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富比拍賣會上,出現中國流失的珍貴文物,在起拍前悄悄撤拍

蘇富比拍賣會上,出現中國流失的珍貴文物,在起拍前悄悄撤拍

佛教在中國的發展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漢末年。佛教從古印度傳入中國,西式的佛陀塑像與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交融,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文化藝術。因為佛教得到中國馮家你統治者的積極扶持與提倡,從而使得佛教藝術得以快速發展與擴大。

蘇富比拍賣會上,出現中國流失的珍貴文物,在起拍前悄悄撤拍

上至權貴,下至百姓,都曾對佛教頂禮膜拜。唐代的佛教禪宗,對中國的藝術觀念和文化形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並且在宋元明清的文人書畫中得以體現。佛教藝術因為蘊含著豐富的宗教神秘色彩,以及中國祈福文化的促成,使得佛教藝術品在收藏市場上,備受歡迎。

蘇富比拍賣會上,出現中國流失的珍貴文物,在起拍前悄悄撤拍

佛教的收藏品有很多,例如石佛造像、金銀銅佛造像,佛教的法器、天珠、唐卡等等。其中佛造像在中國的藝術品收藏市場中,尤其被外國人青睞。上個世紀中葉,有一個叫史蒂芬·瓊肯的人,他尤其喜歡收藏東方的佛教藝術品,其中收藏的瓷器、玉器、青銅器、字畫等都是來自中國。

蘇富比拍賣會上,出現中國流失的珍貴文物,在起拍前悄悄撤拍

當然他並不直接來中國“尋寶”,而是從美國或者英國的知名古董商的手中購買。在他的藏品庫中,最受世界矚目的一件佛家藏品是“唐石灰石雕佛手像”。因為被懷疑是龍門石窟1720窟流失佛首,而悄悄撤拍。

蘇富比拍賣會上,出現中國流失的珍貴文物,在起拍前悄悄撤拍

這顆佛首之所以被撤拍,一是懷疑其佛首石雕的出處,二是這是否就是中國龍門石窟被盜的重要文物。因為眾多的質疑聲,當時的拍賣公司紐約蘇富比在該佛首的起拍前將其撤拍。並且發佈了聲明,表示此件拍賣品因為與中國洛陽龍門石窟流失的佛首照片極其相似,經過蘇富比以及該佛首的擁有者瓊肯家族的商討,將唐代佛首石雕暫時撤回。

蘇富比拍賣會上,出現中國流失的珍貴文物,在起拍前悄悄撤拍

其實只要看到佛首的對比照片,大多數人的印象都是“一模一樣”。在拍賣會上將被拍出的佛首,被標記為唐代佛首石雕,而且高約70釐米,起拍價為200美元。唐代初期的佛首陶氏嘴唇微微外撅,不過對於該佛首的出處,佛首的擁有者並沒有透露。

蘇富比拍賣會上,出現中國流失的珍貴文物,在起拍前悄悄撤拍

中國方面的很多佛首愛好者們,在看到蘇富比拍賣會的圖錄中看到這尊佛首時,全都激動不已,並且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他們認為,這就是非常典型的中國龍門石佛的模樣,為了能夠證明他們的猜測是正確的,翻閱了很多的歷史資料。結果在日本學者的一本《支那文化史蹟》裡面發現了龍門石窟的佛首照片。

蘇富比拍賣會上,出現中國流失的珍貴文物,在起拍前悄悄撤拍

那是一張拍攝於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龍門石窟照片,而且是1720窟的佛首被盜之前的樣子。因為在日本全面侵華之前,日本曾經派出大量的學者到中國進行各類的調查,其中包括中國歷史文化等方面。雖然日本的調查是另有目的,但是為中國留下了很多珍貴的圖像資料。日本學者拍的照片和中國目前的1720窟佛像的唯一區別,就是中國的這張照片上缺了佛首。更加肯定中國猜測的一點就是,佛首和佛身的斷口處切面也完全吻合。

蘇富比拍賣會上,出現中國流失的珍貴文物,在起拍前悄悄撤拍

洛陽龍門石窟的佛像價值加高,它作為中國的三大石窟之一,從北魏開始建造,一直到唐朝達到了鼎盛時期,龍門石窟的風格屬於唐代佛教的典型特徵。但是我們所說的所有相似,都僅僅是通過照片來進行的猜測。我們不知道龍門石窟的佛首究竟是如何流失到海外的,但是可以肯定佛首時1930年之後被盜至海外,因為日本學者《支那文化史蹟》的照片拍攝於1920年。

蘇富比拍賣會上,出現中國流失的珍貴文物,在起拍前悄悄撤拍

因此很遺憾的是,我國的龍門石窟研究員的負責人表示,因為我們所有的判斷都基於拍賣會提供的照片,並沒有見到佛首實物。而且佛首的擁有者並不願意透露該佛首的位置在何處,因此我們無法進一步的進行研究和判斷。世界上最難過的事情,莫過於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卻因在別人的手裡而無能為力。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