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魯和土豆真的是親密無間

秘魯是個離我很遠的地方,一個只去過泰國的人,能算是出過國麼,暫且算是一個沒有走出亞洲的人吧,對世界歷史以及世界很多地方文化風情,也只是通過書本和電視以及網絡的瞭解,突然對秘魯的土豆很感興趣,那就來認識一下這些土豆和擁有他們的國家。

秘魯,全稱為秘魯共和國(西班牙語:República del Perú),是南美洲西部的一個國家。

秘魯和土豆真的是親密無間


秘魯孕育了美洲最早人類文明之一的小北史前文明,以及前哥倫布時期美洲的最大國家印加帝國。16世紀,西班牙帝國征服印加帝國,建立秘魯總督區,包含西班牙在南美洲的大部分殖民地。

1821年獨立後,秘魯既經歷了政治動盪、財政危機,也有出現政局穩定、經濟發展的時期。

現在的秘魯是總統制議會民主共和國,全國劃分為25個地區。安第斯山脈縱貫國土南北,西部沿海地區則為乾旱的平原,東部又有亞馬孫盆地的熱帶雨林。秘魯是發展中國家,人類發展水平為中等,全國約有50%人口生活在貧窮之中,主要經濟活動有農業、漁業、礦業以及製造業(如紡織品)。

秘魯和土豆真的是親密無間


秘魯的食品和菜餚豐富多樣,別具一格。秘魯人民是馬鈴薯的最早培育者和食用者,馬鈴薯至今仍是他們鍾愛的食物。

烹調技術多,有獨創的秘魯人民,可以用馬鈴薯作主要原料,製作出上百種風味各異的糕點和佳餚。在他們款待賓客的餐桌上,總少不了幾道以煮、煎、燒、烤方法制作的馬鈴薯風味菜。

秘魯的山區裡,土豆的品種更是多達3000餘種。

秘魯最好的土豆是黃土豆,當地人把它叫“華依羅”,意思是雞蛋黃。

秘魯和土豆真的是親密無間


秘魯和土豆真的是親密無間


別看黃土豆外形比較難看,狀似生薑,凹凸不平,但味道極好,營養成分非常高,幾乎是秘魯的“國菜”。

除了自己食用外,秘魯還向世界各地出口冰凍或者煮熟的黃土豆。而在西方普遍種植的白土豆,雖然個頭很大、外形好看,但味道就比黃土豆差遠了。

直到今天為止,土豆依然是大多數秘魯家庭的主食。在秘魯,光是土豆的烹飪方法就有100多種,包括土豆餅、土豆泥蒸雞肉等等。其中,知名度最高的要算“巴恰曼卡”大餐。

秘魯和土豆真的是親密無間


在安第斯山區土語中,“巴恰曼卡”的意思是“地上的鍋”。在做這道大菜前,先要在地上挖出一個大坑,鋪上卵石用火烤熱,然後在石頭上放上各種肉類、土豆及其他調味料,再鋪上芭蕉葉或樹葉,最後蓋上泥土。大約過上兩三個小時,這道以大地為鍋、帶著泥土氣息的大餐就製成了。

不過,這道美味佳餚一般不適合獨自享用,人們往往在親友相聚或者節慶時,趁著熱鬧的氣氛才一起製做。它在秘魯所有食物中的地位,和中國北方的餃子頗為相似。

秘魯被譽為“土豆國”。土豆對這個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所以這裡的所有人每年都要過一個土豆節。

秘魯時間5月30日是當地一年一度的土豆節,這一節日為期兩天,以慶祝土豆對該地區以及世界的影響。

秘魯和土豆真的是親密無間


每到土豆節這一天,將會舉辦各種跟土豆有在安第斯山脈山區馬鈴薯的收穫季節,很多當地農民都忙於收穫馬鈴薯,這裡的馬鈴薯不再是單一的土黃色,而呈現五彩繽紛:黃色、紅色、藍色、紫色、紫羅蘭色以及帶黃色斑點的粉色等等。

多種顏色的馬鈴薯堆在一起,看上去像是五顏六色的海洋。這些馬鈴薯不僅顏色多樣,而且也是奇形怪狀:有圓形的、有長形的,還有扭曲在一起的,還有像柺杖一樣鉤狀的,也有像陀螺那樣的螺旋形的。當地農夫給這些馬鈴薯取的名字也都惟妙惟肖,比如:弄媳婦哭、老骨頭、黑美人、白鹿鼻、紅影子等。

秘魯和土豆真的是親密無間


在秘魯擁有650多處村落的艾馬拉人(南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一直擁有尊重馬鈴薯多樣性的種植傳統。艾馬拉人居住的區域被認為是農業學家進行農作物培育、保持農作物多樣性的最好地方。

這裡嚴寒的氣候特徵,避免了寄生蟲對馬鈴薯生長的破壞。在每年的收穫季節裡,艾馬拉人會收穫多達2000多種不同的馬鈴薯。關的活動,包括土豆競賽、土豆酒會等。

秘魯的土豆經過和不同植物雜交,創造出無數味道奇特,形狀各異,顏色各異的土豆,的確是讓我們這些只見過普通土豆的人,大開眼界,不禁感嘆這些可愛的土豆,如果你有機會去到秘魯,不妨去到他們的菜市場,你可以不買,只是看看各種土豆就是種很大的收穫。


秘魯和土豆真的是親密無間


秘魯和土豆真的是親密無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