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這四種“善事”不可做,做了反得惡果,都是那些呢一起看看?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分別是修身、齊家、治國,無論是哪方面,行善都是最關鍵的因素。如果一個人不懂得行善,那麼他一生必然不會幸福;如果一個家庭不懂得積善,那麼影響的是子孫後代的安寧;如果一個國家不懂得行善,那麼國家便會四分五裂。由此可見,行善積德有多麼重要,行善不一定要做多麼轟轟烈烈的壯舉,有時候一句話,一個眼神都是善行。

佛說這四種“善事”不可做,做了反得惡果,都是那些呢一起看看?

古籍《周易坤文言》中曾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意思就是隻要是無私的行為,便可積德。而對於佛教而言,無私僅僅只是一部分,佛教中的“行善”指的是通過種種無私之行,徹底消除內心的雜質,從而使得六根清淨。佛教雖然宣揚行善,但並不是所有的“善”都能積德,佛說有四種“善事”不可做,做了反得惡果,看看你做過嗎?

佛說這四種“善事”不可做,做了反得惡果,都是那些呢一起看看?

一、為了“輸贏”誦讀佛經

在背課文的時候,有的人讀了100遍都不能完整背誦,有的人僅僅讀了一遍,就能流利地背誦。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有人天生記憶力差嗎?不是的,因為兩者之間存在“用心”之差。同樣地,誦讀佛經也是一樣,有人每天誦經1000遍,逢人便誇耀自己的能力,別人向其請教時,也是一副傲慢的態度。對於佛門來講,這不是行善,是為了“勝負心”,就算是每天誦讀1000遍佛經也照樣不會超渡,同時還有可能引起禍端。

佛說這四種“善事”不可做,做了反得惡果,都是那些呢一起看看?

二、為了求“供養”或“美名”而修行

佛家弟子講究六根清淨,修行的本義在於規範自身,而非求名得利。有的人踏入佛門,不是有多麼熱愛佛陀,而是為了彰顯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從而贏得稱讚與目光。還有的人潛心修佛,只是為了能求世人“供養”,這樣的人非但不會積德,反而會招致惡果。

佛說這四種“善事”不可做,做了反得惡果,都是那些呢一起看看?

三、拿別人的東西“施善”

在生活中,經常有人拿別人送的禮物轉贈他人,其實這是一種極大的惡行。首先,對於饋贈者來說,他既辜負了前者的用心,又增添了後者的憂心;對於施受者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傷害,因為饋贈者只不過是“借花獻佛”,把無用的東西甩出去罷了。有的人既想行善,又不想耗費力氣,乾脆拿別人的東西佈施,這與偷盜有什麼分別?

佛說這四種“善事”不可做,做了反得惡果,都是那些呢一起看看?

四、動機不純

有很多人在修行的過程中,動機不純,他們修行的目的只是想為了升到無色界天,享受八萬大劫壽命。佛教中便有這樣的例子,鬱頭藍弗仙人便是典型的例子,他經過苦心修煉,終於修成正果,可來生卻成了一隻水獺,這是多麼悲哀啊!平常人也是一樣,如果做事動機不純,也會得到惡果,只不過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以上四種便是佛教中的四大“偽善”,做了這幾個“善事”,不但不會積德,反而會招致惡果。以上四種“善事”,你做過哪一件呢?儘量少做假善多做真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