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獨立,關鍵不在於這樣的幫不幫忙

近來聽說陸毅幫女兒背書包的照片引發了一些熱議。這個倒很有意思。

培養孩子獨立,關鍵不在於這樣的幫不幫忙

基本分兩派:贊同的,和不贊同的。

贊同的,覺得幫忙背書包沒什麼問題,況且孩子的書包真的很重。

不贊同的,覺得孩子這麼大了,自己的事自己做,這樣有點寵。

個人覺得,說得都不是沒有道理。但是,覺得關鍵點,不是這樣一個幫忙背書包的行為,而是作為爸爸是出於什麼去背這個書包?

培養孩子獨立,關鍵不在於這樣的幫不幫忙

其實,培養孩子獨立,在孩子還小的階段,從幼兒園開始吧,真的不在於外在一個形式,而是我們的出發點。

比如孩子其實到了會自己穿衣服的年齡,但是某一次,孩子要讓媽媽幫忙穿衣服,這時該幫還是不該幫?

實際上沒有標準答案,沒有應該不應該。而是,媽媽如果幫了,是懷著怎樣的心態。是感受到對孩子的愛,就像幫孩子穿一下;還是覺得孩子怎麼穿衣服都穿不好,磨磨蹭蹭的。

前者,孩子同樣感受到的是愛,是媽媽對自己的愛。而後者,孩子也能感受到其中媽媽的不滿。那這些感受的不同,也就會影響親子間的關係,影響孩子內心對自我的評價。

培養孩子獨立,關鍵不在於這樣的幫不幫忙

所以有人說爺爺奶奶把孩子寵壞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還不懂感恩。因為,爺爺奶奶的出發點是,捨不得讓孩子做,或者認為孩子還小,不會很正常,要幫忙很正常。所以,很多時候也做的過了,幫的忙過多了。而孩子感受到的也是,和爺爺奶奶類似的理所當然。

而如果我們懂得界限,回到當下,幫忙是出於愛,而不幫忙完全是可以的,孩子其實是明白其中的差別的,孩子其實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而爸爸媽媽也不是理所當然要幫忙的。孩子也不會因為你的幫忙,及真的不會做這件事了,不獨立了。

培養孩子獨立,關鍵不在於這樣的幫不幫忙

所以,每時每刻的情景不同,也許你的選擇就不同。有時會幫忙,有時會不幫。但,那份愛,都一樣,始終在那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