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前50城市揭曉,泉州超越東莞、濟南、福州將進萬億之城?

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廣泛的影響。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2月,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出口分別下降24.5%、20.5%和15.9%,國內經濟短期承壓,但隨著國內疫情獲得階段性成效,預計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將加快恢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國外疫情的持續蔓延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在高度全球化的當下,疫情對供應鏈的衝擊使各國裹挾其中,全球價值鏈可能面臨重構。


在積極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我們需要抓住可能到來的產業變革與產業再分工機會,提升產業競爭力,實現集群化發展,尤其是主要城市群及核心城市將在經濟發展中承擔更重要的角色。


進入二季度,國內城市已相繼公佈了2019年的經濟數據,17個城市在2019年實現GDP超萬億,45城超5000億,但隨著過去幾年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化,各城市增長普遍放緩,且城市間增速分化明顯,2020年,疊加疫情影響,城市分化或將進一步加劇,但我們認為產業基礎好、創新有活力,且政府治理水平強的核心城市群及重點城市的韌性與恢復力將處於領先水平


中國GDP前50城市揭曉,泉州超越東莞、濟南、福州將進萬億之城?

✎2019年,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四個一線城市以及重慶GDP規模超過2萬億,上海、北京GDP規模超3萬億,一線城市依然保持規模領先優勢。深圳、廣州2019年GDP增速分別達6.7%和6.8%,大灣區利好加持下,經濟增長潛力大,且深圳、廣州保持人口持續快速增長,2019年新增人口分別為41.2萬、40.2萬,位列全國前列。此外,重慶連續第二年GDP超2萬億,規模優勢突出,儘管近兩年因支柱產業面臨轉型陣痛導致經濟增速放緩,但2019年增速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天津、南京等12個核心城市經濟規模超過萬億,其中佛山2019年GDP規模首超萬億,達1.08萬億,佛山民營經濟發達,經濟增長強勁。長沙經濟增長較快,2019年經濟增速為8.1%,為萬億城市首位。成都、武漢、南京經濟增速均超7%,經濟活力較強,儘管受疫情影響,包括武漢在內的主要城市短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我們認為此類具備較強產業基礎的核心城市,後續經濟具備較好恢復能力。

天津增速雖較上年有所回升,但由於工業經濟以及消費增長較緩,2019年GDP增速僅為4.8%,為萬億城市中最低。杭州數字經濟優勢突出,2019年GDP增速小幅回升至6.8%,強勢的產業競爭力也為杭州帶來持續的人口流入,2019年杭州常住人口增加55.4萬,人口增量位居全國首位。


泉州、東莞、濟南、合肥、福州、南通、西安等城市經濟規模介於9000億至1萬億之間。福建的泉州、福州得益於民營經濟快速發展以及新舊動能轉換,經濟增速均較高,泉州增速為8.0%,福州增速為7.9%。而東莞受益於自身產業基礎及大灣區產業帶動,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飛速發展,GDP增速為7.4%。

✎9000億以下的城市經濟規模出現斷層,排名第25位的煙臺經濟規模為7653億,不足8000億。溫州民營經濟優勢明顯,2019年GDP增速為8.2%,位列TOP50城市首位,但2020年隨著全球疫情的蔓延,對此類外貿依存度較高的城市,需要關注疫情對全球產業鏈衝擊帶來的負面影響。

廈門2019年GDP增速為7.9%,GDP規模為5995億元。與東部城市快速發展形成明顯對比的是,東北區域的省會城市長春、瀋陽、哈爾濱經濟增速僅分別為3.0%、4.2%和4.4%;山東省正經歷新舊動能轉換時期,多數城市經濟放緩,臨沂2019年經濟增速僅為3%,濰坊經濟增速3.7%。

✎從不同區域來看,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達,規模優勢突出。萬億城市中,長三角及粵港澳大灣區佔據一半,其中長三角為6個,核心城市優勢突出,具備輻射帶動周邊發展的能力,TOP50城市中長三角已達16個城市。珠三角萬億城市為3個,在大灣區規劃引領下,灣區一體化進程或將加快,核心城市產業外溢也將帶動周邊城市發展加速。


結語

回顧2019年主要城市的經濟表現,規模TOP50城市多數保持穩健增長,但普遍較上年放緩,部分城市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已表現出疲軟跡象,長三角及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表現出較好的經濟活力,長沙、成都、南昌等中西部核心城市經濟增速位居前列,增長較快。產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人口持續流入,形成人口與產業發展的正反饋,2019年廣深兩市常住人口增量仍保持在40萬以上,杭州增量超55萬,長沙、成都也達20萬以上。

整體來看,儘管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各行各業、各個城市發展都面臨著較大下行壓力,但我們認為,重點城市群以及核心城市等產業基礎強,且能夠實現集群化發展的區域未來將具備更好的恢復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