保持在消費級市場的優勢地位。


但對大疆來說,這並不完全是好事。


因為在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中,行業級市場的需求和規模一向都高於消費級。


目前消費級市場,無人機的用途除了作為遙控玩具、無非是燈光表演、個人航拍和影視航拍。而在行業級市場中,無人機在農林、安防、電力、物流、地理勘探等各領域都有廣泛用途。


大疆在消費級市場上的巨大成功,得益於大疆領先的技術水平和過硬的產品實力。在無人機的消費級市場上,消費者都相對專業,產品做的好,自然不愁賣。


但是大疆在消費級市場上的優秀表現,進一步助長了其本身固有的“工程師思維”,即重研發、輕銷售、輕管理。


這樣的思維慣性,讓大疆在進軍行業級市場的過程中吃盡苦頭。


在全球排名前5位的軍用無人機研製廠商中,美國企業佔據了前3名,相比其他國家/地區的廠商無論是產銷規模還是市場份額都遙遙領先,毋庸置疑,美國是全球軍用無人機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國家。


目前美國已研製了上百種無人機系統,路線圖涉及40種,參加四次局部戰爭的無人機有30多種,目前列裝和計劃發展的無人機主要有10種左右。


其中X-47B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無需人工干預、完全由電腦操縱的“無尾翼、噴氣式無人駕駛飛機”,也是第一架能夠從航空母艦上起飛並自行回落的隱形轟炸機。


從公司競爭角度來看,美國格魯門和通用原子兩大製造商牢牢把握著市場份額前兩名的位置,其他有競爭力的製造商主要分佈在英國、以色列、中國和俄羅斯。


其中,美國格魯門公司佔據著全球軍用無人機39%的市場份額,通用原子佔比為25%,德事隆AAI佔比3%,英國BAE和以色列IAI公司各佔2%,俄羅斯、中國、法國等國家的製造商佔29%。


目前來看,在軍用領域,大疆完全處於劣勢。


病急亂投醫,發展偏離航道


多次受挫,大疆將目光瞄準了智能教育賽道。


以RoboMaster為例,像這種性質的可編程機器人跟快消品不同,一般情況下不會有人買好幾個放家裡(孩子多的或許有可能),也不像手機那樣的剛需,壞了就繼續換。而且RoboMaster系列定價不算低、又是以編程教育為主,受眾市場目前看比AI翻譯機、AI智能教育機器人這些智能教育硬件產品要更狹窄。


雖然大疆已經靠無人機做大做響了品牌名聲,但其實RoboMaster系列從推出到現在也才大半年,市面上關於產品的反饋還較少,加上無人車與無人機的用戶群體有所出入,因此大疆還在積累口碑的過程中。


另外,大疆的消費級無人機和無人車的現狀有明顯不同。


無人機入局時間早,當時競爭企業也相對少,大疆自主研發技術優勢產生了馬太效應。但現在無人車這塊大疆既沒明顯的先發優勢,AI趨勢下的在線教育成為新的風口,入局者數量不斷增加,這又使得整個生態的競爭壓力增加,也就加劇了大疆的競爭壓力。


在可編程機器人這一塊已經出現了非常有競爭力的公司,例如優必選、樂森等,他們大多與國內外技術公司強強聯合,在研發實力上不容小覷。


大疆現在需要鞏固好價格優勢,同時也需要良好口碑的支撐,而口碑的形成首先就會消耗一定的時間成本,另外,如何讓自己的產品更加突出也值得大疆思考,而這有點難度。


簡單來說,一般的科技產品都以“硬核”作為突出目標,通過技術的領先性來實現份額的擴大化,這類產品的消費者傾向於功能和性能更強的產品。


而到了AI在線教育這塊,雖然產品融入了很強的科技性,但本質還是“教育”。消費者和使用者的關注重點大多不是這產品使用了多麼“硬核”的技術,更多的則是在於追求趣味性以及教育體驗的效果,因此,大疆需要在創意和營銷上下大功夫。


資金鍊薄弱:貪腐、奇葩融資


2018年4月,大疆製造了讓投資人揮淚的“融資奇景”。大疆進行了一輪10億美元的融資,價格無所謂,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它的融資方式——競價。


這輪融資由大疆自己設立遊戲規則,經歷了三輪篩選、近一個月的時間。


投資者必須認購一定比例如同“無息債”的D類股才能獲得B類股投資資格。條件挺苛刻的,但還是有不少企業遞交了保證金和競價申請。


於是第二輪競價隨之開啟,4月15日,大疆獲得的最高5億美元的平均D類:B類股的認購比例為1.61:1,但還不夠完美。


直到第三輪競價,那些爆出2:1比例的投資者都被淘汰出局,這相當於投入3塊錢只能得到1塊錢的股票,歷史上還沒有這麼玩兒的。


三輪競價期間有不少投資者對大疆心生不滿,進入盡調環節之後,又被大疆阻攔從而放棄競價。有人說大疆簡直毫無契約精神,不值得被投資!


事實上,這次融資看上去大疆是把自己擺在了拍賣臺上,價高者得“我”,但未必得“我心”。


並且大疆從不給投資人發財報,前幾輪投資的機構也沒有拿到,從而產生了嚴重的內部反腐案件。


2018年,大疆內部爆出貪腐案件。據大疆官方消息稱:貪腐案金額高達10億,有45人涉案。原本以為事情已經塵埃落定,未曾想坊間竟傳出“涉案45人只是冰山一隅,企業內部的貪腐問題由來已久,公司元老根系堅固,他們只是做了替死鬼”。


一些被辭退的涉事員工自我辯白的說,大疆在公司內外部不斷添油加醋散播謠言,一些負責反腐工作的同事不惜將“派系社團”帽子扣在他們頭上,以此掩蓋內部高層貪腐醜聞,大疆內部宮鬥劇也愈演愈烈。


時至今日,大疆並未公佈2018年的營收財報,有機構稱大疆營收可能遭遇斷崖式下滑,貪腐之事一方面是為了應對投資人的質詢,另一方面也是在轉移媒體焦點,掩蓋航拍機市場萎縮事實。


大疆積極開拓新的業務,如推出Osmo系列,對標Gopro,但收效甚微。但可預見的是,10億資金燒完之後,大疆恐將難以忽悠新一輪融資。


新曙光:農林植保市場


在經歷了消費者兩三年的狂熱追捧之後,消費級無人機行業空間太窄、消費頻次低的缺點逐漸暴露出來。


大疆盯上植保機市場,是因為農林植保是一個應用成熟度、市場需求量,都僅次於航拍的優質無人機應用場景。同時,在疫情影響下,農業復工復產成為了熱門話題,這也帶動了植保無人機的發展。


2019年11月,DJI大疆農業發佈了多光譜無人機P4M和全新植保機T20,再加上數據管理工具——大疆農服。


此次發佈的T20植保機,單機售價29999元,包含2電1充的基礎套裝價格為39999元,包含4電1充的全能套裝價格為45999元。


“巨無霸”T20植保無人機比上一代產品更“大有可為”,帶來前所未有的20升超大載重,將植保作業效率提升至每小時180畝,同時搭載全球首創的360度全向避障雷達,實現自主避障繞行,大大提高產品的安全性。


它還有個“殺手鐧”,那就是搭載了高精度定位模塊的智能遙控器,可釐米級精度規劃地塊,一鍵起飛全自主噴灑作業;一控多機,一個人一部遙控器就可實現多臺無人機同時作業,並搭配全新播撒系統可均勻播撒種子、肥料等固態顆粒,流量高達每分鐘15公斤。


植保無人機與傳統的載人噴灑機相比,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使用門檻低、投入及維護成本低、安全性提高且收入較高,一個很優秀的“飛手”一年能飛10萬畝地,僅收入就在50萬以上,因而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


2019年,為了進一步構建“人、機、技、劑”的產業鏈閉環,大疆農業首度提出了“飛防生態圈”的概念。人是人才培養,機是性能更加出色的產品,技是飛防技術的優化與迭代,劑則是與科迪華、先正達、巴斯夫等知名藥企企業的聯合開發。


市場蘊含著新機會,新機會也給植保機上下游帶來了新的空間,但植保無人機企業卻在加速趨向頭部集中。


在農業機械化的大趨勢下,植保機也成為了一個小趨勢。這個小趨勢中,大疆再一次以獨特風格,探索出了屬於自己的特色發展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