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請讓自己避免成為“畫圖的”(下)

設計師,請讓自己避免成為“畫圖的”(下)

上期從幾個方面聊了一些作為設計師如何秉持職業態度的觀點,它可以讓你從骨子裡映襯出設計師的內在美。但在外人看來,你可能還只是個不願“畫圖”不願隨波逐流的倔強異類而已。本期就來聊一聊,如何通過散發內在美,改變你在吃瓜群眾眼中的地位。(如果你還沒看過上期內容,點此傳送直達)

設計師和吃瓜群眾的唯一區別,是專業知識儲備及應用的區別。

注意,不單單是儲備。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信息迎來大爆炸時代,設計行業涉及素材、作品以及產品的高牆也早已倒塌,任何人想要蒐集任何內容也只是需要敲幾下鍵盤的事情。雖然不能像經常接觸某類信息的專職從業人員可以將該信息像固態硬盤一樣在頭腦中長久保存,但人類大腦的閃存功能也是不可低估的,可以在短時間內強化記憶印象。

這也產生了一個不可避免的流程鏈條:吃瓜群眾要做設計--檢索相關信息做參考--對接設計師找靈感。這時如果設計師直接把固態硬盤裡面的內容倒出來給吃瓜群眾展示,沒有進行翻譯解析和分析說明,那麼在這個階段雙方儲備量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很難體現出設計師在專業性方面的優勢。

這也引出了本篇的第一個建議:加強內功建設是設計師成長的唯一出路。內功建設涉及到儲備和應用兩方面。

上文講到的通過互聯網來進行專業知識儲備只是外行的做法,看到成品效果只能觀其表面,瞭解設計主題和如何搭建設計方案才是設計師要深入研究的方向。方法有很多,可以通過見面拜訪、專業解析、同行溝通等渠道來儲備;隨著國際化大門的打開,國際交流機會也逐步增多,對於讓眼界與國際接軌提供了相當大的幫助。

除了通過開闊眼界豐富認知和儲備應有的設計元素及設計理念以外,設計師的內功儲備工作還需要在施工及產品上下更多功夫。這是成手設計師與新手設計師的主要區別之一,也是家裝業主最關心的內容且沒有之一(新浪《2018中國新中產家居消費指數報告》數據顯示,30-45歲的中青年已經成為家居消費主力,而在家裝過程的消費關注點中材質的安全性和環保性佔70%;裝修的實用性佔55%;裝修的設計風格佔42%;裝修的性價比佔35%;裝修的使用壽命佔25%)。這兩項內功的練成,無一例外的都需要花去設計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一個趴工地不停學習工藝,另一個泡賣場深入瞭解產品。

在儲備基礎上與吃瓜群眾有了本質區別之後,就要開始養成將儲備轉化為可應用的自有資產的習慣了。這裡說的是習慣而不是能力,因為能力需要靠天分和後期鍛鍊,而習慣只要靠勤奮就夠了。說起來雖然簡單,你只需要做兩件事即可,但做起來可並不是一回事。

一、在儲備過程中,遇到每件事都想想如果自己是實操人會怎麼做?不論是設計、施工還是產品選擇。有沒有其他更有效的替代方案(雖然這個項目用不上但可以作為思路的拓展)?能不能通過設置標準來提高以後的效率及滿意度(做到標準化複製是家裝室內設計一直以來的痛點)?這樣,儲備的應用轉化過程基本就可以完成並變為為自有資產了。

二、將自己置身於業主的角度,不同需求的業主的角度。在看到你給出的設計方案和服務時會有哪些考慮?包括品質、成本、應用場景等等。這主要是強迫自己發現自身性格喜好以外的其他性格對同一件事的不同考量。避免做設計時的一意孤行。

不知道你發現了沒有,設計師之於建築設計、商業設計、工業設計、服裝設計、室內設計(工裝)等等在自己的獨立領域之內都有為人津津樂道或首屈一指的大師,但唯獨家裝室內設計很難找出一個家喻戶曉的大師。

而據全國工商聯傢俱裝飾業商會撰寫的《中國家裝行業2018發展藍皮書》中指出“中國家裝(室內)設計仍未能進入中國設計的主力陣容,未能贏得設計行業應有的認同,其中原因值得深思”的內容,也側面印證了這個尷尬的事實。

深思緣由,文叨認為除了上篇提到過的家裝室內設計師過多的營銷屬性致使其設計師屬性不夠純粹以外,還有一方面是其輸出的設計大多隻能停留在“草案”階段而距離“作品”還相去甚遠,就像專業人士不會認可小學生的作品一樣。

以工裝室內設計為例,單是設計方案的施工圖所涵蓋的項目數量和細緻程度就是家裝設計所不能望其項背的。平面、立面、頂面圖紙的完善度不談,設計師在經過現場勘察後會將實際情況融合到設計方案中,從而通過刨面圖明晰各項工藝且給出施工標準,圖紙可以直接指導工人施工,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產品選擇制宜。而家裝設計師則是一面要聽從工長建議,一面要考慮用戶意見,讓原本的項目執行人和不專業的客戶參與方案設計其中,並影響設計方案的落地,簡直匪夷所思。

再說在設計方案製作過程中的產品選擇問題。雖然相較於工裝,家裝具有更多的個性化和更高的自由度,但設計方案僅停留在效果圖階段無法充分落地的原因卻並不全部因於此,或者說大部分都與此無關。而是我們自己留給設計的時間太少太少了,急迫的營銷慾望,急迫的簽單慾望,急迫的想要表達出自己的專業性,讓我們沒有時間充分思考方案、充分了解需求、深入調研產品,也讓客戶一步步遠離我們和我們的設計草案,從而使我們的方案只能停留在草案階段。

上學的時候,也許你沒有發現或早已忘記,其實每一個用心做過的設計方案都可以稱之為作品而不是草案。因為是在既定模型中實現,所以不會被老闆催著簽單也不會因為主推商家有產品上限制,從而方案的主題、完整度和細緻度都得以展現。要在現實項目操作中找回那種感覺,需要你把心慢下來,頂住外在壓力,並且把那時天馬行空和不切實際的想法變成項目中的實際情況和對真實產品的應用。

雖然市場、客戶以及從業環境都不會在這方面要求你,但如果你自己也選擇隨波逐流,是無法從萬千家裝設計師中跳脫出來成為凸顯內在美的鮮明個體存在的。只有“嚴格要求自己,以作品態度來做方案,不做草案”才是關鍵所在。當然,如果沒辦法得到諸多的支持來貫徹設計態度,那麼就要“自行構造真實客戶場景,為自己,持之以恆的輸出“假象的”設計作品”了。

說句題外話,當你的作品達到了量變向質變的跨越時,那麼,你距離家裝設計師的必然轉型也就不遠了。

大家都知道梵高,一個生前窮困潦倒,死後卻富可敵國的人。

梵高一生創作了無數偉大的作品卻曲高和寡無人問津,很多人感嘆生前就應有的讚譽給到他,是否會對其作品的創作有推波助瀾的作用?也有後人對其提出過相反的評價:人窮就不應該畫畫,雖然對世界是偉大的,但對自己卻是委屈的。略顯激動,話中卻也有心痛和惋惜。

相較於家裝室內設計師的方案創作,肯定是到不了曲高和寡的地步的,因為需求的體量決定了總會有人為之買單。但是從上述實例來分析:於設計而言,還真的是需要一點虛名的。特別是在現有市場條件之下,不單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問題,而是酒太多了。

自現代文明形成以來,造星服務就沒有停止過。影視圈有TVB和港姐,音樂界有超級女聲和中國好聲音,商圈有傑出青年企業家和年度影響力人物,甚至依靠互聯網都能打造網紅個體和店家。所以,家裝室內設計做為商業服務行為也有其自成一派的造星體系,雖未形成成熟的付費和包裝機制,且大多還與銷售利益互通有無,但對於提高設計師身價和小範圍內話語權還是有一定幫助的,畢竟人靠衣裝馬靠鞍,用戶不會通過你平凡無奇的外在形象和拿不出手的榮譽看到你華麗且富有內涵的深邃。(具體是哪些派系和機構在這裡就不展開了,有興趣可以把你知道的留言)

觀點延展:在文叨看來,設計師的影響力不應該僅停留在派系內部的小圈子裡,雖然對個人經濟效益有幫助,可是於行業發展進步並無益處,甚至會產生阻力。任何行業的發展都脫離不了學術研究和技術進步這兩個因素,家裝室內設計作為人力主導型產業,現階段且很長一段時間內技術只可能作為輔助角色出現,而人對該內容的持續深入研究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思想碰撞卻能產生出創新和進步的推動力,只可惜小圈子的固步自封恰恰是其最大的阻礙。

在發展中的設計師有時觀點獨特,但很難脫離派系而獨立存在,可謂是人微言輕了,就算拼命吶喊也無法激起一朵浪花。所以行業的交流和發展重任更多的落在了已經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家肩上,拋開派系的見地之分,迎接百家爭鳴之勢,是家裝室內設計發展的必經之路。

設計雖然從屬於藝術創作,但並不等同於藝術。藝術需要獻身精神,除了狂熱者沒有人想要越雷池一步;設計更像美麗的圍城,有著高大深厚的城牆但並非不可逾越,它的神秘不斷誘惑著外面的人想進來一探究竟。每個人進來的目的都不一樣,有的人是因為熱愛,有的人是因為好奇,有的人是因為它處於風口方便撈金,有的人是因為迫於無奈別無他法......

上篇中我提到過兩個朋友,一個是在疲勞工作下產生了信仰崩塌從而決定放棄,另一個則在生活穩定後開始了價值追求選擇進入。文叨相信,做設計,別做畫圖的,它是一個可以做一輩子的職業,並且讓你臉上常伴笑容。

感謝作為家裝室內設計師的你,為之努力和付出,不論曾經、現在或是將來!


關注設計雜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