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香江電影50年 1971年(上)

前些天一直忙於抗疫工作,更新晚了,要趕緊加快進度了。順便改下文章名字,撰寫過程中感覺自己所寫內容又非學術研究而對舊聞軼事更感興趣,所幸改成漫談吧!

1971年,香港電影年度票房前十分別為《唐山大兄》、《拳擊》、《新獨臂刀》、《獨臂刀大戰盲俠》、《大決鬥》、《無名英雄》、《騙術奇譚》、《影子神鞭》、《緹縈》[1]、《淘氣姑娘》。十部裡《拳擊》、《新獨臂刀》、《獨臂刀大戰盲俠》、《大決鬥》、《無名英雄》都是張徹張家班的作品(是張家班大弟子王羽的作品),與張徹一時瑜亮的李翰祥則有兩部作品即《騙術奇譚》、《緹縈》擠進前十,而《唐山大兄》、《影子神鞭》是由羅維導演的。而票房冠軍終於易主,不是張徹導演的作品了,而是由羅維導演的《唐山大兄》奪得,但我向來只是把它看成是李小龍的作品,真正的巨星會讓人完全忽視影片的其他創作者甚至包括導演,李小龍就是這樣的巨星。這也是李小龍返港拍攝的首部港片作品,我們清楚當時香港影壇已經由張徹稱霸三、四年之久,李小龍初至香港就一舉拿下了年度票房冠軍,震驚香港影壇,就此開始了其短暫而又輝煌的傳奇銀幕生涯,香港影壇即將迎來了一個新時代!

編者注:[1]:緹縈([tí yíng]),淳于緹縈(約前174年—?),西漢臨淄人,著名醫學家淳于意之女。淳于意專注醫術,辭去官職,致力民間行醫,由此得罪權貴被送往長安受肉刑。其幼女淳于緹縈毅然隨父西進京師,上書漢文帝,痛陳父親無罪,自己願意身充官婢,代父受刑。文帝受到感動,不僅寬免淳于意還廢除了其肉刑。

◆小龍降世誰與爭鋒,張徹翰祥正面硬剛

秉著好菜最後上的原則我們把《唐山大兄》留到後面講,先聊其他幾部上榜影片。

由於李小龍橫空出世,張徹老爺子終於被擠了下冠軍的寶座,但他的《拳擊》還是拿到第二名,172萬的票房雖不及《唐山大兄》的319萬,但也並不難看。


漫談香江電影50年 1971年(上)

《拳擊》裡狄龍姜大衛哥倆其實就是來賣帥的

《拳擊》仍由狄、姜兩位張家班的寵兒出演,講述了姜飾演的弟弟範克遠赴泰國曼谷尋找狄龍飾演的同父異母哥哥汶烈(當地泰拳手)的故事。影片據說張百萬是拿了曼谷當地政府經費的,拍得就好像是賣自己班子“兄弟”情的年度旅遊宣傳大片一般,故事情節不值一提,吸收觀眾的仍然是狄、姜兩位少爺。狄龍照例還是要赤膊上陣,下著運動紅、藍褲衩上身赤裸,身形健碩,而姜少爺還是受張大導寵溺,不僅不用光膀子,換戲服比女演員還勤,整天象只花蝴蝶般到處穿梭,只要看著兩們爺在戲中各司其職地賣帥,不怎麼太精彩的動作、情節缺少邏輯什麼的,想來當時觀眾都不會計較了吧。

《新獨臂刀》當年票房排第三,但其在張徹作品裡所處位置是比《拳擊》要高的。本片上映時間是1971年2月7日,該片算是正式地奠定了狄龍、姜大衛的雙生形象,一對魅力氣場對等、氣質相左但又和諧共存的絕代雙驕,還貢獻了一個讓影迷津津樂道的“太湖之約”斷臂梗,《拳擊》則是1971年10月1日上映,其實享受了《新獨臂刀》雙生話題的紅利。


漫談香江電影50年 1971年(上)

新獨臂刀:清冷帥酷的姜大衛

而其時原獨臂刀的扮演者王羽改投邵氏當時的死對頭嘉禾公司,但張導對獨臂刀念念不忘,於是力捧狄、姜兩位小爺來重新演繹獨臂刀的故事。劇情比較直接,江湖少年高手雷力(姜大衛飾演)遭大俠龍異之(谷峰飾演)陷害,斷臂,消沉。經少俠封俊傑(狄龍飾演)鼓勵後重生信心,相約赴完龍異之約定後一起迴歸隱太湖,但封俊傑也遭龍異之算計,慘死,雙重仇怨下雷力小宇宙爆發殺死了龍異之。片子裡張導明顯用力頗重,較之前作場面、動作全面升級,尤其是男主角的之間的情誼刻畫更是濃墨重彩,尤其是太湖湖畔讓雷力向封俊傑提出了與龍異之了斷恩怨之後一起歸隱江湖去太湖邊“務農”,而封俊傑居然也答應了!試想兩個大男人萍水相逢,封俊傑做為一個江湖上的後起之秀本還大把名動江湖的“前程”,為了鼓勵消沉的雷力居然做出了退隱江湖的承諾,這是一種什麼情感,也難怪後來大家認為此段情節基情四射了。其實倪匡的原作中這個建議確實是雷力提出,但封俊傑拒絕了,不知道張導出於什麼考慮做出如此曖昧地改動。兩位小爺當時已經出演過好幾部張徹的影片但都還沒真正大紅,此片出後港片的傳統雙雄模式正式形成,流毒甚深,後來吳宇森的《喋血雙雄》、《變臉》(FACE/OFF)無不是深深烙有張徹雙雄武俠片的痕跡,吳宇森只是把刀劍換成了現代槍支而已。自此,張家班第二代弟子的牌子算是真正亮出來了。


漫談香江電影50年 1971年(上)

《獨臂刀大戰盲俠》日版海報

《獨臂刀大戰盲俠》是王羽與日本著名影星勝新太郎合作的關公戰秦瓊式片子,中日兩大銀幕殘疾刀劍高手大亂鬥。影片講述獨臂刀王剛赴日訪友,途中與座頭市結識,兩人因言語不通造成諸多誤會,最後不能免俗地讓獨臂大俠王剛對壘座頭市,比較有意思的是製片方為了照顧中、日雙方影迷情緒,影片還拍了雙方分別戰勝對手的不同結局。稍微講一下盲俠座頭市,座頭市在日本劍戟片領域有很高的位置,座頭市的形象是根據日本隨筆小說改編而成,講述了一個雙目失明卻擁有神速拔刀術武士座頭市的種種英雄事蹟。“座頭”位屬盲人組織“當道座”四大頭銜最末一級,是彈奏琵琶、箏、三絃琴,或以說唱、按摩、針灸為業的落髮盲人的稱謂,而“市”為勝新太郎扮演的主人公的名字。勝新太郎總共主演過了26部座頭市,這雖不能與香港關德興老爺子一生主演77部黃飛鴻的吉尼斯紀錄媲美,也是很誇張了,後來日本著名導演北野武在2003年拍攝了新版《座頭市》,片子中有致敬但也免不了挾帶私貨,也是比較可觀的一部座頭市。當時王羽和勝新太郎都還處於個人事業巔峰期,居然如此“消費”自己也是很意思了。該片硬拽了中日兩大IP主角進行亂鬥,內容自然是生編硬拗,但抵不過兩主角粉絲眾多最終還是取得了可觀的票房。

這期先講到這兒,下期開聊李小龍的首部港片《唐山大兄》,還有當時與張徹並稱邵氏雙雄的李翰祥!

漫談香江電影50年,歡迎同好關注交流。

注:文中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進行刪除。另,此文由本人所撰,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否則本人將通過法律途徑保護自己的相關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