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不想回家?

這兩天,"母親病危,失聯20年的北大博士後拒絕回家"的事件又將親子問題推到公眾的視野中,成了輿論熱點。

為什麼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不想回家?

很多父母都會覺得為什麼明明對孩子那麼好,孩子還是不理解,在他們長大後,迫不及待地想要掙脫父母一般。成年後的孩子遠離原生家庭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幼年時不被父母尊重。

我被很多父母問過,到底怎樣才算尊重孩子?其實有一點很簡單,容許孩子說“不”,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

我尊重孩子的程度,超出一般人想象。甚至,在中國人的傳統上,也不例外。

為什麼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不想回家?

有回公婆來香港小住,礙於通行證,必須在週末到深圳一日遊,才可以再回到香港多待一週。公婆最愛的就是孫子,所以想帶孩子一起去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但是,這次兒子不想去,女兒因為有弟弟當“擋箭牌”,也趁機說不想去。這話傳到先生耳朵裡,一開始他不能接受,但是我跟先生解釋說:“孝順要發自內心才有意義。況且他們都是很愛爺爺奶奶的,今天只是對那個地方沒有興趣所以不想一同前往,我們不應該強迫他們。”

先生聽進去了我的話。孩子愛不愛祖父母,日常生活裡都能看出,所以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時,不可以拿“孝順”二字去強迫他們。

為什麼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不想回家?

我長大離開家後,我的母親從來不會拿過年、過生日、過母親節等日子來強迫我回家;如果一年三百六十四天我都不回家看她,當她在第三百六十五天看到我時,那張喜滋滋的笑臉,不會有一點點改變。

我們周遭,有多少成年的孩子,整年都在煩惱並迫於無奈地要回家去跟父母請安,或是費神去買各式禮物。這些成年的孩子都很忙碌,也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顧,甚至只是想保有一點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但是他們敢跟父母說“不”嗎?即使敢說,也是心懷極大的罪惡感。請問:你要的就是這樣的親子關係嗎?

我希望我的孩子,想跟我說“不”的時候,可以毫無罪惡感地說出口。我相信真正深厚的情感,是不應該摻雜委屈的。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喜好,大人要懂得尊重。

為什麼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不想回家?

有個媽媽給了三歲的兒子一塊鳳梨酥,媽媽說放在袋子裡吃比較不會掉碎屑,但孩子堅持要整塊拿出來,結果小孩拿不好,鳳梨酥碎了一角,孩子開始大哭不肯吃了,而媽媽也開始大吼:“我不是跟你說不要拿出來嗎?少一點點沒關係,還是可以吃啊,幹嗎不肯吃呢?”這個媽媽很沮喪:“為什麼我的孩子這麼固執?”

父母要體諒每個孩子的特殊性。愛恨好惡特別強烈的孩子,是比其他孩子更辛苦的,但其實這多半是天生的。做父母的如果不能對孩子有更多的體諒和包容,他們的日子不是更難過嗎?

當女兒和兒子小的時候,他們很少跟我說“不”。千萬不要說因為我的孩子比較乖,那是因為即使我的規矩很多,我也會極富耐心地好好跟他們講道理。當你看到你最愛的人,不為自己的利益,耐心地跟你解釋每項規矩的必要性時,即使孩子心裡不能馬上接受,也願意試著配合看看。然後良好的生活習慣,就在這種試試看下,漸漸養成。雖然這種方式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耐心,但那不是正好給了父母更多表達愛意的機會嗎?

為什麼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不想回家?

權威式的大吼一聲,的確可以馬上奏效,但吼叫的當下,你原本的愛意也將隨此消失無蹤。

咱們國家有太多封建家長式的父母,高高在上地一直給孩子灌輸"我養了你,你就要聽我的"的觀點。這樣的結果是,讓他們的孩子,要麼一輩子活在壓抑中,不得舒展;要麼一輩子活在逆反中,視父母為災難,拒絕回家。

尊重孩子,請允許孩子表達自己我觀點,允許孩子說“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