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臂棄嬰高思恩的“奔跑”人生:“社會性參照”對孩子影響深遠

11月15日,“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演講比賽上,獨臂女孩高思恩的精彩講述,感人至深,在12位來自全國各地的選手中勝出,榮獲銀獎。

獨臂棄嬰高思恩的“奔跑”人生:“社會性參照”對孩子影響深遠

高思恩是誰?

25年前,也就是1994年,剛出生不久的她,因為左臂殘疾被置於紙箱內棄於街頭。

一位以撿拾廢品謀生的善良奶奶撿回她,開始祖孫二人相依為命的日子。

思恩7歲了,因為沒有戶口,上不了學。

她在演講中說,“我從不奢望像其他小朋友一樣,有爸爸有媽媽,有好吃的有好玩的,但是看到他們能揹著書包上下學,我真的羨慕不已。”

吃不飽飯也絕不麻煩別人的奶奶,以下跪的姿勢處處哀求,終於讓思恩有了上學的機會。

交不起電費,她就在路燈下寫作業。

上了初中,為了省錢,她跑步上下學。幾年下來,她竟然跑成了國家二級運動員。

獨臂棄嬰高思恩的“奔跑”人生:“社會性參照”對孩子影響深遠

現在的高思恩,是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曾獲得過山西省殘疾人運動會短跑金牌、全國殘疾人田徑錦標賽銀牌和銅牌,獲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等多項榮譽。

聽她的演講,一邊感動,一邊流淚……

一個先天左臂殘疾的棄嬰,歷經生活磨難,命運坎坷,卻不怨天尤人,而是以感恩的方式笑對一切。何以做到?

在我看來,這一切都離不開收養她的奶奶高佔仙。奶奶給了她積極、正面的“社會性參照”。

高思恩說,她始終記著奶奶的話——“只有好好學習,將來才能立足”,“只要你自立自強,別人就不敢小看你”。

獨臂棄嬰高思恩的“奔跑”人生:“社會性參照”對孩子影響深遠

01 什麼是社會性參照呢?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撫養他的身邊人對他的影響最大,越早期影響越大。

將近一週歲時,嬰兒就開始尋找身邊人表達感情的方式,他會非常積極地參照成人的反應,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社會性參照”。

社會性參照(social referencing):當嬰兒處於陌生的、不能肯定的情境時,他們往往從成人的面孔上搜尋表情信息,然後再採取相應的行動或作出相應的反應。這一現象我們即稱作情緒的社會性參照。(來自搜狗百科)

也就是說嬰兒面對新奇、陌生的環境,往往根據成人的表情採取行動。

這點我感同身受,我女兒快一歲時候,經常在家扶著桌子走來走去,有天她發現桌子上放了一個盒子,很想拿來看看,但又不太敢動,便轉過來看看我又看看盒子。

毫無疑問,她是在等我的肯定,我告訴她,“這是媽媽給你買的橡皮泥,你拿過來看看吧。”我話音剛落,她就毫不猶豫伸手去抱了。

這就是女兒得到了我的正向反饋——肯定和鼓勵,她敢於行動了。

情緒的社會性參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嬰兒的生活質量和發展機會。

積極的社會性參照更能成為嬰兒認知發展的媒介,促進嬰兒探索新異情境和事物,擴大活動範圍,發展智慧能力;需要強調,消極的社會性參照同樣會對嬰兒起作用,導致嬰兒不良的情緒、行為體驗,形成消極、怯弱的性格。

不止情緒,為人處事、生活態度上,“社會性參照”也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收養高思恩的獨居老人高佔仙,雖然只上過3天學,以拾荒為生,不懂什麼現代教育理念,但她勤勞、善良、自強的生活態度,實際中給了小思恩積極的社會參照。

獨臂棄嬰高思恩的“奔跑”人生:“社會性參照”對孩子影響深遠

02 為什麼家庭給予孩子的“社會性參照”如此重要?

其實不止嬰兒時期,在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中,家庭給予孩子的社會性參照都很重要。因為家庭是孩子接觸最多的環境,對孩子影響也最大。

跟著奶奶大街小巷撿賣廢品,就是高思恩的童年記憶。

為了多賣幾元錢,小思恩經常要獨立推車到離家很遠的廢品收購站去幫奶奶賣廢品,鄰居對思恩最深的印象,是她單臂將打包好的廢品,從五樓搬到一樓,然後推著小推車在街巷中艱難前行的情景。

雖然生活艱難,但小思恩卻開心快樂。不抱怨、不放棄的生活態度,就是奶奶教會她的。這種艱難生活,反而使她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品質和勤儉節約的習慣。

初中,為省錢跑步上下學,跑成了國家二級運動員;大學,她學習、參加體能訓練、參加學生會工作,飯點前還要匆匆奔向10公里以外的家,給八旬奶奶做飯……

2017年年初,她備戰考研,奶奶卻意外摔傷,腰椎骨折,開刀手術,之後近一年不能下床。

她每天在家給奶奶喂水、餵飯、幫助奶奶排便、擦洗身體,在這樣的壓力下,她咬牙堅持,熬夜看書,最終考上了研究生。奶奶也逐漸好起來了。

獨臂棄嬰高思恩的“奔跑”人生:“社會性參照”對孩子影響深遠

能扛住生活壓力,還擁有一顆感恩之心,就是高佔仙這位老人家給孫女最好的教育。

1994年,56歲的她撿到孫女,艱難養大,2017年,近80歲的她開刀手術、頑強康復,老人的生活態度也給了思恩最好的“社會性參照”。

家庭教育是激發潛能的源泉,而情緒穩定、思維積極的家人就是那源源不斷的活水。

03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給孩子好的“社會性參照”?

7歲時,小思恩想上學,但沒戶口,她跟奶奶提出時,奶奶一下子就哭了,祖孫倆抱頭痛哭。

奶奶沒有壓抑自己的情緒,也沒有惱羞成怒指責和打擊思恩“痴心妄想”。痛哭以後奶奶還是想辦法讓孫女上學了,哪怕是她下跪才換來機會。

後來上了學,又開始為學費犯愁,每個學期200多的學費,思恩往往不敢和奶奶說。最後,奶奶總會通過通宵打毛衣、做手工、白天撿垃圾、向鄰居拆借等一番辛苦湊足學費。

小思恩從奶奶的處理方式中學會了如何處理情緒、如何面對困難與挫折、如何想辦法解決問題。我們也可以從中得到啟發。

獨臂棄嬰高思恩的“奔跑”人生:“社會性參照”對孩子影響深遠

1)有情緒沒關係,崩潰哭過,繼續前行

如今的父母,越來也難當,不僅要賺錢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還要變著花樣給孩子做吃的,保證孩子不挑食、營養豐富;更要教育不放鬆,早教啟蒙、興趣班、作業輔導連環上;還要追求自我、創造價值……

高標準要求下的父母們心力憔悴,萬一再遇到一個不操心的老公,孤軍奮戰的媽媽往往容易抑鬱。

但是,育兒本沒有標準答案,做什麼都不如給孩子一對情緒穩定、真實溫暖的父母重要。

“大人有沒有說謊,孩子一眼就看得出”,關係健康和諧、不壓抑自己情緒、情感自然流動的家庭才會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

Momself的創始人崔璀曾說,有一次她因為公司的事情壓力大,回家哭了,兒子看見問媽媽怎麼了,崔璀說,“媽媽因為工作的事情不開心。”

兒子聽了,馬上給媽媽拿紙巾過來。接著喊爸爸,“爸爸,我們去玩吧!”

你看,孩子並不怕大人的負面情緒,相反父母面對負面情緒的態度會影響孩子。

2)調節自己的情緒,謹防“踢貓效應”

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踢貓效應”,就是一個人受到了某些人、事的影響導致內心有情緒,往往會將情緒轉換到其他人身上。

一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裡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

獨臂棄嬰高思恩的“奔跑”人生:“社會性參照”對孩子影響深遠

有個媽媽因為生病,情緒暴躁,一段時間內吼過好多次孩子。陪孩子睡覺愧疚道歉。孩子平常對媽媽都特別寬容,總是會原諒媽媽,這次卻說,“媽媽,我不想原諒你!因為我很傷心又害怕。”

看著四歲多的女兒,媽媽忽然醒悟,不能再讓自己的情緒傷害孩子了,實在不行可以尋求家人的協助。

孩子並不怕父母有負面情緒,而是怕父母將負面情緒發洩在自己身上。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父母的“遷怒”會讓孩子痛苦傷心、自我懷疑甚至害怕。

3)遇事多想解決辦法,少抱怨

這正是高思恩奶奶,和許許多多心理健康、積極上進孩子父母的常態。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更是這種積極思維的典型代表。

蘇格拉底年輕的時候住在一個簡陋的小區裡,居民經常往前面的空地扔垃圾,垃圾散發惡臭,引發大家抱怨,情況越來越嚴重。

有一天,人們驚喜地發現,空地上垃圾不見了,變成了一小方花園。原來是蘇格拉底想出的辦法。那以後,再也沒有人在小區前亂扔垃圾了——誰會忍心往美麗的花園扔垃圾呢?

擁有解決問題、不抱怨的思維方式,這樣的家長才能培養出不畏困難的孩子。

獨臂棄嬰高思恩的“奔跑”人生:“社會性參照”對孩子影響深遠

情緒不是洪水猛獸,父母有情緒並不要緊,就怕是長期有情緒、甚至長期將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孩子也懼怕父母長期吵架、冷戰、絕望、厭世等消極處事方式和思維,幼小的孩子承擔不起這些。

能夠妥當處理自己的情緒,是一個人幸福的保障。而能夠想辦法解決問題,更是一個人自信心、成就感的來源。

而這些,正是高思恩和她的奶奶,這對歷經磨難而常懷感恩之心的祖孫倆,教給我們的。

獨臂棄嬰高思恩的“奔跑”人生:“社會性參照”對孩子影響深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