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小導管注漿加固技術,常考知識點總結

一 適用條件與基本規定

(一)適用條件:

(1)小導管注漿支護加固技術可作為暗挖隧道常用的-支護措施和超前加固措施

(2)在軟弱、破碎地層中成孔困難或易塌孔,且施作超前錨杆比較困難或者結構斷面較大時,宜採取超前小導管注漿加固處理方法。

(二)基本規定

(1)小導管支護和超前加固必須配合鋼拱架使用。

(2)採用小導管加固時,為保證工作面穩定和掘進安全,應確保小導管安裝位置正確和足夠的有效長度,嚴格控制好小導管的鑽設角度。

(3)在條件允許時,應配合地面超前注漿加固;有導洞時,可在導洞內對隧道周邊進行徑向注漿加固。

《市政》小導管注漿加固技術,常考知識點總結


《市政》小導管注漿加固技術,常考知識點總結

二、小導管施工技術要點

(一)小導管佈設

(1)常用設計參數:選用焊接鋼管或無縫鋼管,鋼管直徑40〜50mm,小導管的長度宜為3〜5m。前後兩排小導管的水平支撐搭接長度不應小於1m。

(二)注漿材料

(1)應具備良好的可注性,固結後應有一定強度、抗滲性、穩定性、耐久性且收縮小;漿液須無毒。注漿材料可採用改性水玻璃漿、普通水泥單液漿、水泥-水玻璃雙液漿、超細水泥四種注漿材料。一般情況下改性水玻璃漿適用於砂類土,水泥漿和水泥砂漿適用於卵石地層。

(2)水泥:強度等級為P•O42.5級及以上的硅酸鹽水泥。

(3)襯砌背後可採用注漿或噴塗防水層等方法止水。


《市政》小導管注漿加固技術,常考知識點總結


《市政》小導管注漿加固技術,常考知識點總結


三、注漿工藝及施工控制要點

(1)在砂卵石地層中宜採用滲入注漿法;在砂層中宜採用擠壓、滲透注漿法;在黏土層中宜採用劈裂或電動硅化注漿法。

(2)注漿順序:應由下而上、間隔對稱進行;相鄰孔位應錯開、交叉進行。

(3)滲透法注漿壓力:注入壓力應保持在0.1~0.4MPa,注漿終壓應由地層條件和周邊環境控制要求確定,一般宜不大於0.5MPa。每孔穩壓時間不小於2min。劈裂法注漿壓力應大於0.8MPa。

(4)注漿速度應不大於30L/min。

(5)注漿施工期應進行監測,監測項目通常有地面隆起、地下水汙染等,特別要採取必要措施防止注漿漿液溢出地面或超出注漿範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