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與和珅的關係

劉墉比和珅大了30餘歲,劉墉入朝為官時,和珅才剛剛出生。然而和珅的仕途平步青雲,晉升的速度比劉墉快得多。兩人同朝共事20多年間,他們之間的官職地位始終不平等。劉墉的官位遠在和珅之下,受到的信任也遠遜於他。可以毫不客氣地說,要跟和珅鬥,劉墉還不夠格。

劉墉與和珅的關係

實際上,乾隆四十七年(1782),劉墉再度調回京時,和珅已是皇帝面前炙手可熱的大紅人。他明哲保身,對和珅採取了一種不依附、不對抗的態度,表現出一種圓滑世故。他有可能跟和珅開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但絕對不會公開對抗。

劉墉與和珅的關係

不過劉墉在任官期間確實與和珅有過一次正面較量。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月,御史錢灃參劾山東巡撫國泰夥同布政使於易簡貪贓枉法,並以向皇帝納貢的名義大肆搜刮錢財,以致各州縣倉庫虧空。國泰是乾隆妃子的伯父,與和珅往來密切。在錢灃參劾之前,國泰也被大學士阿桂、大將軍福康安聯名彈劾過。乾隆帝招來山東布政使於易簡詢問,誰知於易簡和國泰是一夥的,於易簡一口咬定國泰並無劣跡,只不過行事過於嚴厲。乾隆帝相信了於易簡的話。後來錢灃又上書參劾,或許是過分相信於易簡,或許是也想弄個水落石出,乾隆帝放手讓人去查,下諭委派尚書和珅、左都御史劉墉、工部右侍郎諾穆親為欽差大臣,與錢灃一同前往山東查辦此事。

劉墉與和珅的關係

錢灃知道事態複雜,他一個人微服先行,前往山東秘密調查。和珅有意袒護國泰,暗中派人向他通風報信。國泰得知消息後,趕緊向商賈勒索錢銀,存放在庫中,暫時掩飾了虧空情況。在劉墉的提示下,錢灃發現庫裡的銀兩成色不純,通過盤詰庫吏得知,這些銀兩是從各商鋪借來充數的。他出告示叫各商鋪前來認領,如果不來認領,便將其銀沒收入庫。於是商賈紛紛前來認領,庫藏為之一空。此案真相大白,國泰和於易簡下獄。六月初,乾隆帝勒令國泰、於易簡在獄中自盡。

劉墉與和珅的關係

在這一案中,劉墉秉公行事,案子辦得漂亮,卻因此得罪了和珅,甚至也開罪了乾隆帝。嘉慶四年(1799)正月,乾隆帝駕崩,嘉慶帝立即向大貪官和珅開刀。劉墉奉旨查辦和珅結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為了避免案件擴大化,給朝廷帶來過大的震盪,劉墉向嘉慶帝提議儘快了結此案。嘉慶帝接受了他的建議,在處死和珅的次日,發佈上諭宣佈此案已經完結,以此安撫人心。劉墉不以私人恩怨處理公務,贏得了朝中大臣的交口稱讚。

嘉慶七年(1802),嘉慶帝駕幸熱河,命劉墉留京主持朝政。劉墉處事條理分明,與他在乾隆朝時的懶散敷衍成了鮮明的對比。嘉慶九年(1804)十二月,劉墉卒於任上,享年85歲,諡號文清,入祀賢良祠。他的一生,將為官之道發揮得淋漓盡致,保全了身家性命,得以壽終正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