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的代際關係:不聽老人言,開心好幾年?

如今,網絡的發展給長輩和晚輩之間的關係也帶來了衝擊。以前晚輩都要聽長輩的,長輩有經驗有知識,年輕人什麼都不懂,長輩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所以有句俗話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現在情況似乎有了變化。有些長輩觀念有些過時,不適應新情況,甚至只知道單位編制鐵飯碗,不懂電腦網絡二次元,然後呢,還要求年輕人得聽自己的,讓年輕人很難受。所以有人就說:不聽老人言啊,開心好幾年。

這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哪一個對呢?

網絡時代的代際關係:不聽老人言,開心好幾年?

01 長輩的優勢

人非生而知之,我們都是在受教育中長大的。有時候遇到個好老師就能影響我們一生,回憶起來都讓我們溫暖感恩。當然也有不那麼好的老師,浮光掠影,打個照面就過去了,沒有留下印象。但是,這些老師不管好不好,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在教我們,都在把他們的學問傳遞給我們。這屬於“先生”教育“後生”

先生為什麼能教育後生呢?因為先生不僅是歲數大,而且有知識有文化。他們比年輕人知道的事情多,懂得的道理豐富,能夠把社會公認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觀教給年輕人。這樣年輕人走到社會上,就容易被社會接納和認可,能夠走上正道,取得成就。

網絡時代的代際關係:不聽老人言,開心好幾年?

還有一點,就是長輩的人生閱歷豐富。年輕人將來有可能經歷的事情,他們都經歷過了,所以已經有了經驗或者有教訓。長輩的經驗教告訴年輕人,年輕人就可以吸收經驗,避免犯過的錯誤,這樣就能夠比上一代人做得更好。

這也是為什麼古代有一些世家大族會越來越強大的原因。三國紛爭最後歸晉,司馬氏就是典型的世家大族。設想一下,如果司馬懿不聽他父親的話,司馬炎、司馬昭不聽司馬懿的話,每一代人都從頭開始,他們還能那麼強大嗎?正是由於下一代人總是站在前一代人的肩膀上再往前走,經過幾代人的積累,家族才會變得愈加強大和顯赫。

網絡時代的代際關係:不聽老人言,開心好幾年?

《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劇照:司馬三父子

02 網絡的優勢

到了網絡時代,情況發生變化了。有一些優勢轉移到了年輕人身上,老年人有些方面相對來說反而無知了,要向年輕人學習,才能跟上社會的步伐。這裡有三點原因:

  • 一是網絡本身結構的扁平化。網絡的結構不是金字塔,也不是樹狀圖,而是無中心化,每個人都是一個自主節點。那麼,每個人的自主性更強,相互之間的聯絡更靈活,而不是像傳統社會那樣只能一級級地對上負責了。
網絡時代的代際關係:不聽老人言,開心好幾年?

  • 二是知識更新節奏變快了。18世紀以前,知識更新速度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紀90年代以來,知識更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來,人類創造的知識比過去3000年的總和還要多。傳統社會,一個人讀幾本書就可以用一輩子了。據南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說,宋朝宰相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但現代人從小學到大學要讀十幾年的書,才夠用一輩子。網絡時代,更要活到老學到老。老年人如果不學習,照樣會與時代脫節,會被年輕人甩在後面。
  • 三是學習的渠道變多了。我們只要想學習,就可以在網絡上查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和知識,可以讀電子書上網課,參加自主學習項目。知識爆炸了,接觸的信息都接受不過來。我們匱乏的不再是物質財富,也不再是知識,而且能夠用來專注學習的時間;最稀缺的也不再是知識信息,而是從海量信息提取有價值內容的能力。
網絡時代的代際關係:不聽老人言,開心好幾年?

03網絡時代的長輩與晚輩

網絡時代,教育應當是在平等參與、共同實踐的過程中進行的。長輩作為教育者雖然仍然擁有權威,但實際上並不一定擁有高於年輕人的知識、修養和覺悟。在很多事情上,老師懂的並不一定比不學生多了。

有時候,教育者要先受教育。一些單位的領導要給部屬人員上教育課,而講稿和幻燈還是下屬加班加點提前準備好的,只是再念給下屬們集體聽一遍罷了。這樣的教育能有什麼好效果呢?還不如讓年輕人自學。

有些長輩的觀念和知識,與年輕人相比已經顯得老化、過時了。讓他們來教育年輕人就有可能是開倒車。年輕人本來最有活力,最適應社會發展,最善於學習科技進步的新趨勢、新潮流。如果老一輩明明已經跟社會脫節,還要教育年輕人,管住年輕人,那就是禁錮和束縛了。教育沒有說服力,年輕人聽不進去,也就很自然了。

網絡時代的代際關係:不聽老人言,開心好幾年?

既然有這樣一些情況和形勢,那我們理念上就要有所改變。長輩教育晚輩的目的究竟是什麼?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威,而是知識的傳遞,人格的培養,創意的激發。甚至,是要用自己的靈魂點亮別人的靈魂,給下一代人光明的指引。

簡單說,長輩與晚輩之間的交流,不能僅僅認為就像在白紙上畫畫或者像存儲磁盤那樣,把自己腦子的話語和知識轉刻到別人的腦子裡。應該是什麼樣呢?拿遊戲打比方,就應該是在共同的遊戲中,讓一起遊戲的人理解遊戲的規則,成為遊戲的合格玩家。

網絡時代的代際關係:不聽老人言,開心好幾年?

最後要說的是,長輩與晚輩的關係,其實應當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不應該強調誰聽誰的,而應該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年輕人學習長輩的人生智慧和生活經驗,老年人學習晚輩的科技知識和新潮理念,這樣兩三代人之間就能夠共同進步,親人之間的關係也能夠和睦融洽。

如果遇到了事情要討論,做長輩的也沒必要端長輩架子,強調家長權威,年輕人呢也不要一味逆反,故意和長輩對著幹,而應該誰說的對聽誰的,進行平等對話、理性討論。這樣集思廣益,大家充分發表意見,就能夠想出最好辦法,使事情得到妥善解決,取得皆大歡喜的局面。

文|烏衣白話

今日話題:如果您是長輩,希望年輕人聽話嗎?如果是晚輩,願意聽長輩的話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