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友在歐洲買畫冊,稱此畫不火天理難容,專家無奈:心裡要有點數

藏友在歐洲買畫冊,稱此畫不火天理難容,專家無奈:心裡要有點數

藏友王義,來自遼寧撫順。帶來的藏品是一本畫冊,這些畫跟平時見到的冊頁畫很不一樣,它是立體凸出來的。這是王先生在歐洲買的,王先生的妹妹定居瑞士,因此每年妹妹都會邀請王先生一家去歐洲待一段時間。

藏友在歐洲買畫冊,稱此畫不火天理難容,專家無奈:心裡要有點數

這本畫冊就是他們一行人出去玩,正好在瑞士的一個鄉村古玩店裡看到的。當時王先生看到那裡頭的畫,覺得畫得不就是中國人嘛?但是又覺得哪裡有什麼不一樣。無論如何,看到了就是緣分。因為他不會說外語,還是讓妹妹跟店家對話,最後給了人家人民幣3萬塊錢。

藏友在歐洲買畫冊,稱此畫不火天理難容,專家無奈:心裡要有點數

自從買了那個畫冊之後,王先生心裡就開始特別在意這類畫。有時間去古玩店逛的時候,首先就是看看四周有沒有類似的畫冊。王先生每年都回去歐洲呆兩三個月的時間,而且他們經常自己開車去意大利、羅馬等地方的古玩市場看,幾乎見不到類似的成冊畫。因此他覺得這個畫冊一定很有收藏價值,不火簡直天理難容。因此想讓專家看一看,究竟是什麼年代,到底有沒有收藏價值。

藏友在歐洲買畫冊,稱此畫不火天理難容,專家無奈:心裡要有點數

專家看過之後,解釋這種畫叫做通草畫。一種叫木通樹的小灌木,用它的纖維做成了紙。那麼在這種紙上作的畫叫做通草畫。這種畫在國內其實並不怎麼流行,它主要是在十六七世紀的廣東一帶。那個時候的清朝施行閉關鎖國,因此東西方的交流只能通過一個地方,就是廣州十三行。西方人迫切的希望瞭解神秘的東方文化,因此海上貿易中就又催生了一個商機。

中國廣東一帶喜歡用通草作畫,因此這種通草開始大量的出口到歐洲國家。西方人將這種通草畫冊,看成是一種中國的明信片。畫中主要的題材主要是人物,街頭巷尾的寫實場景等,歐洲人喜歡通過這種方式瞭解東方帝國,而那種大紅大綠的顏色對比,也迎合西方的審美。專家鑑定這本通草畫冊是從清代嘉慶、道光、咸豐年間的清政府大量出口到歐洲去的通草畫冊真品。

藏友在歐洲買畫冊,稱此畫不火天理難容,專家無奈:心裡要有點數

通草畫屬於工藝美術的作品,都是大批量生產,因此存世量多。 對於這類通草畫的認知,尤其是在國內其實並不高。因此王先生能夠在歐洲撿到這樣的一本通草畫冊,機會相對於中國來說還是較多的。在歐洲的很多古玩店和跳蚤市場上,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畫,而且是用鏡框裝裱。

通草畫承載的著傳統文化的技藝與傳承,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有一個很好的認可和價值。在國內這樣的通草畫被賣到2千元一張,平時見得也都是單幅,像這種十二張一整套的確實少見。最終專家給出的估價是1.6萬元,這個價格距離王先生的心理預期價格還有很大的差距。王先生首先就對專家的估價提出了質疑,參考過去的通草畫冊的拍賣記錄,這類十二張一套的成交價一般在10萬以上。專家這根本就是給他剪掉了一個零啊!

藏友在歐洲買畫冊,稱此畫不火天理難容,專家無奈:心裡要有點數

面對氣憤的王先生,專家很無奈的對他說,“拍賣固然有成交價,但是拍賣的成交價真實與否,究竟是哪一家拍賣公司拍的,這些都是需要大家仔細思量的問題。拍賣的成交價只能作為一個參考,但是卻不代表它就是市場認同的真實價格。希望你在這一方面,還是得心有有點兒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