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太拿自己當回事,會失望的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隻螃蟹在水底傲然獨步,漁夫用竹竿在它背上輕輕敲了一下,螃蟹立即暴怒,喊到,

你是什麼東西,膽敢冒犯我!

於是鉗住竹竿不放,直到漁夫把它提出水面,它還在氣衝斗牛。

螃蟹終是死在了自己的狂傲上。

其實做人也是如此,人人都渴望世界以自我為中心,處處順心,事事順意。但現實卻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太拿自己當回事,是會失望的。

1你怎麼總是委屈

別太拿自己當回事,會失望的

曾在公司遇到一位小姑娘,對她最大的印象是,她好像總有受不盡的委屈。

公司沒有安排給我關鍵的工作,我不高興;

領導給我安排的這份工作,太煩,我不喜歡;

為什麼我要歸這個部門管理,我不想遵守......

每份工作不出一個月,她就總會有諸如此類的委屈與抱怨,好似所有的工作都在針對她一個人。她也因此工作了不少,卻始終一事無成。

生活中,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有的人好像特別幸運,整天樂呵呵的;有的人好像總是不幸,各種奇葩事都能遇上。

一開始,我以為是因為運氣,後來越來越發現,哪有誰是特別幸運,只不過是有的人能看清生活的本質,依然選擇熱愛生活;

而有的人太過以自我為中心,所以一點風水草動就委屈不已,好似全世界都在與自己作對。

可世界上終究沒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哪怕是鐵飯碗,你也要承受一眼望到頭的枯燥生活,也要忍受複雜的人際關係,如果不能跨越自己內心的那道坎,那麼,無論到哪,都會一樣委屈。

傑克·倫敦在《海狼》中說,

每一個人都把自己當作鑽石,而在別人看起來,卻只不過是鑽石的同素異形體:炭。

做人,永遠不要太拿自己當回事。有人把你當手心裡的寶,也會有人拿你當腳底下的草。

沒有人有義務時時刻刻來照顧你的感受,如果在一個地方覺得委屈,尚有可能是這個地方不對。如果到哪都覺得委屈,多半是自己心態出了問題,需要調整。

當然,這不是要你委屈自己,而是希望你有忍受委屈的能力,也有敢於說不的底氣。畢竟人最怕的,是既受不得委屈,也沒有逃離的實力。

2委屈是可以選擇的

別太拿自己當回事,會失望的

網上有這樣一段話,

20歲時,我們顧慮別人對我們的想法;

40歲時,我們不理會別人對我們的想法;

60歲時,我們發現別人根本就沒有想到我們。

很扎心,但也很真實。

其實,很多時候委屈也好,傷心也罷,別人或許佔了很大一部分原因,但更關鍵的還是自己。

一直很心疼一位阿姨,她的前半生過的並不快樂,丈夫對家庭不管不問,她獨自一人負擔起養家的重任,受了不少委屈。

好在後來隨著兩個孩子漸漸長大,丈夫洗心革面,迴歸了家庭。

按說一切都在按好的方向發展,但阿姨卻始終走不出年輕時的陰影,人前人後一遍遍訴說著自己的不幸,

結果不僅讓周遭人看盡了笑話,對她避而遠之,自己也不斷沉浸在過去的痛苦中無法自拔,夫妻關係痛苦不堪,甚至兩個孩子也一度失去了對婚姻的渴望。

面對越來越糟的生活,阿姨總是感嘆,

我都這麼慘了,為什麼大家都不理解我,不多安慰我。

其實,大家也不是冷血,阿姨年輕時的委屈大家也都能感同身受,但也正如尼采說的,

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這一切不是阿姨的錯,相反,整個事件中,她是最大的受害者。

但她一直過多放大了自己的不幸,期盼所有人都來為她曾經的委屈買單,這是不現實的。畢竟如果不尋求自身心態改變,誰也解救不了她。

生活中的確有許多的無奈,我們也要學著應付各種各樣的“難”。過去無法改變,但我們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既然選擇繼續,那麼就要適當把眼光從那些過去的委屈上移開,著眼於當下。

很多委屈是自己給自己的,很多以為永遠不會過去的事情,不再提及,過著過著也就過去了。

沒有人喜歡委委屈屈地生活,也沒人會對你的委屈負責,想要過得不委屈,就要學著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學會改變。

3要把自己當回事,也別太把自己當回事,會失望的

別太拿自己當回事,會失望的

生活中,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付出可以換來一些理應的回報,也會不由自主的,對身邊的人有一些期待:

你是我的老闆,我這麼付出,這麼努力,理應得到你的看到、你的肯定,哪怕是一句簡單的“你辛苦了”……

你沒有,我委屈。

你是我的親人,我事事為你考慮,把你的需求看得比自己還重要,你理應感謝我,珍惜我……

你沒有,我委屈。

你是我的朋友,我曾經掏心掏肺對你,把你當成自己人,你理應也真心對我......

你沒有,我委屈。

有人將這一狀態歸為玻璃心,是脆弱。

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正常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的心理落差,委屈本身也不是錯,錯的是太過執著於“我是對的”這種過於以自我為中心的情感錯位。

太拿自己當回事,就容易感到委屈,容易失望。餘生,我希望你,

學會愛自己。不過度寵溺自己,也不委屈自己。

覺察自己的內心。每次感到委屈,我們都可以讓自己先從情緒裡抽離出來。冷靜思考委屈來自哪裡,我的需求合不合理。

主動爭取你想要的效果。生活是可以自己選擇的,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也只有自己最清楚。

最後記得,別看輕自己,也別太拿自己當回事,活得舒服,不能僅靠別人來順應你,更多的還在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