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题发挥】从装修公司跑路聊新手设计师的入职抉择

【借题发挥】从装修公司跑路聊新手设计师的入职抉择

苹果装饰跑路了,家装e站也说倒就倒了,好像突然之间家装公司暴雷的速度有了赶超金融理财的趋势,除了惋惜,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中装协秘书长孙晓勇先生的一席话:在家装这个圈子,只有大小的企业,没有大小的品牌。

可能有人会存在质疑,品牌怎么会不分大小呢?难道某某日盛和游击队是一个等级吗?当然不是一个等级,但多数情况下仅仅停留在规模层面。文叨一直认为品牌所指的是一家企业为客户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为客户带来的直接效益与增值效益,由此来看,在装修和设计的结果上两者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并不存在本质差异。

你可能会说大企业的设计师专业能力更强经验更足,但人员是流动的,说不定今天在这儿明天就去了那儿;你可能还会说大企业售后正规有质保,但游击队也可以做到热情且耐心的随叫随到;你更可能会说大企业资历雄厚更可靠,可文叨却见过太多做了十几年的夫妻店......举这些例子并不是为了证明大企业与小企业相比没有突出优势,而是告诉你别再在一棵树上吊死。家装行业并不比其他行业,大企业并不拥有垄断性的优质客户、人才与资源,也许能让你青睐的老师就在一个你看不上的小企业里面。

接下来我们进入本篇的主题,来分析分析在大企业和小企业就职的各自优势,给刚入行和正在犹豫踌躇的新人分享一些经验,认清自己想要的,少走一些弯路。

大企业的优势

首先,由于规模优势,资源认知会很快。家装这个行业很大,作为设计师至少要了解设计、施工、辅材、主材、设备、电器等等才可以把硬装玩儿转,有些做全案设计的还需要了解家具、软装、配饰的产品和搭配问题才能为客户交出一份满意的方案;但家装这个行业确实也并不大,就那么几项工艺、那么几个品牌、那么几个卖场。在大企业,你可以借助平台优势认识更多的人,接触更多的产品和资源,正因为这个优势,初入行业的设计师能够对家装设计所涉及的内容有快速且系统的认知,但也就停留在认知层面,要想全部了然于心,是需要付出很大时间成本的,这点谁都一样。

其次,你的职业发展规划会更清晰。由于大企业分工的细化,每个人工作内容不会太杂,销售、方案、制图相对责任清晰,新人入职后不久就能够发现自己喜欢做什么或适合做什么,快速理清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规划以后的发展道路。也有人会质疑,这样做设计师,岂不是被限制的死死的,而且成长速度不是太慢了吗?这只是相对而言,一是近几年家装快消品的策略把很多新人硬挂设计师头衔产生了一定的浮躁心态(这种行为产生的整体水平下滑我们暂不讨论),二是设计师营销属性根植行业人才意识深处产生的“综合型”设计人才的偏执想法。文叨一直认为:静下心来,找对方向,稳步发展,才是正途。

其次,在某个方面的能力可以得到深入培养,从而增加存活几率。说这一点就要讲到家装行业本身的发展,2017年家装公司被抹去1/3,2018年又被抹去1/2,2019年乃至以后,随着国家精装房政策的推行,家装公司生意越来越不好做,新房装修市场向二、三线城市转移,一线城市则向存量房转移已是必然趋势。这时设计师的就业环境由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家装公司势必会留下出单能力最强的人以保生存,并配以成本合理且最能高效做业务支持的人来辅助运营(比如某大型装饰集团现已优化掉自有工程管理部门转为第三方监管)。面对面包和理想,我想大部分人还是冷静的,那么这时大部分原家装从业人员就要转型,而拥有一技之长,也可以快速跨行业完成转型,比如制图能力好可以去设计院,销售能力好可以去其他直面消费者的行业,方案能力优秀可以去设计公司等等,而所谓的”综合型“人才则大多数会成为鸡肋。

最后,在大企业能够第一时间感受到行业的动向。市场的动荡不会对小微企业产生多大影响,但大型企业对于市场的嗅觉却是非常敏感的,不但要及时发现并顺应趋势,有时为了做到领先还要主动创造趋势。比如技术的更迭、整装的兴起、VR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些都与设计师息息相关的,只有走在时代的前沿,才可以做那个最潮的仔。

小企业的优势

在说到小企业的优势之前要讲两个前提。因为家装创业门槛相对较低,并不是所有小企业都适合供职,比如那些不讲究服务品质还一心逼你不断出单的企业就是最典型代表,这是第一个前提。二是由于小企业多数管理较为松散,人很容易懒散,作为设计师如果不能做到对自己认真负责并自律的话,也并不适合在小企业发展。

其一,在小规模家装企业中,最明显的优势就是成长速度快。这个快也是相对的概念,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由于人多、竞争激烈,一个新手小白到拥有独立服务客户的能力一般要经历2年左右的时间,而在小企业中,企业主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单量,在培养新人时多采用速成方式,趴一个月工地,逛两个月卖场,师傅带三个月服务经验,一般半年能够出徒,至于设计能力方面还都是吃学校的老本儿,对于设计上新理念新趋势的掌握是就更弱了,但对一般业主来说够用。一般在小企业摸爬滚打一到两年,跳槽再去大企业,面儿上的能力只要不算太差,均可以得到不错的晋升。

其二,能够很快接触到客户,将理论付诸实践。文叨在参加一些设计赛事时,经常见到主办方单独为在校生设立独立赛事的情况,在这个环节中可以看到很多不切实际但创意新奇的设计,如果运用到实际中有很多可取的点子,可是在参加工作之后,这些闪光点却在他们身上慢慢消失了。深思原因,可能有工作环境和压力的因素,但更可能的却是长时间无法触碰设计方案只去执行别人设计想法而导致的思想固化和创意畏缩。在小企业中,这种情况却能很大程度的改善,新手设计师能够对自己的设计想法做试验,并在业主同意方案后付诸实践,虽然有时会由于缺少经验而略有遗憾,但却能保持创作的热情。所以文叨在赛事中也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没有获奖的作品,并不是创意不足,而是缺少精致。

其三,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家装设计的本质,规避行业陋习。家装行业中引起交付客诉的原因多是由于从业者专业输出的细致度不足而产生的相互甩锅行为所引发的。而之所以要甩锅则是工作细分使每个人只对某个阶段负责,比如设计师按照方案出施工图,工长按施工图交代施工,但这个环节中如果出现设计不合理,工人也是按图执行的,从原则上看大家都没问题,业主确定了图纸,设计师交代无误,工人也没有失误,可问题就出在没有服务人员对这事抱有充足的热情上。

在小公司中,这个情况也可以有效缓解的。上文提到过小公司存活的出发点是口碑带单而不是业绩扩张,这就决定了企业主的行为模式,要么会选择要求员工把服务质量放在第一位,这个服务质量并不是最终的装修设计效果有多好,而是客户的感受层面要能体会到无微不至的关照;要么会选择亲力亲为对所有项目加以监管并设置直接与业主的对接渠道,耳濡目染之下,对新人必定会培养出一种服务的潜在意识。不论小企业的企业主采用何种方式,对新手设计师而言都是百利无害,能让其全身心投入到服务各个环节的深层次去思考,保证服务的主人翁精神。

讲了这么多,最后还是强调一下本篇的初衷,文叨并不是要给新人上课做指路明灯,而是把在哪种平台发展的利弊分享出来,让愿意在家装室内设计这个行业长久发展的人尽量避免做出与自己不适合的选择,少走弯路。


关注设计杂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