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門關遊記

鐵門關遊記

作者黃喜才

鐵門關遊記

今年秋天,在香梨飄香的季節,我獨自一人從庫爾勒騎著我的寶馬一路直奔鐵門而來,鐵門關,位於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庫爾勒北8公里處。

進入大門,鐵門關景區的城門樓上赫然題寫著王震將軍的三個遒勁大字:鐵門關。在鐵門關的右側的絕壁上題有“襟山帶河”四個隸書大字。

鐵門關遊記

所謂襟山,是指鐵門關位於天山山系庫魯克山和霍拉山之間的峽口處,東西寬約100米左右,所謂帶河,是指發源於天山南麓巴音布魯克草原的開都河,河水彙集成為亞洲最大的淡水湖博斯騰湖。

鐵門關遊記

博斯騰湖下游稱為孔雀河,河水自東向西流出關口。進入關內,可以看到,由於河水的常年沖刷侵蝕,剝蝕著周圍的山體,有的河段河床就凹陷在山崖之下。中間形成了一個類似於葫蘆狀的衝擊面,在環形衝擊面中間有一座山峰被稱作公主嶺。現在遊覽區在孔雀河河床周圍用鋼絲網修建了一個隔離帶,以防山石滑落砸傷人體。根據有關專業人士的推算,這個衝擊面大致有可耕地600畝左右。1917年,民國中央財政委員謝彬曾考察南疆,路過鐵門關,他在《新疆遊記》中這樣記述道:鐵門關“兩山夾峙,一線中通,路倚奇石,側臨深澗,水流澎湃,日夜有聲,彎環曲折,時有大風,行者心戒”,由此可見鐵門關峽谷曲折幽深,岸壁如刀劈斧鑿,水流湍急,道路狹窄的情景。在霍拉山底部和孔雀河之間,現修建有三層高的城門一座,上鐫刻有“絲路雄關”四個大字。在城門的右側廣場上,矗立著對鐵門關有影響力的四位歷史人物,他們分別是張騫、班超、玄奘、岑參,現在關旁山坡上還留有古代屯兵的兩千多年前的絲綢之路,從這裡沿孔雀河進入一條三十公里長的峽谷。據考,從晉代起,這裡就設立了關口,因其地處險要,故名鐵門關。它是北疆焉耆盆地進入南疆塔里木盆地的一道天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鐵門關遊記

如今的鐵關峽谷,由於鐵路和高速公路的改道,在關口約三公里處修建了攔河大壩,建起了大水庫,往日奇險無比的古絲路中河段已淹沒在萬頃碧水中。現在我們置身其中,只能聽到林木蔥鬱之下流水潺潺,看到亭臺樓閣錯落有致、點綴其間。

鐵門關遊記

鐵門關,不僅地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又是傳統意義上的南疆和北疆的分界點。北疆傳統上以遊牧為主,南疆以農耕為主。西漢時期,漢武帝為解除遊牧民族匈奴對中原的威脅,加強西域的聯繫,命令張騫出使西域。聯合大月氏,夾攻匈奴。

鐵門關遊記

張騫曾兩次經過鐵門關。雖然由於大月氏西遷,軍事上夾擊匈奴的行動沒有成功,但是卻促進了中原與西域各國的聯繫和經貿往來。漢朝的絲綢傳到西域,西域的汗血馬,胡蘿蔔、核桃、苜蓿等農作物傳到中原,造福了內地和西域各族人民。隨後的西漢侍郎鄭吉在鐵門關迫使匈奴日逐王降漢。公元前60年,鄭吉正式在今輪臺設立西域都護府,納入漢朝版圖。東漢時期,西域的鄯善國王對中原王朝和匈奴採取了均衡的策略,班超果斷地對部下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鐵門關遊記

指揮部下斬殺了匈奴使者,鄯善國王才下決心斷絕了與匈奴的關係。鄯善國生活的範圍在今若羌一帶,包括今哈密鄯善縣的一部分。隨後班超誓師飲馬於孔雀河鐵門關,故而人們又稱孔雀河為飲馬河。公元627年,唐朝高僧玄奘從長安出發到天竺取經,經河西走廊,從北路進入西域,公元629年玄奘在高昌國受到國王麴文泰的盛情款待,麴文泰並寫了24封致西域諸國的通行文書,要求接待唐僧。629年末玄奘館宿焉耆國鐵門關。這段歷史被高僧慧立記錄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裡,電影《大唐玄奘》也有過精彩的呈現。

鐵門關遊記

唐代詩人岑參本來出身世家,曾祖父曾任唐朝宰相,立志建功立業,仿效東漢班超故事,投筆從戎。到龜茲(今庫車)唐朝都護府任掌書記。他在《銀山磧西館》描寫天寶八年冬(749年)鐵門關當時惡劣天氣,“銀山磧口風似箭,鐵門關西月如練。雙雙愁淚沾馬毛,颯颯胡沙迸人面”。在另一篇《題鐵門關樓》裡描寫當時路途兇險,商旅不行,寂寞憂愁的軍士生活情形,“鐵關天西涯,極目少行客,關旁一小吏,終日對石壁,橋跨千仞危,路盤兩崖窄。試登西樓望,一望頭欲白”。

鐵門關遊記

在《宿鐵門關西館》寫到:“塞迥心長怯,鄉遙路亦迷。哪知故月圓,也到鐵關西”。“橋跨千仞危,路盤兩崖窄”,鐵門關的道路狹窄,橋的兩側還是峭壁懸崖,這裡的橋,可能是鐵索鋪上當地的木板紅柳,不是現代意義上的鋼筋石拱橋,據老人們講建國前孔雀河就是這樣的橋,走上去顫顫巍巍的,下面是水流湍急的河水。“塞迥心長怯,鄉遙路亦迷”,峽谷道路幽深,讓人心驚膽戰,真實而生動的描繪出了鐵門關的險峻,也真切地表達了邊關將士思念家鄉的心情。

鐵門關對面的公主嶺下,沿著800米的盤山臺階而上,就來到了山頂一對維吾爾族青年男女的麻扎(墓)前,這是傳說中塔伊爾與卓赫拉的麻扎(墓)。

鐵門關遊記

傳說古代焉耆國王的公主卓赫拉與獵人青年塔伊爾相愛。陰險毒辣的丞相卡熱汗為了家族的利益,要把自己好吃懶做、遊手好閒的蠢兒子送給國王當駙馬,他唆使國王抓了塔伊爾,並以莫須有的罪名欲將塔伊爾處死。卓赫拉得知後,想了一條妙計,她對父王說:“讓丞相的兒子和塔伊爾一起來,我有一道題要考一考他們,如果丞相的兒子通過了,我就和他結婚,如果塔伊爾通過了,您就放了他。”父王答應了卓赫拉的請求,也想看看他倆誰最聰明。卓赫拉給他倆出了一道題,限其三天之內,讓宮門外的那棵胡楊樹開口唱歌。三天過去了,丞相的兒子想盡辦法也無法讓胡楊樹唱歌,而塔伊爾卻來到國王面前,拿出一把用那棵胡楊樹幹製成的都塔爾,深情的彈奏起來,也讓陰險的丞相和他的兒子無比羞愧。國王答應放了塔伊爾。卓赫拉知道丞相絕不可能善罷甘休,就託人捎口信給塔伊爾,決心連夜私奔。丞相卡熱汗發現後,立即派人追趕。這對情人夜奔出關時,不幸連人帶馬墜入深澗。

鐵門關遊記

後人為緬懷這對為愛情和自由,生死不渝,以身相殉的戀人,在公主嶺上建起了麻扎(墓)。

鐵門關遊記

每年春天,公主嶺下梨花盛開,蝴蝶翩翩,人們都說那就是塔伊爾與卓赫拉變的。這是一個維吾爾族的梁祝的故事。

天色晚了,起風了,風搖曳著公主嶺上稀疏的小草,還有幾點雨滴落在頭上。雨滴好像是這對戀人悲傷的眼淚,風似乎是雙方父母痛苦的嗚咽。

鐵門關遊記

站在公主嶺上,俯視孔雀河大壩,孔雀河水就像一條綠色的絲帶,纏繞在蒼茫的群山之間。眺望西南,一座櫛次鱗比的嶄新城市出現在我們面前。庫爾勒,維族語的意思是“眺望”,大概是維吾爾族同胞站在公主嶺上眺望自己的家,才把家起了這麼一個好聽的名字。如今的庫爾勒已成為新疆第二大城市,一帶一路上的絲路明珠。每年的冬天,飛翔在巴音布魯克草原的天鵝來到這裡盤桓。

鐵門關遊記

庫爾勒香梨作為我國第一件地理標誌商標和地理標誌產品獲得國家保護,名揚海外。穿越鐵門關流淌的孔雀河,是庫爾勒的母親河,把嬌媚和生機帶給巴州大地,維漢蒙古等多個民族的人們在這裡工作生活,享受天賜之樂。興奮之餘,特作詞一首:

《玉蝴蝶•遊鐵門關記》

鐵門關遊記

鐵門關出疆南,帶河襟山,水流澎湃,林深翳暗。如煙舊事浮眼前。昔張騫,出使西域,大月氏,漢家絲娟。入虎穴,飲馬河邊,班超投鞭。

鐵門關遊記

西望商道漫漫,軍吏面壁,飲酒雪蓮。唐僧西行,館驛谷幽月光寒。公主嶺,淒涼傷感,終化作,玉蝶翩躚。眺望遠,天鵝故鄉,人喧闐。

鐵門關遊記

作於2018年8月有改動。

圖據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