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起跑線?不如避免倒在終點前

贏在起跑線?不如避免倒在終點前

文 | 卓訓

贏在起跑線?不如避免倒在終點前

2001年開始,家庭教育界開始關注“起跑線”的問題,並以一篇“怎樣才能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引發家長們的討論。

現在,家長都重視對孩子的培養,懷孕期間,進行胎教,孩子剛會說話,教孩子背唐詩,上學了,不惜一切代價上雙語學校,重點學校。孩子上了初中、高中,更是把孩子拱了起來,只是學習學習再學習,其他一概不用操心。能學習的工具書,能補身體的營養品,寧可自己勒緊褲腰帶,也要給孩子買,花多少錢從不皺眉頭。目的就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贏在起跑線?不如避免倒在終點前

當父母的心可以理解,卻沒關心到點子上。我們可以細心地觀察一下,學習特別好的孩子,學習並不那麼緊張,父母也很少操心;也沒有眾多的高級營養品補身體。該學的時候學,該玩的時候玩,悠閒自得,遊刃有餘。

之所以能這樣,應該說是父母給了孩子一個高智商的基礎,這才是最主要的方法。一個人具備一個高智商的基礎,加上外在因素的恰當引導,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成功的幾率會高很多。而多數的人們並不知道這一點,為了孩子費心費神的忙了十幾年,不但事倍功半,好多結果也事與願違,甚至可能讓孩子倒在終點之前。

所以家長有必要去追求起跑線相差一米還是兩米麼?

贏在起跑線?不如避免倒在終點前

隨著家庭教育理念越來越豐富,2010年到2011年以後,家長最常接受的理論慢慢由“起跑線”過渡到了“靜待花開”理論。

曾經有位博主認為:“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的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顆還沒動靜就著急,相信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的看著長大,陪著他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待花開。”

贏在起跑線?不如避免倒在終點前

這樣“靜待花開”理論以它的科學合理性讓父母們一度又認為孩子的培養的確不能急,要給他們充足的成長自由。

但是,很多家長並沒有真正懂得這句話的含義。他們只看到了“靜待花開”,而忽略了“默默耕耘”。

贏在起跑線?不如避免倒在終點前

當你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優秀,“別人家的孩子”邏輯思維強,“別人家的孩子”運動能力好的時候,請別忽略了,每一個“別人家的孩子”身後,都有父母的陪伴參與和成長引領。

怎樣接納孩子成長的“不同節奏”?

贏在起跑線?不如避免倒在終點前

家長要了解孩子成長的規律。

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特點:順序性、不平衡性、階段性、個別差異、分化與互補的協調性。

贏在起跑線?不如避免倒在終點前

兒童的生理成熟先於心理成熟;每一個年齡階段兒童發展水平和特點的充分實現,將有助於其後的發展,否則,下一階段的發展將會受到一定阻礙;兒童的身心發展歸根結底是兒童個體的發展,尊重和順應兒童個體發展的差異性,是促進兒童整體發展、擴展兒童發展範圍的根本道路。

贏在起跑線?不如避免倒在終點前

心理發展的關鍵期

贏在起跑線?不如避免倒在終點前

贏在起跑線?不如避免倒在終點前

家長教育孩子的理論,沒有“一招鮮,吃遍天”。

無論是“起跑線”還是“靜待花開”教育理念都有可取之處,無論中式還是西式教育也都有優勢劣勢,關鍵在於進行教育時要遵循孩子的年齡特點、學習規律,不能“目中無人”、“拔苗助長”;

贏在起跑線?不如避免倒在終點前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區教育在人的發展過程中具有的引導作用,導致教育不作為現象的發生,它有相當一大部分的客觀環境影響因素,家長要時刻注意這些因素的影響。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特點,接納孩子成長的“不同節奏”,有針對性地進行積極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