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經濟學思維思考營銷與管理

經濟學是研究稀缺資源有效配置的學科,因為資源是有限的,目前人類社會的資源利用量和技術手段還無法滿足人們所有的需求和慾望,所以就要把有限的資源配置的更加有效率。正因為稀缺與效率,也使“營銷”與“管理”成為必要手段。其實,如何能實現稀缺資源的有效率配置,無非是對人性的洞察!營銷與管理也只有通過對人性深刻洞察,才能得以實現更高的優化配置效率。撇開人性談營銷與管理是南轅北轍,經濟學也在這個層面上為營銷與管理指明瞭宏觀方向,資源有效配置的背後就是對人性的理解與尊重!

首先,經濟學告訴我們為什麼要做營銷,以及營銷的經濟學本質。

為什麼要做營銷?經濟學既然是研究稀缺與效率的,無非是想在同等資源下,如何能提高社會的整體效用與增加社會總福利,即是提高社會的剩餘價值!社會剩餘價值=生產者剩餘+消費者剩餘,生產者剩餘=售賣價格—成本,消費者剩餘=願意支付的價格—實際支付價格;因為,生產者的售賣價格=消費者實際支付的價格,因此,社會剩餘價值=消費者願意支付的價格—成本!做營銷的意義更大的是如何實現增加“消費者願意支付價格”,以此提高社會的總體福利,營銷的經濟學本質就應該是讓消費者如何願意花更高的錢購買你的產品,前提是要願意!管理是解決成本問題,“更高的價格”和“降低成本”均是實現社會總體福利增加的手段!

用經濟學思維思考營銷與管理

如何做營銷?經濟學研究經濟組織時要討論三個問題:生產什麼?如何生產?為誰生產?在做營銷的時候,也必須非常清楚的回答三個微觀問題,即定營銷的戰略問題,提供什麼樣的價值?如何運營?產品的定位是什麼?此時的波特五力、三大戰略、STP就是主要工具!而在定這些之前,還要回到原點,即營銷過程中對人性的洞察,如何創造競爭力?如何營銷創新?這些都來源於對消費市場的人性理解與洞察!如4P中價格(Price),就應通過經濟學的思維去思考,有些營銷者對價格實質認識不足,經濟學卻表達的很透徹,很多營銷者往往糾結於定價,一想到價格就潛意識考慮成本!沒有理解價格的真正作用與實質,價格是營銷的一個要素工具!價格與成本的關係不是“父子關係”,更不能等同。在經濟學裡面,從來沒有說價格與成本應該有什麼必然的聯繫,經濟學中卻常說供求關係與價格有密切的相互作用!所以說,對價格一定要拋棄生產的觀念,即成本的觀念。如何搞好供給與需求的關係才是營銷人主要的努力方向,影響價格的只有供求關係!比如,樓市為什麼不跌?政府喊了10年了,要控制也控制不住,今年不喊了,我覺得今年的政策是對的。要從經濟學的原理找問題!都認為房子貴是因為政府賣地太貴,成本高,我覺得那不是問題的根本,主要還是供求關係的因素,如果成本低了,房價跌了,需求會更大,價格仍然會高起來,價格與成本不必然聯繫。要想,降低房價最好的辦法就是增加供應量!或者從政策上規劃城市人口規模降低需求量,經濟上的事還應該用經濟學的方法去解決,所以說房價,看樣子一時半會不會下降,更何況房地產是主要的經濟支持產業!

其次,經濟學告訴我們為什麼要做管理如何做好管理。

為什麼要做管理?經濟學要解決效率問題的,管理無非就是要提高效率!如何做管理?在經濟學裡面有兩個“優勢”,一個是絕對優勢,一個是比較優勢!真正的管理就是要把這兩個優勢搞好。如何能讓人或團隊發揮絕對優勢,那無非是聘用更優秀的人或團隊,或者是培養更優秀的人和團隊;這一點做起來比較容易引起大家重視和認同,但,大家也都知道,能不能聘用到更優秀的人和優秀的團隊,是受很多因素影響,不是想了或者有錢了就能辦到的,更多的企業應該致力於如何發揮團隊的比較優勢,這才是管理更多要做的!如何對現有的相對穩定的人進行優化組合,這是最現實的,也是最務實的一種方法。我遇到一些發展中的小微型企業,成天抱怨沒有人可用,成天想找些能人來做會更好,但是,卻苦於一直招不到,我覺得經濟學中的納什均衡也適合企業的人資狀況。結果就是,當你的企業是這個規模的時候,也就只有適合你目前這個規模的人才會跟你幹,即使你用大錢找來能人,一個是人家不一定來,有些事不是錢的問題。另一個是即使來了,他的方法也不見得能適用!所以在管理方面,還是看看如何把比較優勢發揮出來!這是真正產生效率的地方!

所以說,做營銷和做管理瞭解一點經濟學,有時會豁然開朗!經濟學為營銷和管理提供了大量的理論支撐與哲學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