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催孩子越拖拉!父母不妨試試“四葉草法則”,讓孩子更利落

但每個家長在面對做事拖拉、磨蹭的孩子時都感到無可奈何,分分鐘從“溫柔媽媽”變成“暴躁媽媽”,每天都會上演“兵荒馬亂”的催娃模式:

早上催起床:第一遍不起,第2遍哼哼唧唧,第3遍才會不情不願地起床;晚上催睡覺:都已經快10點半了,還坐在地毯上玩玩具,越催越拖拉。

幾乎每家都有一個這樣的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情總是要拖到最後才行動。

家長們心裡肯定在想,到底用什麼方法才能改掉孩子拖拉的壞毛病?不妨試試“四葉草法則”。


你越催孩子越拖拉!父母不妨試試“四葉草法則”,讓孩子更利落


“四葉草法則”是什麼?

四葉草法則同四葉草一般,擁有的4片葉子,每片葉子都代表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分為4個步驟,對孩子的壞習慣、壞行為進行循序漸進的改正。

第一片葉子:提前約定,讓孩子對計劃或約定有一個清晰的概念;第二片葉子:制定目標,讓孩子有一個確切、可努力、實現的方向;第三片葉子:有限選擇,在規範孩子的基礎上,給予孩子選擇權;第四片葉子:認可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有價值,滿足自我價值感。


你越催孩子越拖拉!父母不妨試試“四葉草法則”,讓孩子更利落


父母如何利用“四葉草法則”?

第一步,與孩子形成約定,制定規矩

很多時候孩子不知道自己接下來需要做哪件事、需要什麼時候去做、用多長時間完成這件事。

尤其是4歲以下的孩子,還沒有建議清晰的時間意識,如果父母不提前對孩子說清楚,孩子就不清楚自己要做什麼,更不會有緊迫感。


你越催孩子越拖拉!父母不妨試試“四葉草法則”,讓孩子更利落


因此,父母要提前與孩子定好規則,將孩子需要做的事情,做一件事情需要多長時間,清晰明瞭的告訴孩子。

比如早上起床要先穿衣服需要5分鐘、然後刷牙洗臉、吃飯需要20分鐘。讓孩子對所有的事情、順序心中有數。


你越催孩子越拖拉!父母不妨試試“四葉草法則”,讓孩子更利落


第二步:制定一個合適的目標

對孩子來說,目標不能太難,也不能讓孩子太輕鬆達到。最合適的程度,是孩子稍微努力才能夠得到。

家長將目標設定在一個具體的事件上:

比如很多家長都想養成孩子獨立閱讀的習慣,可以給孩子設定每天15分鐘的閱讀,每堅持10天或半個月就能得到獎勵。


你越催孩子越拖拉!父母不妨試試“四葉草法則”,讓孩子更利落


第三步:提供選擇,避免孩子在一件事情上猶豫

有時孩子在做事時並不是故意磨蹭、拖拉,而是在遇到一件事時不知道怎麼做。這種情況下,孩子會在這件事上浪費大量的時間。猶豫自己到底應該怎麼做。


你越催孩子越拖拉!父母不妨試試“四葉草法則”,讓孩子更利落


比如,孩子穿衣服時,不知道要穿哪件,總是在糾結自己要穿什麼。此時媽媽就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選擇,“今天穿藍色的裙子還是黃色的?”

幫孩子度過糾結、猶豫的階段,節省時間。


你越催孩子越拖拉!父母不妨試試“四葉草法則”,讓孩子更利落


第四步:認可孩子,給予適當地誇讚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孩子拖延一方面是因為時間概念,一方面是因為對自己不夠自信,擔心會犯錯。

4歲左右的孩子,身體發育的速度跟不上認知發展速度,經常會出現想繫好釦子卻系不上而發脾氣的情況。如果此時父母隨口批評2句,孩子會更不信,進行自我否定。

在孩子按照約定完成一件事情時,家長不要吝嗇自己的誇讚。

比如,孩子按時起床,家長可以說:“真是個守時的孩子。”誇獎也要落在具體的一件事上,更容易讓孩子有自我價值感。


你越催孩子越拖拉!父母不妨試試“四葉草法則”,讓孩子更利落


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當孩子1歲起,自我意識就已經開始飛速發展了,孩子渴望靠自己完成一件事,父母一定要抓住這個時期,學會利用繪本等工具,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