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每個故事都有打動觀眾的方式,反派也一樣

《教父》的故事從頭到尾發生在一個封閉的世界裡,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竟會對那些實際上十惡不赦的人物產生同情。馬里奧·普佐和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聯合創作的劇本似乎具有強大的魔力,使我們能夠完全從黑手黨的角度來看待它。唐維多科利昂不僅值得同情,也值得尊敬。在整部電影中,職業罪犯沒有做任何我們真正不喜歡的事情。在整部電影中,我們沒有看到一個普通的平民被有組織的犯罪襲擊,沒有一個女人被迫出賣自己,沒有一個家庭被賭博摧毀,沒有一個人被偷,被騙,並收取保護費,而電影中唯一有幾行字的警察是一個貪汙受賄的人。

《教父》:每個故事都有打動觀眾的方式,反派也一樣

這部電影以黑手黨的內部視角來回顧黑手黨,這是故事的秘密和魅力所在。在某種程度上,它改變了黑手黨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以權力為中心的父系社會已經取代了現實世界。在這個社會里,教父掌管權力和正義,唯一邪惡的人是信徒。這個社會只有一條戒律,那就是邁克爾所說的:“永遠不要違背家庭。”這部電影的第一幕發生在一個黑暗密閉的房間裡。這一安排具有深遠的意義。這是維多科利昂女兒的婚禮。作為一個西西里,人,他不能在這樣的日子裡拒絕任何合理的要求。一個男人來要求他懲罰強姦他女兒的暴徒。唐維多問他為什麼在事件發生後沒有立即來找他。“我去找了警察,就像守法的美國應該做的那樣。”那人說。教父的回答為整部電影定下了基調:“你為什麼去報警?你為什麼不先來找我?我做了什麼讓你如此無禮?如果你以朋友的身份來找我,那個寵壞你女兒的人渣現在應該已經吃了不少苦頭了。如果有人是像你這樣誠實人的敵人.那他們就是我的敵人。然後他們會害怕你。”

白天教父黑暗的書房裡也有兩個場景,穿插在書房外的婚禮場景中。在婚禮結束時,大多數主要人物已經出現,觀眾已經知道他們的基本角色。科波拉用極其巧妙的方法把龐大的陣容帶到了舞臺上,並立即把我們介紹給教父世界。這是電影大師的筆跡。

《教父》:每個故事都有打動觀眾的方式,反派也一樣

《教父》的腳本只遵循一個公式,即經典的發電模式。故事的結構非常精巧,前後的情節相互呼應。關注以下情節:窮困潦倒的歌手強尼方坦,淚流滿面地向教父求助,導致一位好萊塢大亨醒來發現愛馬仍在床上;教父告訴哀悼者,“有一天,我會請你幫我一個忙,這一天可能永遠不會到來……”但當這一天真的到來時,哀悼者被指示不要報復謀殺,而是修剪唐維多的兒子的屍體,這樣他的母親就不必目睹他兒子被肢解的屍體。一個女人“撥錯了號碼”,導致桑尼掉進一個陷阱,遭遇了一場悲慘的事故。這些情節緊密相連。你必須以後再考慮它們,以理清這些事件之間的聯繫。這裡有一個小問題:維多的妻子叫什麼名字?在結婚照中,她作為西西里,的胖奶奶和丈夫一起出現,但他書房裡發生的一切與她無關。她在整部電影中就像一個微不足道的影子。《教父》中很少有女性職位。桑尼放棄了女人,甚至他的妻子。唐的女兒在家族中沒有地位。她的丈夫甚至不能參與家族生意。他們只是扔給他一塊剩菜以維持生計。他被殺後,邁克爾無情地欺騙了他的妹妹,並隱瞞了真相。

這部電影片名的諷刺之處在於,片名最終不是指父親,而是指兒子。電影開始時,邁克爾不僅沒有涉足家族生意,還計劃嫁給新教,美國的一位上流人士凱亞當姆斯,後來,他移動父親的病床,在昏迷的老人耳邊低語道:“我現在和你在一起。”從此,他的生活走上了另一條路。邁克爾開槍打死了一名受賄的警察,然後逃到西西里,在那裡他愛上了阿普羅尼婭並娶她為妻。雖然他們說的不是同一種語言,但對於一個黑手黨男子的妻子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毫無疑問,邁克爾對阿普羅尼婭的愛就像當初對愛凱的愛一樣,但我們不知道他此時在想什麼。也許他認為自從涉足黑手黨後,他已經失去了與凱結合的機會。阿普羅尼婭死後,邁克爾回到美國,找到了凱,並最終娶她為妻。他沒有向她坦白他和阿普尼婭的過去嗎?諸如此類的細節對整個故事來說並不重要,但對家庭的忠誠卻很重要。儘管承諾在電影中被誇大了,但誠實和忠誠相比還是微不足道。邁克爾甚至不信任湯姆黑根,他暗殺各種家族領導人的計劃一直瞞著他。著名的“洗禮大屠殺”是以無情和嫻熟的風格拍攝的。洗禮儀式的不便為邁克爾提供了完美的不在場證明,並使他成為雙重意義上的教父。

《教父》:每個故事都有打動觀眾的方式,反派也一樣

維多科利昂是整部電影的道德核心。他又老又聰明,反對毒品交易。唐維多非常清楚“私人飲酒、賭博——甚至女人”不會擾亂整個社會,但毒品在他眼裡是一種骯髒的生意。電影中最精彩的一幕是他在黑手黨高層會議上極力宣揚自己觀點的那一幕。這一段暗示教父的世界裡不會有毒品,只有“沒有受害者的犯罪”,而且這個系統總是快速而公平的。

白蘭度在電影中的表演被認為是經典,經常被模仿。我們都知道他鼓鼓的臉頰,背後的秘密,也熟悉他使用的道具,比如開場的那隻貓。這些都是演員的把戲。白蘭度使用這些技術,但並不依賴它們。他完美地融入了這個角色,並使之栩栩如生。在電影的結尾,老教父反覆警告他的兒子說"那個來要求你召集家庭領導人會議的人是個叛徒"。這時,我們已經忘記了這是一場表演。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已故教父已經開始重複他的話,但另一方面,我們仍然全心全意地相信他的每一句話。

帕西諾扮演的邁克爾是一個謹慎的角色。他以父親為榜樣,從不在外人面前談論事情。除非必要,否則他永遠不會相信別人,聽取建議,但保留自己的意見。其他角色都非常成功,以至於當我看了這麼多年的恢復版本後,我有一種奇怪的感覺:雖然我非常瞭解羅伯特杜瓦爾,但當我第一次出現在屏幕上時,我還是忍不住想,“魯特來了。”為了《教父》提高觀眾心裡的分數,科波拉專程去了意大利,並邀請了為費里尼多部電影配樂的尼諾羅塔,聽著電影悲傷和懷舊的主題,我明白了音樂的含義:如果我們聽了教父的安排,世界會變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